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路士平  王卫华  李家鼎 《轧钢》2017,34(1):13-15
在中厚板淬火工艺中,钢的临界冷速是非常重要的参数,是制定冷却工艺的基础。本试验采用热模拟方法,确定了A537美标容器钢的淬火临界冷速。同时,分析了不同冷速下钢的组织形态和性能。此外,通过EBSD分析了不同冷速下的大小角度晶界的比例以及晶粒的平均尺寸,得到了大小角度晶界以及晶粒尺寸随冷速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纵向变厚度钢板(LP钢板)生产应用及轧制理论研究,从钢板特性和轧制原理对轧制过程参数进行分析,并与常规轧制参数对比。在首秦4 300 mm宽厚板轧机试轧LP钢板后,对其进行组织、性能和尺寸检测。结果显示:尺寸达到设定要求,金相组织以铁素体+珠光体为主,并随着厚度的变化产生差异,在薄端有贝氏体类组织产生,性能满足Q345C钢标准要求,表明首钢具备了LP钢板的开发和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板形控制是薄规格中厚板在制造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钢板宽而薄,不可避免边部和中部位置冷却不均,以此带来应力分布不均,最终导致板形问题。分析了轧制过程中厚板应力的演变规律,结合钢种45Mn2V进行了热膨胀实验,得出钢样尺寸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利用弯辊控制进行了板形调整,使得钢板轧后得到微中浪,抵消因温降不均造成纤维长度不一致,钢板冷至室温钢板恢复平直,采用该方法批量生产薄规格钢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高强度钢板分别进行在线淬火+600℃回火以及离线淬火+600℃回火处理,对比研究了两种工艺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工艺下试验钢板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板条间距更小,板条更长;在线淬火+回火后的马氏体具有更高的位错密度和更多的大角度晶界,且碳化物析出相的尺寸更加细小;在线淬火+回火后试验钢板的强度更高,但塑性和韧性略低于离线淬火+回火工艺下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在线淬火厚规格高强钢板韧性提升问题,对比分析了在线淬火工艺与离线淬火工艺的差异;根据某产线在线淬火的工艺特点,建立了水冷模拟仿真模型,得到了60 mm厚Q550D钢板在线淬火过程中的温度场;根据实际的冷速,对钢板化学成分进行了优化设计,即提高碳当量,并添加Mo、Cr等强淬透性元素,以此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在现有的冷却速率条件下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组织,其回火后组织使钢板强韧性匹配良好,韧性明显改善,能够满足60 mm特厚调质高强钢板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测量钢板温度的基础上,结合有限元分析对堆垛钢板的温度场进行了预测计算。针对厚度为30、40、50、80、100 mm 5种规格的钢板,堆垛高度为10、20 m,下线温度为300、400 ℃的不同工况进行了计算,预测了不同堆冷工艺下钢垛不同位置的温度场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贝氏体耐磨钢进行控轧控冷+回火工艺,探究不同温度回火后贝氏体耐磨钢的组织演变和性能。结果表明,经控轧控冷工艺和200℃回火后,试验钢获得较为理想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组织中包含8.7%(体积分数)的残留奥氏体。该工艺下钢板获得较好的强韧性匹配,屈服强度达到1172 MPa,抗拉强度达到1613 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9.4%,-20℃冲击吸收能量为47 J,并可满足NM500级别的硬度要求。520℃回火后大量粗大碳化物析出,且残留奥氏体基本分解完毕,导致钢板强韧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首秦400mm连铸机铸坯中心偏析,提高产品质量,通过ASTC辊缝标定技术、手测辊子开口度、调整驱动辊开口度及对拉拔锁紧螺母力矩严格控制,中心偏析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一般控制在C类2.0以下。结果表明:中心偏析与铸坯凝固末端轻压下位置附近的辊缝开口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轻压下位置附近的辊子开口度进行严格控制,可以减少铸坯中心偏析。  相似文献   
9.
王全礼  路士平  马龙腾  王凯凯  狄国标 《钢铁》2023,(8):149-156+168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中厚板高强钢生产的在线淬火工艺是一种绿色、短流程制造工艺,然而与离线淬火工艺相比,普遍存在强度偏高而冲击韧性较低的问题,阻碍了这种工艺的推广应用。研究发现,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轧制过程中奥氏体组织调控不当,使得轧制后钢板的奥氏体晶粒主要呈现出扁平状,这种形态的奥氏体在随后的直接淬火过程中容易形成贯穿原始奥氏体晶粒的马氏体板条,并且取向较为一致,不利于阻止裂纹的拓展。以奥氏体组织调控为基础,钢板轧制后形成细小等轴状态的奥氏体晶粒,并保留部分塑性变形过程的位错,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形成取向各异的马氏体板条束,这种组织有利于阻止裂纹拓展,从而可有效提升钢材的冲击韧性,不添加昂贵的微合金元素也可实现550 MPa级高强钢的生产,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20℃冲击韧性大幅度提升到200 J以上,达到离线淬火相当的水平,同时,提高了机组产量;相比于离线淬火,这种工艺下的微合金元素可较多固溶于奥氏体中,随后淬火过程中保留于马氏体中,在回火过程中增强微合金碳氮化物析出强化作用,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强度,最终采用该工艺所制造的690 MPa级高强钢性能与离线淬火韧性相当且强度略高,为工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