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丙烯酸类树脂的静态吸湿和动态吸湿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吸附动力学模型,以丙烯酸类树脂为研究对象进行吸附动力学分析。吸附动力学数据的拟合结果显示:无论静态吸湿还是动态吸湿,丙烯酸类树脂的吸湿均遵循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即影响吸湿率的主要因素为湿度和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静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在封闭空间内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P(AA-MA-AM)的饱和吸湿率最高达0.049 g/g;其静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P(AA-MA-AM),聚丙烯酸钠(PAA)。动态吸湿平衡实验表明:开放空间中P(AA-AM)吸湿性能最佳,其饱和吸湿率达0.92 g/g;其动态吸附速率按快慢顺序排列为:PAM,P(AA-AM),P(AA-MA),P(AA-MA-AM),PAA。再生试验表明,经再生处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平衡吸湿率下降不超过2%,性能依旧稳定。  相似文献   
2.
在外部电容耦合的辉光放电中进行了六甲基二硅氧烷的聚合。考察了压力、功率以及等离子气体对聚合速率、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应用IR、XPS、PGC/MS和元素分析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用TR、热失重、接触角和密度等方法,分别测定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疏水性和比重。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合成和吸湿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AA)为聚合单体,以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甲基丙烯酸P(AA-MAA).系统地研究了单体浓度、单体配比、反应温度等各项聚合条件对聚合物吸湿性能的影响.在T=20℃、RH=90%条件下,与传统的硅胶、分子筛等吸湿材料的吸湿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在10h内已经逼近吸湿平衡点,而P(AA-MAA)的吸湿率明显>80%且仍未达到其最大吸湿容量.在吸湿性能测试的各个阶段,P(AA-MAA)的吸湿率是它们的5倍以上,明显优于传统的硅胶和分子筛.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P(AA-MAA)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AM)。系统研究不同单体配比、单体总浓度等条件对P(AA-AM)吸湿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其最高吸湿率达1.05g/g。吸湿实验结果发现P(AA-AM)共聚物的吸湿性能优于其相应的均聚物和传统的无机吸湿材料硅胶和分子筛。采用红外光谱法确定共聚物组成,再由Fineman-Ross方程计算单体竞聚率。得知丙烯酸的竞聚率大于丙烯酰胺的竞聚率且均1,表明聚合物有共聚趋势。SEM照片显示加脲后,共聚物生成孔洞结构,其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增加。TGA分析进一步证明P(AA-AM)共聚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P(AA-AM-MA)高分子吸湿材料。系统研究单体浓度、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其吸湿性能影响。根据正交实验,P(AA-AM-MA)最高吸湿率达0.95g/g。应用Sigma Stat 3.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各因素与吸湿率的数学关联式,吸湿量直观分析表明,六因素影响吸湿性的主次顺序:脲含量>中和度>单体浓度>单体配比>交联剂浓度>引发剂浓度。  相似文献   
6.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机理和吸湿动力学,综述了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分类,并指出了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AMPS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耐盐抗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新型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共聚合,低温引发的方法合成了AMPS二元或三元共聚物。结果表明,AMPS共聚物的耐盐抗温性能优于PAM,并随AMP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首次以丙烯酸(AA)和尿素(U)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钠/尿素多孔材料(PAA/U)。研究了中和度、尿素含量等聚合条件对其吸湿性能的影响。由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其吸湿率最高达0.975 g/g。应用SigmaStat3.5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各因素与吸湿率的数学关联式。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TGA)分析表明,添加尿素后,形成了新的吸湿基团异氰酸根。扫描电镜(SEM)观察到PAA/U表面出现孔洞,增加了有效吸湿比表面积,其吸湿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附模型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聚丙烯酸钠(PAA)、聚丙烯酰胺(P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共聚物P(AA-MA)、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P(AA-AM-MA),系统研究其吸湿过程和机理。吸湿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硅胶和分子筛10 h内便饱和,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仍能持久吸湿,其饱和吸湿容量比硅胶提高至少6%以上,比分子筛提高至少50%以上,吸湿速率快于硅胶和分子筛。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的吸湿主要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湿率受湿度和高分子树脂自身的吸附性能影响。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证实有机高分子吸湿材料吸湿并非单层吸附,而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同时发生,且多以化学吸附为主。热力学分析得该吸湿过程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0.
SHS为链转移剂合成低分子量聚丙烯酸钠及其共聚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为溶剂,APS-SHS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结果发现,SHS既是还原剂,又是链转移剂,其用量>3%时可得到分子量<2万,且无色或淡黄色透明的低分子量聚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