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2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氚在305铝合金及其预生膜中渗透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叙述了氚在305铝合金及其预生膜中渗透率的测量方法,推导出计算氚在305铝合金及其预生膜中的渗透率的经验公式。实验结果表明氚在镀预生膜的铝中的渗透率低,在100-250℃铝表面镀层阻挡氚渗透效果极为明显,而且温度越高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的使用1Ci的~(241)Am和薄铝壁X射线正比管与NIM插件组成的测量低含沙量的装置,在源距为32cm情况下,测量含沙量的误差小于±0.03kg/m~3,最小可测含沙量为0.09kg/m~3。在含沙量等于0~5kg/m~3的范围内,测量含沙量的灵敏度为±1.3%/kg/m~3(黄河泥沙)。该装置长时间稳定性良好。在计数率为1.5×10~5cps下,测量放射性强度变化系数为±0.03%/8h,重新开机读数可以重复。 使用X射线正比管低含沙量计时,采用直对式大源距的几何条件。在这种几何条件下,直接透射过去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离子感烟电离室的发展,着重阐述单源双室电离室的工作原理,讨论并评述其主要优缺点,并指出离子感烟电离室进一步发展的若干新动向。本文也有助于理解近几年来日本的能美、日探和报知机等大公司不再生产双源双室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而以单源双室离子感烟火灾探测器取而代之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1967年,G.D.Alkhazov等人指出:潘宁(penning)效应的Ne 0.5%Ar、Ar 0.5%C_2H_2的气体混合物具有小的F、W值。1969年,他们对Ar、CH_4的f计算表明:在尽可能小的M、P×a(充混合气的压力与阳极丝半径的乘积)下,可得小的f值。1976年,H.Sipila等人对上述两种混合气体计算表明:f值均比在单一Ne、Ar情况下降低15%左右,并在尽可能小的M、P×a值下,首次取得对5.9keV X射线的R_(5.9)kev最佳值为11.6%(Ne 0.5%Ar)、12.2%(Ar 0.5%C_2H_2)。1977、1978年又分别给出12.0%(Ar 20%Xe)、12.1%(Ar 20%Xe)、10.7%(Ne 0.4%Ar)的结果。1982年J.Marrzec等人利用平行板型正比计数管,首次取得对5.9keV X射线的R(5.9)keV为10.5%(Ne 1%CR_4)。这些结果均比1968年M.W.Charles等人利用长度方向上均匀性好的特制阳极丝取得的R_(5.9)keV为14.2%的结果有了显著的改善。这是近十多年来在正比计数管能量分辨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方面较为突出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国产的一种典型的SZJ—2A型BF_3慢中子正比计数管,允许γ场强为2×10~4μR/s。我们改进了测试方法,使该管抗γ性能提高到6.5×10~4μR/s,并延长了计数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单源双室和双源双室型离子感烟电离室高温效应的研究,提出了高温效应的机理;对于单源双室型电离室,当工作电压15V,放射源源强小于1μCi时在(16~53)℃温度范围,取得了传感器分压的温度系数~10mV/℃。  相似文献   
7.
一、原理选择激发的能量色散型X荧光分析方法,具有不破坏试样,快速准确等优点,比之于波长色散法简单,因此在流线分析中受到重视。其缺点是在微量分析时,光源的散射线对被测荧光的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研制的内流气正比计数管适于测定气态的低能β射线,该管耐压5000伏,坪长750伏,坪斜0.38%/100伏。每套管子有两支,有效长度为73和123毫米,内径13毫米,配有屏蔽铅室,可作比放的绝对测量。管子为封闭式结构,采用陶瓷绝缘材料,外壳用纯镍制成,两端用不锈钢过渡,内壁光洁度达?8。研究了管子在氦气、氩气和氢气作载气,二氧化碳或甲烷为计数气体,在不同流速比下的坪曲线。结果表明:氦和氩较氢气有较宽的坪长(约200伏),坪斜也较好。管子对氚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测量了自制的正比计数管对Mn,Sr和Ag的特征X射线的探测效率,并与理论计算值作了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