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对管线管提出了大应变的性能要求。通过实验室研究了不同组织类型对管线钢大应变性能的影响,发现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的组织具有很好的大应变性能和其他性能的匹配。更进一步研究了双相比例、组织形态等对大应变性能的具体影响,以及轧钢工艺参数对双相组织的影响。基于该组织设计及实验室研究,宝钢进行了Ф 1 219×26.4 mm厚壁X80大应变UOE管线管的试生产。试制钢管性能良好,能够满足西三线X80大应变管线管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
振动主动控制中传感器与作动器参数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文献[5]中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梁式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同时优化系统极点和传感器/作动器位置的联合优化设计法,指出传感器/作动器最优位置不仅与受控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振型有关,还与系统的极点位置有关.对于最低阶模态频率较低(小于1.0 rad/s)的受控结构的主动控制系统不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Traditional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in-plane properties fare poorly when out-of-plane through-thickness properties are important. Composite architectures with fibres designed orthogonal to the two-dimensional (2D) layout in traditional composites could alleviate this weakness in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but all of the efforts so far have only produced limited success. Here, we unveil an approach to the 3D composite challenge, without altering the 2D stack desig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ept of interlaminar carbon-nanotube forests that would provide enhanced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The carbon-nanotube forests allow the fastening of adjacent plies in the 3D composite. We grow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on the surface of micro-fibre fabric cloth layouts, normal to the fibre lengths, resulting in a 3D effect between plies under loading. These nanotube-coated fabric cloths serve as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multilayered 3D composites, with the nanotube forests providing much-needed interlaminar strength and toughness under various loading conditions. For the fabricated 3D composites with nanotube forests, we demonstrate remarkable improvements in the interlaminar fracture toughness, hardness, delamination resistance, in-plan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amping, thermoelastic behaviour, and thermal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making these structures truly multifunctional.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化学充氢法研究了X80管线钢氢致裂纹(HIC)的种类及开裂特征,探讨了氢致开裂规律,对X80管线钢的氢致开裂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充氢时间的延长和电流密度的增大,氢鼓泡的密度逐渐增大,体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形成的氢致裂纹主要呈阶梯状,由直线型裂纹和“S型裂纹”组成,多以穿晶方式扩展,裂纹尖端沿着晶界萌生;X80管线钢中的带状组织是氢致裂纹萌生和扩展的聚集场所;非金属夹杂物是氢致裂纹萌生的裂纹源,其中较大尺寸的A1和Si的氧化物易于诱发“S型裂纹”形成,对管线钢抗氢致开裂的敏感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开发基于MIPSX的嵌入式系统IDE的背景下,介绍了目标系统MIPSX,分析了一个界面友好、功能强大的MIPS模拟器SPIM的代码和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移植SPIM以支持MIPSX的流程。探讨了文法、指令模拟和可执行文件读取等几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葛扣根  陈军 《中国涂料》2006,21(7):24-25
针对原材料尤其是金属铅价格大幅上涨、市场竞争加剧及环保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提出了我国铅铬系颜料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管线安全可靠性要求的提高,高钢级直缝焊管已成为越来越多工程主要选择的材料。介绍了宝钢5m厚板生产线投产以来管线钢板的生产历程与主要工艺技术。针对管线钢生产过程中在厚度精度、终轧与终冷温度均匀性控制方面造成产品的主要质量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通过采用多块钢交叉轧制技术和合理设定控制轧制厚度等方式,实现了管线钢稳定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了轧制板坯单重,管线钢产量大幅度提升,2005年3月投产至2009年,管线钢缴库量将近100万t,已为川气东送工程、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上海LNG工程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等重大管线工程批量供货。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技术和试验轧制方法,研究了X90高强度管线钢形变奥氏体动态连续冷却转变特性以及工艺性能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X90管线钢板和大口径焊管的工业试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低碳、高锰及微合金化的成分设计方法和优化的控轧控冷厚板制造工艺,可制造以细化低碳贝氏体为组织特征、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X90管线钢板.结合合适的UOE成型及焊接工艺,试制的φ1 219×16.3 mm、φ1 219×19.6 mm规格X90大口径UOE焊管同样具有优异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匹配,管体横向均匀延伸率达到4.5%以上,-10C管体冲击功达到300 J以上,0℃ DWTT剪切面积达到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焊缝质量,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第44版API 5L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柔性建筑结构风振自适应控制方法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基于惯性质量型作动器与自适应滤波技术的前馈控制方法用于柔性建筑结构风振控制进行了研究,涉及建模、控制律设计、数字仿真直至风洞模型试验等各个方面。针对柔性建筑结构风振控制的特点,设计与制造了主动式惯性质量型作动器,提出取与受控对象第一阶模态频率同频的正弦信号为自适应控制器的参考输入,建立了一套由PC机、TMS320C30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与多路A/D,D/A组成自适应振动控制系统,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与风洞试验。计算机仿真与风洞试验所获得的良好减振效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国内外不定形耐火材料在冶金工业的应用现状及所体现的优良性能,并指出了今后耐火材料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