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22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6篇
建筑科学   174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8篇
轻工业   30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This paper presents influence analysis of bracket set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eave column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buildings. Eight 1/1.5‐scale steel eave columns were constructed and tested under low cyclic reversed loading, including 4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and 4 specimens without bracket s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rain of the specimens, the failure modes of the specimens were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hysteresis loops, skeleton curves, degradations of stiffness and strength, ductility, and dissipation capacities of the specimens were analyzed. Bracket set changed the force transfer mechanisms and failure modes of the specimens and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mens. Compared with the specimens without bracket set, the yielded and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ies of the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improved by 30.7% and 24.0%, respectively. And also, the stiffness of the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at the yielded and ultimate points increased by 52.8% and 135.6%. The dissipation capacities of the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were 2.12 times those of the specimens without bracket set at yielded load. However, the ductility of the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slightly decreased by 8.5%. It was shown that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mens with bracket se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specimens without bracket set. The work in this paper provides a basis for further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teel eave column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style buildings.  相似文献   
2.
采用微波耦合铁碳微电解技术对石化废水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前后水样中有机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水CODCr为10 500 mg/L,在废水pH值为3、铁碳投加量为20%、微波功率为700 W,经微波辐射5 min处理后,出水CODCr为2 370 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77%左右,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GC-MS和三维荧光分析结果均表明,微波耦合铁碳微电解处理后,试验废水中有机物的数量及浓度大幅降低。结合后续生化处理,可以达到三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微波耦合铁碳微电解可作为石化废水的有效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 On the platform of general chemical process simulation software (it was named Optimization Engineer, OPEN), a gene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相似文献   
4.
对一缩尺比为1/2的传统风格建筑钢筋混凝土(RC)-钢管混凝土(CFST)组合框架模型进行El Centro波、Taft波、兰州波及汶川波等地震波作用下的拟动力试验,得到该模型的自振频率以及加速度、位移和应变等动力响应。分析模型结构的破坏过程、恢复力特征曲线及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乳栿为模型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随着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框架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加速度放大系数逐渐减小,模型结构的恢复力特征曲线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捏缩”效应。由应变分析可知,金柱纵筋先于檐柱纵筋屈服;乳栿和混凝土柱为模型结构的主要耗能构件。基于试验研究结果,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试验模型框架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框架的出铰顺序依次为乳栿两侧、金柱柱底、檐柱柱底、金柱CFST柱底部及檐柱CFST柱底部。在峰值加速度为0.70g的El Centro波作用下,模型柱架的极限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限值较为接近,表明框架结构具有较高的抗震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南地区木结构传统民居的抗震性能,对一个位于7度抗震设防烈度地区的两层、两跨穿斗式木构架进行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试验中选用3条天然波和1条人工波作为输入地震波,对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地震剪力及耗能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加速度峰值的增加,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减小,阻尼比增大。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后,模型结构X向和Y向的一阶自振频率分别降低了1069%和1997%,相应阻尼比分别增大到1606%和1747%。结构各层加速度放大系数随着加速度峰值的增加而降低,檐柱顶处的加速度放大系数在整个结构中最小,说明檐柱顶处榫卯节点在振动过程中减震作用明显。在加速度峰值为022g的地震作用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53,此时未见模型有显著破坏,表明模型木构架具有良好的整体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整个试验过程中,一层柱架耗能作用最大,柱脚耗能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6.
夯能的传播和夯实柱体的形成(强夯加固机理探讨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见扬 《土工基础》1996,10(4):21-28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波动理论。振动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沿途各点波的强度及其沿途的变化可用沿途各点的振幅的大小及其变化来表示。夯锤下存在一维波动,它决定了夯坑下夯实体按柱体形状往深部延伸发展。本文讨论对强夯工程夯点布置设计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胶合木框架及其填充正交胶合木(CLT)剪力墙板后结构的抗震性能,按照1∶1.5的缩尺比,设计并制作了1个单层单跨胶合木纯框架试件和4个具有不同设计参数的单层单跨胶合木框架-CLT剪力墙板试件,对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得到了5个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滞回特性、刚度退化、耗能和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分析了胶合木框架与CLT剪力墙板的抗侧协同工作机理。结果表明:胶合木纯框架侧向变形较大,节点区出现明显的剪切裂缝,梁端节点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柱脚节点。填充CLT剪力墙板后胶合木框架的抗侧承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框架节点的破坏程度得到显著改善,结构的耗能能力明显增强;CLT剪力墙板中开设的洞口类型及尺寸对其破坏方式和破坏程度产生影响。增设门洞、窗洞和无洞口CLT剪力墙板试件较纯框架试件的弹性抗侧刚度分别提高966%、1147%和1310%;随着CLT剪力墙板跨高比的增加,试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均有一定的提升。填充CLT剪力墙板后胶合木框架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介于0.028~0.044;从加载开始至试件破坏,CLT剪力墙板承担的侧向荷载超过50%。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于物理学上碰撞理论,夯能沿深度分配公式,阐述了增加击次,增大夯锤重量对增大夯实深度的作用和机理。论述了砂性上比粘性土容易达到较大加固深度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型钢高强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轴压比是影响柱抗震性能的一个主要因素,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柱的抗震性能越来越差。从型钢混凝土柱正截面大、小偏心界限破坏时力的平衡条件出发,推导了型钢高强混凝土柱发生延性破坏的轴压力限值,并提出了其在不同抗震等级下轴压比限值,该限值可为型钢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薛建阳  杨勇  赵鸿铁 《工业建筑》2005,35(Z1):142-146
通过16个型钢混凝土标准试件和4个对比试件的推出试验,观察了试件开裂及其破坏形态,得到了荷载-滑移特征曲线,分析了各荷载阶段型钢应变以及滑移沿构件埋置长度的分布规律。将型钢腹板和翼缘内侧隔离的对比试验表明,型钢翼缘外侧和内侧(腹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在水平残余阶段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