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原位电阻测量、热重分析、电镜观察和电子探针等多种实验手段研究了Bi_(1.6)Pb_(0.4)Sr_2Ca_2Cu_3O_(10+δ)(下称BPSCCO)超导材料在不同温度(650—800℃)和不同氧分压(氧气、空气和氮气)下热处理过程中结构变化及其对超导电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稍高氧分压下退火,2223相中的Pb ̄(+2)离子将失稳析出体外,生成类Ca_2PbO_4杂相,导致电阻率和重量增加,其调制结构由纯Pb型(q=βb)逐渐变为纯Bi型(q=βb+c),在低氧分压下退火,类Ca_2PbO_4杂相将分解,整个过程基本可逆.此外还发现,适度析出类Ca_2PbO_4杂相,2223母相的超导转变温度将增高,材料的电传输特性亦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含Nd_2O_3紫罗兰变色釉的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显微(OM)、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电子探针(EPMA)研究了化学组成为:72、28SiO_2、5.48Al_2O_3、0.04Fe_2O_3、2.30Nd_2O_3、5.47CaO、6.36MgO、2.01ZnO、0.58K_2O和5.50Na_2O(Mol%)的一种称为紫罗兰变色釉的结构。证实该釉是又一种新型的(?)液相分相艺术釉。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说明了:由于孤立相小滴的浓度较大和ZnO的加入使该釉有过高的乳浊度,因而掩盖了Nd离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散射,减弱了乳光效应。结构分析的研究表明,这种紫罗兰变色釉的出现,开辟了以呈色金属离子制备异彩分相艺术釉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艺术形象受液相分离机理所控制的现代色釉,目前只有铁红釉一种。电镜下发现:第一次分相的孤立小滴中α-Fe_2O_3析晶于相界处,分泌出的贫Fe液相仍与连续相不混溶。 以铸铁屑和长石预先制成熔块,骨灰含量为20%的釉,具有多次液相分离并且呈现正、反两种结构。化学腐蚀和OM、SEM观察都表明:第一、二、三次分离的两液相相界之间都有包膜。其组成在定性上是富Fe、Si而贫Ca、P;在定量上各次分离的包膜则有差异。 以第二次分离的正结构为例,EPMA和EDXA定性和半定量的结果表明:孤立相富Si、Al、K,主要是铝硅酸盐玻璃;连续相富Fe、Ca、P、Mg,是硅磷酸盐玻璃。在同次分离的情况下,2价修饰子Ca、Mg、Fe与形成子P大部分集中于某一相中而不管其为孤立相或连续相。 强调研究新的工艺参数对分相的影响以及Ni、Co、Cu 等3d过渡元素在各相中的分配,对发展这类艺术色釉新产品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用现代显微结构研究手段研究了紫砂陶的化学成份和显微结构,实验表明紫砂陶的矿物组成属含铁的粘土-石英-云母系,铁质主要以赤铁矿形式存在。主要物相石英、莫来石和云母残骸尺寸细小均匀。紫砂陶对烧成温度比较敏感,和紫中比较,紫高试样中石英熔融还宽,二次莫来石比较发育。紫高试样中的气孔率和吸水率也都明显的高于紫中。紫砂陶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团粒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双重气孔结构,即团粒内的小气孔和团粒间的断续链状气孔,这种气孔结构特征是紫砂陶具有良好透气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找到了2%柠檬酸水溶液作为显露骨灰瓷中的磷酸三钙(C_3P)晶相的选择性腐蚀剂。测定了唐山、山东、宜兴等地的制品或试样中的C_3P相的体积百分率一并与所测的英国、日本试样的结果对比。获得了10%的Na_2CO_3和10%NaOH两种水溶液作为骨灰瓷全物相适宜的腐蚀剂,腐蚀后蒸金膜的抛光片可以用高分辨的光学显微术以及扫描电镜显露各试样的全部物相结构,然后,再与相应的Na、K、Ca、Al、Si、P等元素面扫描的电子探针(EPMA)给果对照,获得了各骨灰瓷试样中上述全部元素的分布与全部物相特定形态之间的关系。元素的分布基本上与各物相本身的化学组成相一致。P存在于C_3P之中,罕有进入玻相的。获得了所有国内外试样的全结构图景。根据C_3P、CAS_2、Q、粘土、云母和长石残骸等各相的特定形态,可以用光学显微术详细鉴定其结构,从而指出其优劣,为改善工艺规程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用扫描电镜和分析电镜研究了碳酸钠对SiC的高温腐蚀,实验表明腐蚀反应首先发生在晶界上的石墨夹杂处。腐蚀的主要结构特徵是针孔腐蚀,针孔一般位于被反应消耗的颗粒及晶界处。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腐蚀产物除玻璃态硅酸钠外,还有结晶型硅酸钠、二氧化硅及少量的一氧化硅。从实验结果分析了碳酸钠对SiC腐蚀的反应过程。文章还介绍了带有脆性玻璃质为主的腐蚀产物的SiC的电子显微镜试样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Si—Ca—P—Mg系生物活性玻璃涂层的种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了Si-Ca-P-Mg系生物活性玻璃及其涂层在新西兰白兔和草狗中种植后和机体骨组织的结合情况。实验表明Si-Ca-P-Mg系生物活性玻璃及其涂层是生物活性材料,和骨组织间形成骨性的化学键合。涂层的结构特征有利于骨的生长和结合。材料在机体组织内的吸收不大。  相似文献   
8.
生物玻璃涂层植入材料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分析了生物玻璃涂层植入动物骨组织后,涂层表面与骨界面的显微变化及元素分布,生物实验结果,羟脯氨酸和氨基已糖含量与骨折后羟脯氨酸和氨基已糖含量变化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烧结碳化硅是一种有前途的高温结构材料,可用作陶瓷发动机、化学反应器和热交换器的主要零部件。许多研究表明,SiC对熔盐腐蚀十分敏感。Smialek 和 Jecobson 的工作指出,高温钠盐腐蚀5~lO分钟,SiC的弯曲强度下降25%。本文研究了α—SiC在1000℃用碳酸钠分别腐蚀5′、10′、60′及48小时后的显微结构及腐蚀产物。试验用材料含有约3%体积浓度的自由碳,石墨夹杂大部分集结在三角晶界处。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Na_2CO_3对SiC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在SiC表面形成大量针孔。图1是用HF酸除去表面腐蚀产物后的表面及横截面照片,腐蚀坑呈锥形,表面SiC晶粒上有腐蚀斑点及沟糟,腐  相似文献   
10.
宜兴紫砂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工艺制品,是宜兴地区得天独厚的陶瓷产品。宜兴陶瓷起源于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据有关考证,早在北宋期间,紫砂器就闻之于世,到明清二代,紫砂器制作已相当成熟,以其技艺精湛,造型丰富,色泽淳朴雅致而独成一格。陶瓷和考古工作者们对我国紫砂制品及其发展历史做过不少研究,宜兴羊角山紫砂古窑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紫砂发展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考古研究。本文就羊角山古窑等处出土的一些古紫砂进行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