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的纤维相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感应熔炼和冷拔变形制备了Cu 16Fe 2Cr原位复合材料 ,将铜基体选择腐蚀后提取出了纤维 ,采用SEM和TEM观察分析了纤维相结构。在较低的应变量 (η =1.6 7)时 ,纤维不均匀 ,随着变形量的增大 (η =5 .42 ) ,纤维外形变得均匀。在 η =5 .42时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单根Fe Cr纤维分为一些由晶界隔开的平行亚单元 (宽度约为 10 0nm) ,通过亚单元共同的 [110 ]衍射获得了晶粒之间的相对取向 ,相邻晶粒的取向角在 3°~ 15°之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及通过热锻和线拉变形结合中间热处理制备了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用SEM和TEM等技术对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Cr纤维形成过程、立体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Cr树枝晶发生转动,平行于线轴方向排列;Cr纤维立体形态则为卷边的薄片状。测定了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析表明,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纤维相间距呈Hall—Patch关系。  相似文献   

3.
Fe-Cr纤维的组织结构与磁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Cr纤维由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硝酸法萃取得到。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Fe-Cr纤维的组织结构和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其磁性。结果表明,萃取出的Fe-Cr铁素体纤维比饱和磁化强度保持在141emu/g左右。随着片带状Fe-Cr纤维的厚度细化至亚微米级,其矫顽力逐渐提高,在冷拔变形量η=5.42时达到322×79.6A/m。  相似文献   

4.
Cu-20vol%(Fe-Cr)原位复合材料中Cr元素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冷拔变形制备了Cu—20vol%(Fe—Cr)和Cu—20vol%Fe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Cu—20vol%(Fe—Cr)中Cr元素的作用。结果表明,Cr元素主要存在于增强相Fe中,铜基体中几乎是不含Cr的。Cr元素固溶强化增强相比,使Fe—Cr相比Fe相具有更高的硬度。在拉拔变形过程中,Fe—Cr相比Fe相的纤维细化困难,在同等冷拔变形量时,Fe—Cr纤维比Fe纤维要宽。Cr元素的加入使Cu—20vol%(Fe—Cr)具有比Cu—20vol%Fe更高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冷拔配合中间热处理制得的Cu-10Cr-0.1Zr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变形量为6.44的Cu-10Cr-0.1Zr原位复合材料的Cr树枝晶已变成纤维状组织,变形量越大,纤维越均匀细小。通过两次中间热处理和拉拔制备了Cr纤维增强Cu-10Cr-0.1Zr合金基原位复合材料,其抗拉强度可满足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冷拉变形结合中间退火的方法把Cu-Cr双相合金制备成纤维增强原位复合材料,用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Cu-Cr双相合金在不同应变量下的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在垂直于拉拔方向上等轴状Cu相晶粒逐步细化,粒状Cr相晶粒逐步变薄,成为弯曲、扭折的薄片状;在平行于拉拔方向上Cu相与Cr相均逐渐伸长成纤维状.纵、横截面综合来看,Cu-Cr双相合金经冷拉变形后转变为丝状Cu纤维和丝带状Cr纤维的复合材料.Cu-Cr两相界面匹配关系为(111)Cu//(011)Cr,为共格或半共格界面;当应变量η=6.4时,纤维的长轴方向//[111]Cu//[011]Cr//拉拔轴.变形过程中Cu纤维形成了<111>织构,Cr纤维形成了<011>织构.  相似文献   

7.
Cu-Fe-Cr原位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与磁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真空熔炼、锻造和大量拉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纤维相结构和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的磁性.结果表明,随着Fe-Cr纤维的细化和沿织构《110》方向的定向排列,沿丝材轴向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表现出显著的磁各向异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大,Cu-16Fe-2Cr原位复合丝材的矫顽力和矩形度逐渐提高,在η=5.42时分别达到163×79.6 A·m-1和0.71.  相似文献   

8.
采用感应加热熔炼及通过热锻和线拉变形结合中间热处理制备了Cu-15%Cr原位复合材料,用SEM和TEM等技术对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Cr纤维形成过程、立体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变形过程中Cr树枝晶发生转动,平行于线轴方向排列;Cr纤维立体形态则为卷边的薄片状.测定了形变Cu-Cr原位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分析表明,强度随变形量的增加而提高,与纤维相间距呈Hall-Patch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真空熔炼、锻造和大量拉拔变形制备了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纤维相结构和形貌,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的磁性。结果表明,随着Fe—Cr纤维的细化和沿织构〈110〉方向的定向排列,沿丝材轴向Cu-16Fe-2Cr原位复合材料表现出显著的磁各向异性。随着变形量的增大,Cu-16Fe-2Cr原位复合丝材的矫顽力和矩形度逐渐提高,在η=5.42时分别达到163×79.6A·m^-1和0.71。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外加入Cr颗粒方制备Cu-5wt%Cr复合材料,研究了冷拔变形量和中间退火工艺对Cu-5wt%Cr复合材料中纤维组织形成过程及力学性能和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变形量的增加,Cr颗粒变形不均匀;退火使纤维发生弯曲、粗化、溶断等现象;材料的冷拔变形量与合理的中间退火工艺相组合,可得到强度和导电率的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11.
磷在变形IN718合金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4):387-391
研究了磷在变形IN718合金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磷显著改善了该合金的持久性能,明显延缓蠕变进程,添加0.02%磷可使表观蠕变激活能由678.6kJ/mol提高到746.1Kj/mol,晶界扩散激活能由276.1kJ/mol提高至349.8kJ/mol,磷的作用起因于降低晶界能而偏聚于晶界,从而抑制晶界扩散,降低晶界结合力。  相似文献   

12.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9):948-950
研究了P,S和B含量不同的IN718合金的蠕变性能。结果表明,普通多晶体的蠕变存在补偿效应。一无素通过影响表现蠕变激活能Q和指九前因子ε0,从而影响稳态蠕变速弯ε=ε0e-Q/RT,各度验合金的Q与ε0遵守补偿定律Q=RTclnε0+Q0,式中常数Q0=68.12kj/mol,补偿温度Tc≈810℃,Tc可能近皇IN718合金δ相快速形成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13.
有机溶剂的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金属在有机溶剂中腐蚀特点、影响因素和有机 溶剂腐蚀的分类.有机溶剂的腐蚀与水溶液中的腐蚀有很大的区别,在有机溶剂中,金属腐 蚀存在反常现象.还介绍了在有机溶剂中抑制腐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巴虹 《物理测试》2003,(1):20-21
随着入世,中国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已广泛开展,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是认可实验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检测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会常常遇到问题,笔者就检测实验室内开展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简谈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POLARONINPOLARCRYSTALINTERFACEINELECTRICFIELD①YangBingchu,ChengZhenghuaInstituteofNonequilibrium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ring...  相似文献   

16.
分析电镜原位观察证实,Cu—Al-Zn合金贝民体相变孕育期内可形成溶质原子(Zn,Al)贫化区;孕育期后,贝氏体在贫化区内以马氏体切变方式形核  相似文献   

17.
IN718合金中磷与硫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洪伟  郭守仁 《金属学报》1999,35(6):573-576
研究了掺杂不同量的磷和硫对IN718合金持久和蠕变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磷与硫之间存在害的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削弱了磷的有益作用,增加了IN718合金对硫有害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搅拌摩擦焊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综合评述了我国搅拌摩擦焊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包括接头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材料的流动行为、焊接热循环和温度场以及焊接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例如,微观组织研究应深入到沉淀相、织构和位错的尺度上,接头性能研究应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材料流动行为和温度分布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分析上。  相似文献   

19.
神经网络在金属土壤腐蚀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从已有的土壤腐蚀试验数据中通过训练求得土壤的理化性能与碳钢在土壤中的腐蚀速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而预测碳钢在土壤中的腐蚀速度采用的神经网络结构为5—8—1的形式,学习算法采用BP算法.结果表明,含水量和Cl-离子是影响碳钢土壤腐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柳  朱德贵  张筠  陈荐 《金属学报》1994,30(8):344-347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Fe—30wt—%Ni合金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界面结构,并利用透射电镜高温样品台对贝氏体铁素体台阶长大进行了原位动态观测。结果表明,铁素体呈台阶长大形态,在铁素体/奥氏体宽面上存在Burgers矢是为[111]b型的刃型错配位错,铁素体台阶的增厚速率与按Zener—Hillert方程计算结果相符。为关于贝氏体生长台阶长大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