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5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 series of well-dispersed titania-doped ceria nanoparticles Ce1-xTixO2 were rapidly prepared by a novel salt-assisted solution combustion process using correspondent metal nitrates as oxidizers and ethyl glycol as fuel, and then coated with amorphous silica by seeded polymerization using tetraethyl orthoslicate (TEOS). The as-prepar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ultraviolet-visible light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as-prepared pure ceria nanoparticles, the red-shift phenomenon occurred for Ti-doped ceria nanoparticles with Ti incorporation. Meanwhile,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in the UV light region slightly decreased and transmission rate in visible light region was somewhat enhanced.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ilica-coated CeO2 nanopowders, the silica-coated Ce0.95Ti0.05O2 nanopowders displayed the same absorption intensity in the UV light region, broader UV absorption band and higher transmission rate in visible light region.  相似文献   
2.
稀土开发的环境工程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2009—2015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新政策将对稀土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目的是要在确保稀土资源开采绿色环保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稀土产业的技术水平,使宝贵的稀土资源能够为全球的繁荣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经不同质量分数的酸、处理时间、焙烧温度等条件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利用静态法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噻吩的吸附脱硫性能。通过BET表征,对三种活性炭吸附剂进行比表面积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经质量分数为50%的HNO3,100℃,6h处理的活性炭的脱硫性能最优(约71.0%),惰性气氛下高温焙烧活性炭的脱硫率比未处理活性炭的脱硫率普遍提高,增幅约20%。说明物理微观结构不是影响脱硫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碳酸稀土为皂化剂的稀土皂化P507-煤油有机相的制备方法。为此,系统考察了多种因素,例如,碳酸稀土用量、杂质离子硫酸根浓度、游离稀土离子浓度、相比和接触时间等因素,对稀土萃取率、分相性能和稀土负载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507-煤油有机相与含游离稀土浓度在1 mmol/L以上的水相接触混合时,P507-煤油有机相的皂化可以快速地与加入的固体碳酸稀土反应,形成稀土皂化有机相。其皂化反应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完成,比水相中不含游离稀土离子时要快很多,这是因为受动力学条件限制的直接皂化反应已经变成了两个分立的反应:P507-煤油有机相与游离稀土离子的皂化反应以及该皂化反应析出的质子与碳酸稀土的溶解反应。基于这一特征,把P507-煤油有机相的稀土皂化设计成了多级逆流萃取皂化过程,该过程可以连续产出合格有机相并使水相在体系中保持循环。分液漏斗模拟结果证明了多级逆流皂化的可行性,确定了最佳的萃取相比为1∶1,皂化有机相的稀土负载浓度在0.12 mol/L以上。  相似文献   
5.
崔毅琦  王凯  童雄  孟奇  王科军 《矿冶》2014,23(6):14-17
难选微细粒钛铁矿的回收是矿物加工领域的一大技术难题。综述了近年来在浮选药剂、选别工艺和分选设备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应用实践,并对难选微细粒钛铁矿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微波辐射下快速合成棕榈酸异辛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棕榈酸、2 -乙基己醇为原料 ,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运用微波技术成功地合成了棕榈酸异辛酯。其较佳合成条件 :醇酸摩尔比 3∶2 ,辐射时间 40min ,辐射功率 3 0 %、5 60W ,催化剂用量为总量的 0 2 % ,产率可达 98 0 %以上。与常规加热法相比 ,具有反应时间短、节约能源、操作简便、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比较研究了甲酸、乙酸和一氯醋酸三种有机酸溶液对稀土-偶氮Ⅲ显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偶氮Ⅲ显色测定稀土时,选择甲酸溶液作缓冲介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P507萃取锆和铪及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氯氧化锆(铪)溶液为料液, 用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507)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锆铪.研究了P507浓度、料液浓度、萃取温度和时间、盐酸或氯离子浓度、添加剂浓度等因素对锆铪萃取率、分配比和分离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P507萃取锆铪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萃取速率较慢, 平衡时间≥40 min, 改变金属离子和萃取剂浓度, 以及在有机相中添加仲辛醇等均难以使萃取速率得到有效提高; 饱和法测得有机相中萃取剂与金属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左右; 锆、铪的分配比随着P507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但增加的幅度在低浓度区域和高浓度区域各不相同.锆铪之间的分离系数在萃取剂浓度0.9 mol·L-1附近呈极小值; 盐酸和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复杂, 呈波浪式变化.  相似文献   
9.
微波辐射下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练萍  李蕾  薛君  戚琦  赖闻玲  李永绣 《稀土》2008,29(2):25-29
以蔗糖棕榈酸酯合成产率为目标函数,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了稀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微波辐射下催化合成蔗糖棕榈酸酯反应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Nd3 -SO42-/ZrO2 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方法和条件为:通过ZrOCl2与NH3·H2O的沉淀反应制备无定型水合氧化锆;将合成的无定型水合氧化锆在2%的硫酸钕溶液中浸泡30min;浸积有钕的水合氧化锆沉淀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在600℃下煅烧3h.而蔗糖与棕榈酸的酯交换反应条件为:酯糖比1∶1.2,微波辐射功率390W,反应时间15min,催化剂用量为原料的5%.在上述条件下,三次平行试验的平均产率达到68%,高于相同条件下以无水碳酸钾作催化剂时的合成产率.  相似文献   
10.
以壳聚糖、氧化钐为原料,制备了壳聚糖-Sm3 配合物,用紫外、红外、差热等分析手段对其配住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对所制备的配合物做了生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与Sm3 进行了配位反应,红外光谱反映的信息是壳聚糖分子中参与配位的基团主要是羟基.氨基的配位信息不明显,壳聚糖及其配合物的紫外波长、红外波数及其对应的相关温度随着壳聚糖相对分子量的降低而降低,但壳聚糖与Sm3 形成配合物后,配合物的焓变值却增大,稳定性提高,配位效果增强,且所制备配合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抑菌等某些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