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水利工程   4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200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概述 乌拉泊水库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南郊约10km的乌鲁木齐河上。 该水库于1958年动工,1961年建成蓄水。设计库容4000万m3,是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的中型水库,灌溉面积40万亩。大坝全长900m,其中主坝长500m。最大坝高24m,坝顶宽5m。主坝坝型为水平防渗铺盖的斜墙式砂砾石坝,从0+092至涵洞转变为水平铺盖心墙坝。库区内防渗铺盖上已有相当厚的天然淤积层。  相似文献   
2.
在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和各种水文地质勘探中,地下水的流向测定十分重要。1963年Arsenal研究所的J.Mairhofer最早提出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在单独钻孔内确定地下水流向(俗称“单孔定向”)的方法,并进行了一些室内外试验。随即许多国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有的还研制成同位素地下水流向仪,获得了实际应用。 自1973年以来,我院利用研制的NSD-A型地下水流向仪,作了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的室内试验,并在几个大中型重点险库现场试用,配合其他同位素示踪法观测资料,为水库大坝渗流安全分析与除险保坝加固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4.
本文提出的使用1Ci的~(241)Am和薄铝壁X射线正比管与NIM插件组成的测量低含沙量的装置,在源距为32cm情况下,测量含沙量的误差小于±0.03kg/m~3,最小可测含沙量为0.09kg/m~3。在含沙量等于0~5kg/m~3的范围内,测量含沙量的灵敏度为±1.3%/kg/m~3(黄河泥沙)。该装置长时间稳定性良好。在计数率为1.5×10~5cps下,测量放射性强度变化系数为±0.03%/8h,重新开机读数可以重复。 使用X射线正比管低含沙量计时,采用直对式大源距的几何条件。在这种几何条件下,直接透射过去的  相似文献   
5.
改进后的γ-射线测沙仪不仅将γ-脉冲计数一个不漏的全部采集下来,还将同步数据采集的速度提高了1个数量级.通过现场测量和试验,取得了更完整更迅速的同步γ-计数和水深数据,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经验.还提出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容重垂线测量时,探头的下放速度应大于15cm/s.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现有水库8.6万座,其中四分之一的水库存在各种问题需待处理.其中绝大部分与渗流有关.因为大坝的质量问题大都最终表现在渗流的异常上.由于生产的迫切需要,自1973年开始,南科院参照国外经验着手研究了检测病险水库渗漏隐患的同位素示踪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于许多水库渗流的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是近年来发展应用的一种检测地下水运动规律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以少量放射性示踪剂标记被观测的地下水,根据测量其放射性变化来确定它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水文地质勘探中通常采用“三孔法”来确定地下水的流向。但是,在各个地层中,地下水的渗流方向往往不一致,即使用“三孔法”也无法测定。近年来,应用一种同位素测定技术,可在单独钻孔中确定地下水的流向。不但能测到流速低至0.01米/日、高达每秒数米的地下水流向,而且还能分别测出各个地层中的渗水流向。 1963年,奥地利J·Mairhofer最早提出并首先研究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在单独钻孔内确定地下水流向的方法,后来许多国家也都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龙河口水库和白龟山水库的观测实践证明,放射性方法是目前观测病险库坝基渗流的最有效的方法,它是参考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具体条件而发展起来的。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我们从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量技术和仪器设备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好的经验,本文将予以概括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利用放射性I-131示踪法检测乌拉泊水库大坝的坝基渗漏、弄清了东段坝基存在的渗流通道。对东段坝基进行针对性灌浆处理,防渗效果显著,证明探测结果是可靠的。文中概要说明了此种应用核技术的原理、使用设备和检测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