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金属工艺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杂质Fe对Y_1Ba_2Cu_3O_(9-X)化合物超导电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9.99%Y_2O_3,97%BaO,99%Cu和99.99%Fe_2O_3混合、压制后,在400℃ 1h+950℃ 3h+900℃ 4h 然后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制度下进行烧结。在Y_1Ba_2Cu_3O_9-x基本成分(S—1)中,分别加入0.07,0.35,0.7,2.2和6.3 wt-%Fe(S—2,3,4,5,6)。X 射线衍射分析采用 Cu 靶。用标准四引线技术及7081电表测定电阻,在 M300磁天平上测量磁化率,外场为39.8kA/m。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机械式记录仪被无纸记录仪所取代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介绍了无纸记录仪数据分析软件包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在Y-Ba-Cu氧化物中获得T_C高于90K的超导电性.Beyers等认为在此种化合物体系中起超导作用的相具有正交层状钙钛矿型相结构,并称之为超导相.进一步的工作发现,在Y-Ba-Cu氧化物中,同一成分的试样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在Ba(Sr)-La-Cu-O体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高Tc(30—40K)超导体。最近的报道表明,有关超导材料的研究呈现日新月异的飞速进展。本文报道一种起始转变温度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入边界法对横流向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的流致振动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详细总结了理查森数Ri=3条件下并列双圆柱的最大振幅、时均位移、升阻力系数、频率特性和尾流模式等随间距比及折合流速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在横流向热浮升力作用下,并列双圆柱振幅和升、阻力系数呈现不对称特点,振动响应除出现涡激振动外,在更高折合流速下出现驰振;圆柱振动平衡位置相对其初始位置均发生与热浮升力反向的偏移,偏移量随折合流速增大而增加;在涡振阶段,并列双圆柱尾流场表现出稳定的宽窄尾流模式,两个圆柱的泄涡基本保持反相同步;在驰振阶段,尾流场表现为同相同步模式,圆柱的振动响应出现了倍频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场景渲染带来的显示延迟和实体运动僵硬等性能问题,将云计算引入到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建设中.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体系结构和云计算的一些关键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该体系结构的原型,并通过该原型设计了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结果表明,云计算与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结合是有效的,能满足虚拟环境仿真实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的要求,能解决场景渲染带来的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近一年来,在Ba(Sr)-La-Cu-O体系中,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高Tc(30—40K)超导体。最近的报道表明,有关超导材料的研究呈现日新月异的飞速进展。本文报道一种起始转变温度为  相似文献   
8.
关于应用软件保证在应用中安全可靠,应研究软件可靠性预测问题.针对软件可靠性预测系统是一个多因素的、非线性的复杂系统,传统设计高精度的准确数学模型预测方法是相当困难,RBF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预测能力相当强的预测方法.为了提高软件可靠性预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RBF神经网络的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将软件可靠性因子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软件可靠性准确率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出,然后将RBF神经网络的参数初始为粒子群中的粒子,软件可靠性准确率作为粒子优化的目标函数,通过粒子群之间的协作来获得RBF神经网络最优参数,用最优参数对RBF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软件可靠性预测方法相比,粒子群优化RBF神经网络对软件可靠性预测的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同时解决了传统RBF神经网络参数寻优难题,更加适合于软件可靠性预测.  相似文献   
9.
<正> 最近,我们在Y-Ba-Cu氧化物中获得T_C高于90K的超导电性.Beyers等认为在此种化合物体系中起超导作用的相具有正交层状钙钛矿型相结构,并称之为超导相.进一步的工作发现,在Y-Ba-Cu氧化物中,同一成分的试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