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UWB系统中(解)交织器低复杂度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解)交织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实现方法,采用Xilinx FPGA自带的双端口存储器,能有效降低FPGA资源的消耗,且输入位宽和输出位宽无需相同,适用于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所占用的slices数目对于交织器和解交织器来说分别降低了46%和78%。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龟甲蛋白提取工艺,筛选龟甲促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活性组分。方法:以蛋白含量及对MC3T3-E1细胞增殖率为指标筛选龟甲蛋白提取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为自变量,龟甲蛋白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提取研究,结合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提取龟甲蛋白最佳工艺;通过超滤技术将龟甲蛋白按分子量分为5个不同组分:总提组分(组分1),Mw>10 kDa组分(组分2),Mw:3~10 kDa组分(组分3),Mw:1~3 kDa组分(组分4),Mw<1 kDa组分(组分5),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龟甲蛋白(12.5、25、50、100、200 μg/mL)及其不同组分对MC3T3-E1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磁力搅拌方法得到的龟甲蛋白含量最高,且活性最佳,龟甲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3(g/mL)、提取温度30℃、提取3 h,此条件下测得龟甲蛋白含量为15.16%;龟甲蛋白不同组分均能促进MC3T3-E1前成骨样细胞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在浓度为200 μg/mL时,组分1~5对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20.58%、25.30%、30.24%、37.89%、38.15%,分子量小于1 kDa的组分促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最佳。结论:本研究为龟甲蛋白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并证明龟甲蛋白及其不同组分均具有较好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其中分子量小于1 kDa组分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玉蜀黍不同部位(须、秸秆皮、秸秆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理化方法测定玉蜀黍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总蛋白质提取物的含量,酶底物反应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考察不同pH、温度、时间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影响。结果:抑制α-葡萄糖苷酶反应最优条件:反应pH6.8、温度37℃、时间20 min;抑制α-淀粉酶反应最优条件:pH6.8、温度37℃、时间10 min。玉蜀黍不同部位总黄酮(5.80%~18.23%)、总皂苷(7.87%~10.99%)、总多糖(24.48%~35.36%)、总蛋白质(9.41%~13.02%)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玉蜀黍不同部位的总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显著,玉蜀黍须、秸秆芯、秸秆皮中总黄酮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63、0.35、0.13 mg/mL;须、秸秆皮、秸秆芯中总黄酮提取物质量浓度在1、0.5、0.125 mg/mL时对α-淀粉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6.41%±0.26%、21.46%±1.45%、14.63%±0.62%。结论:玉蜀黍不同部位中发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作用主要有效成分群是总黄酮。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的虚拟导频辅助信道估计(PPACE)算法,可适用于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系统(MB-OFDM UWB),该方法具有低的实现复杂度,且能有效地抵抗多径信道带来的符号间干扰.在不知道信道和噪声的统计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DFT)的信道估计方法通常被用来提高最小二乘(LS)算法的性能.但由于基于DFT的信道估计器中需要使用额外的FFT/TFFT对,这会带来较高的计算复杂度以及相应的较大的面积和功耗.本文作者提出的PPACE算法仅使用了32点的DFT,大大降低了实现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低复杂度的PPACE算法要优于传统的基于DFT的算法,甚至优于线性最小均方差(LMMSE)方法,另外,本文作者根据UWB信道模型的参数提出了一种通用加窗技术,该技术能提高基于DFT的信道估计算法的均方误差(MSE)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鹿筋蛋白提取工艺,探究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鹿筋蛋白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实验,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鹿筋蛋白最佳提取工艺。采用60 ng/mL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MH7A细胞,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25、50、100、200 μg/mL)鹿筋蛋白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NO(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IL-6)、TNF-α含量。结果:鹿筋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提取温度88 ℃、提取时间8.6 h,此条件下测得鹿筋蛋白含量为12.53%。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25、50、100、200 μg/mL)的鹿筋蛋白均可显著(P<0.05)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NO、IL-6、TNF-α的释放(P<0.05),模型组的NO、IL-6、TNF-α释放量分别为:4.07、21.95、16.31 pg/mL,在100 μg/mL质量浓度下,鹿筋蛋白对上述三种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5),其释放量分别为:1.60、13.60、7.29 pg/mL。结论:鹿筋蛋白通过抑制TNF-α诱导的MH7A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炎症因子NO、IL-6、TNF-α的释放,发挥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本研究为研究鹿筋蛋白的制备工艺提供参考,并证明鹿筋蛋白具有较好的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城郊煤矿深部某工作面对于大型断层防水煤柱留设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工作面与断层之间的关系工程地质模型。结合相关规范,分析计算了不考虑断层破碎带和考虑采动破坏带范围2种情况下的该大型断层防水煤柱宽度具体留设值,2种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均大于永煤公司2006年规定的宽度,最大相差约227.5 m。最后与实际留设的煤柱宽度进行了对比,发现考虑断层带宽度和采动底板破坏带范围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矿井实际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碱性蛋白酶酶解鹿鞭肽最佳工艺条件,并探究其体外补肾健骨活性。方法:以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和酶用量为影响因素,水解度为响应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方法进行响应面试验设计,获得酶解鹿鞭肽的最佳工艺;探究不同浓度的鹿鞭肽对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的存活率以及睾酮(Testosterone,T)的分泌影响和对成骨细胞(MC3T3-E1)的存活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力以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分泌影响。结果: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1℃,pH8.7,时间4.1 h,酶用量1300 U/g,此时水解度为40.36%±0.22%;体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TM3细胞不同浓度(25、50、100、200μg/mL)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均可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和睾酮的分泌(P<0.05),并在50μg/mL质量浓度下,鹿鞭酶解肽对TM3细胞的T分泌促进作用最强,其分泌量为42.47 ng/mL;MC3T3-E1细胞不同浓度(25、50、100、200μg/mL)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ESI-MS/MS)及化学计量法快速筛选鹿茸促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活性成分。运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法分别检测6批鹿茸鲜品和6批鹿茸传统加工品中化学成分,并测定各样品增加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量,联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得出的一级质谱数据进行分析;实现鹿茸鲜品和鹿茸传统加工品两组样品的快速区分。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筛选出其中具有潜在促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活性成分,通过对二级质谱数据分析明确其中的可能活性成分的结构和组成。结果表明,鹿茸鲜品与加工品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且二者均具有良好的促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的活性,其中活性较强的成分主要为Tyr-Ser-Phe(m/z416)和Phe-Phe-Leu/Ile(m/z 426)。本方法能够简单快速分析鹿茸中促睾丸间质细胞的活性成分,为鹿茸作为保健食品的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鹿茸血酶解肽对脂多糖(LPS)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利用LPS刺激H9c2细胞建立损伤模型。选用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测定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μg/m L)的鹿茸血酶解肽对H9c2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并分析鹿茸血酶解肽的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25、50、100、200、400μg/m L)的鹿茸血酶解肽均可显著抑制受损伤的H9c2增殖和TNF-α、IL-6、IL-1β的释放(p0.05),模型组的TNF-α、IL-6、IL-1β释放量分别为:531.05、185.41、70.03pg/m L,在200μg/m L质量浓度下,鹿茸血酶解肽对上述三种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最显著(p0.001),其释放量分别为:357.93、148.69、62.72pg/m L。对LPS诱导H9c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鹿茸血酶解肽中富含赖氨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组成的17.81%。以上结果说明鹿茸血酶解肽可以抑制受损伤的H9c2细胞增殖,同时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释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来发挥其对LPS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酶解前后鹿筋对TNF-α诱导的MH7A细胞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鹿筋天然蛋白(DSNP)和鹿筋酶解蛋白(DSEP)不同分子量的超滤组分的增殖抑制活性,筛选增殖抑制活性最佳的组分,测定活性组分对MH7A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6)的影响,分析鹿筋酶解前后活性组分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找出酶解前后鹿筋的差异性氨基酸与抑制MH7A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酶解前后鹿筋不同的超滤组分中,DSNP-5、DSEP-5对MH7A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最强(P<0.05),且能够抑制细胞炎症因子NO、IL-6的分泌。质量浓度为25~200 μg/mL时,DSNP-5给药组炎症因子(NO、IL-6)的释放量均低于DSEP-5给药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DSNP-5抑制能力更强。酶解前后鹿筋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甘氨酸既是特征性差异成分,又与抑制MH7A细胞分泌炎症因子NO、IL-6密切相关,且DSNP-5的甘氨酸含量(31.01%)高于DSEP-5的甘氨酸含量(28.91%)。结论:甘氨酸为鹿筋酶解前后与抗炎活性相关的差异氨基酸,初步探究酶解对鹿筋抗炎活性的影响,为鹿筋的开发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