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6篇
矿业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失重法对316L不锈铜纤维在硫酸介质中的腐蚀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硫酸的浓度、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以及硫酸浓度对转变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硫酸浓度在30%~40%之间时腐蚀速率出现峰值,之后随硫酸浓度增大腐蚀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的纤维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感应熔炼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 16Fe 2Cr原位复合材料 ,将铜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了纤维 ,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了纤维相结构。在较低的应变量 (η =1.6 7)时 ,纤维不均匀 ,随着变形量的增大 (η =5 .42 ) ,纤维外形变得均匀。在 η =5 .42时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单根Fe 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 (宽度约为 10 0nm) ,通过亚单元共同的 [110 ]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 ,相邻晶粒的取向角在 3°~ 15°之间。  相似文献   
3.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中的纤维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世清  毛磊  郭志猛  殷声 《金属学报》2003,39(6):565-568
通过感应熔炼、铸造、锻造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质量分数,%)原位复合材料,最终线材(其轧制后的冷拔变形量达到η=ln(A_0/A)=5.42,A_0和A分别为冷拔起始和冷拔后线材的横截面面积)的抗拉强度为980 MPa。将Cu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纤维,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纤维相组织形态。在较低的应变量时,一些Fe—Cr纤维保持着与铸态树枝晶相同的bcc单晶结构,选区电子衍射表明纤维已经形成了〈110〉织构。在较高的应变量时,单根Fe-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宽度约为100 nm),通过亚单元共同的[110]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相邻晶粒的偏差角在11°—82°之间。根据Hall-Petch关系讨论了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度问题。  相似文献   
4.
磁性Fe-Cr纤维的长期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Fe-Cr原位复合丝材萃取得微米级、亚微米级的Fe-Cr纤维,并研究了变形量、长期储存条件和热处理对Fe-Cr纤维样品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并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A-DTA)比较了不同变形量的Fe-Cr纤维在空气中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变形量的增大和Fe-Cr纤维的细化,纤维的饱和磁矩基本恒定(约140 A.m2/kg),而剩磁和矫顽力则逐渐增加;Fe-Cr纤维在无水乙醇和空气中储存一年以上,磁性基本保持不变;Fe-Cr纤维在空气中经300℃以上加热1 h后,逐渐由铁磁性的-(αFe,Cr)(BCC结构)固溶体转变为顺磁性的(Fe,Cr)2O3(六角晶系),饱和磁化强度显著下降;且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较细Fe-Cr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应力和滑动速度对高氮不锈轴承钢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SRV-Ⅳ微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不同应力和不同滑动速度下的微动磨损试验,对摩擦因数和磨损率进行分析,并对磨斑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摩擦因数随应力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磨损率随应力和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pv值(表示轴承工况的严重程度)的增大,高氮不锈轴承钢的磨损机理由黏着磨损逐渐转变为磨粒磨损和塑性挤出磨损.  相似文献   
6.
微米级铁基纤维的抗氧化性和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世清 《热加工工艺》2006,35(2):14-15,18
微米级铁基纤维由Cu-11 Fe-4Cr原位复合线材萃取得到.研究了在大气环境中加热对纤维样品结构和磁性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样品的结构和形貌,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了样品的磁性,利用热重-差热试验分析了纤维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原始态纤维为铁素体结构,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20 A·m2·kg-1;在空气中600℃以下加热,纤维保持铁素体结构不变,经800℃以上加热后,由铁磁性的α-(Fe,Cr)固溶体转变为顺磁性的(Fe0.6 Cr0.4)2O3,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抽放煤层气是减少矿井瓦斯涌出量、防止瓦斯爆炸和突出事故的根本措施.煤层气是一种洁净能源,热效率高,尤其在当今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下,加快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含煤盆地、成煤时代、煤层气的储层类型和埋藏深度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的煤层气资源,并讨论了我国煤层气的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的方法制备了2种不同的剥离石墨烯EG-6、EG-6u,并制备了以石墨D、剥离石墨烯EG-6、EG-6u为导电填料的导电薄膜。采用扫描电镜(SEM)、拉曼光谱对原材料石墨以及导电薄膜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薄膜进行电热特性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剥离之后,石墨烯片层从石墨块上剥离下来,尺寸为3~10μm。导电薄膜中石墨烯以片层方式存在,而石墨以粒状存在,片层方式的存在方式使得石墨烯片层定向排列,导电网络更丰富高效。在12 V电压下升温达到相同的空间温度,相比于导电薄膜D,导电薄膜EG-6所需功率减少22.5%,膜层温度降低9.623℃,膜层的传热效率更高,综合传热系数增大,为2.60×10~(-3)W·cm~(-2)·℃~(-1)。相比于导电薄膜D,石墨烯导电薄膜的升温速率更高,升温时间更短。导电薄膜EG-6u的初始升温速率为导电薄膜D的19.3倍,升温时间为导电薄膜D的24.7%。  相似文献   
9.
尖晶石—硼玻璃陶瓷内衬钢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e2O3-Al Na2B4O7系铝热离心法制备了陶瓷内衬钢管。研究了Na2B47添加剂对自蔓延过程和陶瓷致密化的影响。在自蔓延过程中,作为稀释剂存在的Na2B4O7,降低燃烧温度和燃烧速度,增加了陶瓷中FeAl2O4含量;Na2B4O7添加剂形成了玻璃相,延长了陶瓷的熔融期,可显著改善陶瓷致密度和内表面光整度;Na2B4O7添加剂作为除锈剂,促使过渡金属与钢管纹。对陶瓷层孔隙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陶瓷层由大量铁铝尘晶石(FeAl2O4),少量刚玉(Al2O3)以及基体玻璃相组成,孔隙率为4.6%。  相似文献   
10.
高致密莫来石—玻璃陶瓷内衬钢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 Al、 Fe2 O3 、 Si O2 和助燃剂组成的复合自蔓延体系,自蔓延离心法制备了莫来石玻璃陶瓷内衬钢管。对陶瓷层孔隙率和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高致密陶瓷层合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陶瓷层显微组织为莫来石和玻璃相基体,最低孔隙率为3.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