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先进无机材料表面的金属化——ZnO薄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ZnO薄膜技术进行了文献综述。以喷雾热解法制备的ZnO薄膜作为中间层,使化学镀金属化层在高光洁度(Ra≤0.01um)的无机非金属材料表面的结合力超过25N/mm2,ZnO薄膜上的光催化反应特性使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印刷电路加法工艺制造技术,介绍内容包括ZnO薄膜的制备,性质,金属化工艺以及界面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Al2 O3 陶瓷表面金属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沈伟  彭德全  沈晓丹 《材料保护》2005,38(3):9-11,34
为了提高陶瓷与金属覆盖层的结合强度,较系统地研究了Al2O3(96%)陶瓷表面金属化过程,研究内容包括:陶瓷的表面刻蚀、表面催化、化学沉积条件等,综合分析了金属化层与陶瓷基体之间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熔融的NaOH浴中,可获得最佳刻蚀表面形貌,Al2O3(96%)陶瓷基片上化学镀层的最佳结合强度为25.0~32.5 MPa.为开发性应用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走访了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发地区,参观了一些厂矿,并与学会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对机械工业技术进步的抉择,以及有关学会在这方面的工作特点,有些感受和思考。以下一些看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工程技术界的指教。 一、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必须实行开放策略 技术进步的工作,包括标准、计量、专利、情报、咨询、培训等各个环节。但从技术进步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HY68型精梳机的性能,并针对该机论述了在精梳过程中如何去除短绒、棉结杂质及提高精梳条干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欧洲化学镀镍技术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欧洲化学镀镍的规模可能是世界上居美国和亚洲之后居第三位的重要商业领域.欧洲市场主要划分为七个区: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和斯堪地拉维亚.欧洲市场是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主,这些地区引导着变化的方向.欧洲化学镀镍技术的应用领域总体上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似.对法国化学镀镍技术的应用调查表明,工业影响因素之中汽车工业是重要因素,仅由化学镀镍工厂加工的汽车零件就占24%.  相似文献   
6.
镀钴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其电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豪  沈翔  沈晓丹 《材料保护》2011,44(3):5-7,88
在碳纳米管表面镀覆磁性金属粒子,可获得电磁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对碳纳米管进行预处理,再用化学镀法在其表面包覆钴金属制备碳纳米管-维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谱仪、振动样品磁强计、矢量网络分析仪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形貌、成分及电磁性能,并研究了化学镀工艺对镀层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覆后碳管表面包覆了一层钴...  相似文献   
7.
基体催化镀金既不是转换性镀金也不是自催化镀金,其镀层和工艺特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就该项技术问世十年来的相关国外献进行了综述,就基体催化镀金原理,镀液中CN-的深刻影响,化学镀镍基体的影响等得要因素开展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化学镀镍行业近年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oHs指令和ELV指令对化学镀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介绍了无铅无镉(LFCF)的环保型化学镀镍技术的镀液及其镀层性能的变化情况,指出LFCF技术不仅努力满足环保指令,而且积极适应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需要.同时对离子选择渗透膜电渗析(EDEN)化学镀镍工艺的相关案例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精梳机对棉纺行业的重要性 ,是我国目前和未来大力发展的棉纺设备。就HY6 8型精梳机机构特点以及在棉纺生产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是辽东学院为体现办学的地域特色而设置的一个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国际经贸、英语、朝鲜语"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为目标,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对"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