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石油学报》2020,41(11):1406-1415
随着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愈加复杂,掌握孔隙内剩余油赋存特征是油田深度开发及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保证。荧光薄片法是微观剩余油研究中的基本实验手段,但以往荧光薄片的量化分析多依靠人工经验。通过结合彩色图像分割、分水岭颗粒分割、支持向量机和分类树算法,实现了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自动分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荧光颜色,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将剩余油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类型,并通过权重赋值的方式,将各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相对比例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建立关系。将该分类方法应用于大港油田高含水砂岩油藏取心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簇状剩余油是高含水砂岩油藏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剩余油占比排序规律为簇状 > 孔表薄膜状 > 角隅状 > 粒间吸附状 > 狭缝状,该方法可以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方案部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厘清开发后期高含水储集层内部微观剩余油分布特征,指导大港油田小集区块和港西区块油藏后续剩余油精细挖掘,利用紫外荧光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经图像处理后,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剩余油赋存状态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在高含水阶段,不同的剩余油赋存状态中,剩余油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簇状、孔表薄膜状、角隅状、粒间吸附状和狭缝状;聚/表复合驱后簇状剩余油和孔表薄膜状剩余油较多,后续可采用改善岩石润湿性的方法开采;砾岩剩余油分布较砂岩更加复杂,簇状剩余油和粒间吸附状剩余油较砂岩多,后续应考虑采用控制注入流体流度的方法开采。  相似文献   
4.
付虹  宋考平  刘明熹  孟恩  丁伟  袁天  张宇 《油田化学》2023,40(2):312-316
二氧化碳(CO2)驱是三次采油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高含水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针对CO2与原油 黏度差较大引起的气窜问题,制备了可用于驱油的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增稠剂。对增稠剂的制备条件进行 了优选,评价了增稠剂的溶解性、增稠性能和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对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影响最大; 最优合成条件为:72 ℃下,马来酸酐、苯乙烯、醋酸乙烯酯的物质的量比为4∶1∶1,单体加量为22%,引发剂加量 为0.16 g,此时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为1.12,产率为85%。增稠剂在scCO2中的饱和溶解度为2.30%,最小混相 压力为7.77 MPa;加量为0.2%的增稠剂在15 MPa、50 ℃下可大幅提高scCO2的黏度,比同条件下的scCO2增黏 19.7 倍;升温至110 ℃,增稠剂-scCO2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为45.26%。模拟地层环境(15 MPa),引入0.2%的增稠剂 可有效改善scCO2驱的驱油效果,渗透率越高提采效果越显著。对同一岩心,加入增稠剂的scCO2驱可在水驱后 提高采出程度约10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高文彬  李宜强  何书梅  潘登  刘明熹  管错 《石油学报》2021,41(11):1406-1415
随着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分布愈加复杂,掌握孔隙内剩余油赋存特征是油田深度开发及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保证。荧光薄片法是微观剩余油研究中的基本实验手段,但以往荧光薄片的量化分析多依靠人工经验。通过结合彩色图像分割、分水岭颗粒分割、支持向量机和分类树算法,实现了荧光薄片的剩余油自动分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荧光颜色,将剩余油划分为弱波及、中波及和强波及3个级别,将剩余油划分为簇状、孔表薄膜状、狭缝状、角隅状和粒间吸附状5种类型,并通过权重赋值的方式,将各种类型微观剩余油的相对比例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建立关系。将该分类方法应用于大港油田高含水砂岩油藏取心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簇状剩余油是高含水砂岩油藏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剩余油占比排序规律为簇状 > 孔表薄膜状 > 角隅状 > 粒间吸附状 > 狭缝状,该方法可以为后续的油田开发方案部署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