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S7-200系列PLC自由口模式下实时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瑞婷  张南平  陈勇 《微机发展》2006,16(12):156-158
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环境中,研究PLC自由口模式的通信有助于实现PLC与Windows程序开发环境间的实时通信。通过研究PLC自由口模式的通信,系统实现了C Builder6.0与PLC的实时通信,从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的通信,将由PLC采集的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控制,并将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起来以便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正交设计法选择最佳氧化抽提脱硫条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H2O2/甲酸对模拟轻质油品中硫醚硫、噻吩硫进行氧化抽提脱硫实验,按照正交设计法中四因素二水平(H2O2的加入量、甲酸的加入量、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L8(27)表,规划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对两种类型硫化物模拟轻质油品体系的8组脱硫率进行方差数据处理,分别得出各因素影响显著性的主次顺序,其中甲酸的加入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气相色谱与紫外吸收光谱依次对氧化反应前后的油、水两相检测,分析模拟体系中的硫化物组成与分布变化,发现硫醚在该过程中的主要产物为亚砜,平衡分配于油、水两相中;而噻吩仅是含量有所降低,在结构上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解释了各类型硫的主次顺序差异以及噻吩类型的硫化物较难脱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液化气脱硫醇精制工艺中硫醇钠催化氧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气-液两相体系中硫醇钠催化氧化反应,主要探讨了硫醇钠结构、浓度、反应温度等对硫醇钠氧化反应的影响;发现异构硫醇钠较难被氧化;对硫醇钠浓度和氧分压来说,硫醇钠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二级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具有显著的影响,升高反应温度,反应加快;并从反应机理方面对硫醇钠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脱硫醇精制新工艺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液化气Merox脱硫醇精制中脱硫深度和催化剂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液化气Merox抽提液相氧化法脱硫醇精制技术存在的脱硫精制不合格,废碱液难处理等问题,对影响脱硫深度以及催化剂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碱液(剂碱)共存是造成碱相中的硫醇钠容易转化为二硫化物而导致精制后的液化气硫含量不合格的原因。碱液中的催化剂不稳定,容易聚集失活,而固载化催化剂的稳定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对天然白云石进行钛、铁改性,分析化学成分、表面性能的变化,并用于对磷酸盐的吸附。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白云石的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但表面粗糙缺陷增加,比表面积增大,可以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钛改性白云石投加量为10 g/L时,理论磷饱和吸附量为5.45 mg/g。铁改性白云石投加量为5 g/L的理论磷饱和吸附量为7.36 mg/g。2种改性白云石吸附磷的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均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内扩散吸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易发生单分子层吸附作用。相对于静电吸附,磷酸盐置换羟基的配位体交换作用更为显著;吸附过程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有利于磷的吸附。  相似文献   
6.
RSA算法是目前较有影响的公钥加密算法,它能够抵抗目前已知的大部分密码攻击。RMI-IIOP综合了RMI和CORBA的优点,能更方便地编写分布式程序来实现分布式计算。介绍了RSA算法的原理和RMI-IIOP的分布式框架结构,通过分析远程对象本地接口、RMI客户机和RMI服务器的代码实现,对基于RMI-IIOP的RSA算法的Java实现过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并详细解释分布式计算的实现细节。  相似文献   
7.
S7-200系列PLC自由口模式下实时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际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环境中,研究PLC自由口模式的通信有助于实现PLC与Windows程序开发环境间的实时通信。通过研究PLC自由口模式的通信,系统实现了C++ Builder6.0与PLC的实时通信,从而实现工业控制系统中上下位机的通信,将由PLC采集的的数据进行实时显示和控制,并将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起来以便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固定化酶克服了游离酶易失活、稳定性差、难以回收利用的缺点,扩大了酶的实际应用范围。近年来,由于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独特的性质,如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可调节、开放的金属位点和多样的结构组成等,其作为固定化酶的新型载体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OFs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其中重点讨论了酶在MOFs上的固定化方法(从头合成和后合成)和机理(载体包埋、表面吸附、共价连接和孔道扩散),并且分析了不同合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如从头合成可以选择孔径小于目标酶尺寸的MOFs,但要求MOFs的合成条件温和;后合成可以选择合成条件苛刻的MOFs,但固定化过程相对复杂。此外,还对MOFs固定化酶在环境污染物检测和去除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对MOFs固定化酶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关注MOFs固定化酶中MOFs和酶对污染物的协同作用以及MOFs固定化酶的可控制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