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3篇
能源动力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碳纤维是利用各种有机纤维在惰性气体中、高温状态下,以碳化方法制得的含碳量在90%以上的纤维状碳素材料。碳纤维是高性能纤维中具有最高比强度和最高比模量的纤维(强度高于钢铁材料10倍,质量仅有铝材  相似文献   
2.
<正>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借外加电压激发电子而发光的光电半导体组件,其基本结构是将一块电致发光器件置于一个有引线托架上,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并保护内部芯线。  相似文献   
3.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进程开始提速,能源需求紧张、能源安全局势日益紧迫,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加速了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调整我国能源结构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正>碳纳米管又称巴基管(Carbon Nanotube),隶属于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径向尺寸为2~20nm量级,轴向尺寸为微米量级、管子两端基本上都封口)的一维量子材料,主要由呈六  相似文献   
5.
步入21世纪,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世界能源消耗量的显著增长。美国能源情报署数据显示:2004年,  相似文献   
6.
1500 MPa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钢的疲劳断裂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C—Si—Mn—Cr合金钢,通过900℃奥氏体化20min,空冷及280与370℃回火2h,获得抗拉强度为1500MPa的新型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高强钢.采用C—T试样进行疲劳实验,测定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及疲劳门槛值(△Kth),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疲劳裂纹在疲劳循环过程中的扩展路径,分析断口形貌与显微组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无碳化物B/M复相高强钢具有较高的△Kth值,并且能明显地降低da/dN,其原因在于B/M复相组织高强钢独特的精细组织结构及疲劳裂纹尖端的闭合抗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1 500 MPa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度钢的疲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种C-Si-Mn-Cr合金,通过900 ℃奥氏体化20 min、空冷及280 ℃和370 ℃回火2 h,获得了抗拉强度为1 500 MPa的新型贝氏体/马氏体(B/M)复相组织高强度钢.利用疲劳实验研究了B/M复相高强度钢的疲劳极限,并采用C-T试样测定了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曲线.结果表明,B/M复相高强度钢的疲劳极限超过700 MPa,疲劳裂纹门槛值约为12.7 MPa*m1/2;经370 ℃回火的B/M复相高强度钢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较280 ℃回火时低;这种钢的疲劳性能较常规调质处理的高强度钢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8.
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高强度钢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阐述了新型Mn-Si-Cr系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CFB/M)复相钢的组织与合金设计思想;研究了复相钢在空冷条件下的组织及其精细结构,并系统地总结了实验钢经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相高强钢在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的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延迟断裂抗力和抗疲劳破坏能力,其强韧性的提高归于其独特的组织结构:贝氏体碳化物被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所取代,大大改善了复相钢的回火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稳定的残余奥氏体薄膜作为不可逆氢陷阱,并显著提高了钢的抗氢脆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钢材组织设计的思想,通过优化成分和工艺设计、研制出一种新的1500MPa级高强纲。采用阴极电解充氢的方法对其氢脆敏感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同一强度级别的42CrMo高强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设计的1500MPa级高强钢的氢脆敏感性低于传统的42CrMo高强钢。SEM断口观察显示,两者的断口形貌也不同,1500MPa级高强纲为准解理断裂,而42CrMo高强钢为沿晶断裂。断口金相表明,前者的裂纹主要沿着贝氏体/马氏体(B/M)边界扩展,断裂模式为板条界分离,后者的裂纹沿着晶界扩展。对1500MPa级高强钢进行了TEM观察,发现其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残留奥氏体以薄膜状存在贝氏体内部及贝氏体条片、马氏体板条间。  相似文献   
10.
韦东远 《能源政策研究》2009,(4):54-60,I0001,I0002
21世纪,全球范围内一次能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匀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造成了全球绝大部分国家的能源供应紧张,因而大大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图1),截至2007年年底,全球一次能源消耗总量以年均1.91%(2000~2007年)的增长率增至455 Quadrillion Btu(约合158亿吨标准煤);预计2030年将达到702 Quadrillion Btu。因此,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进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