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故障后恢复初期的薄弱三相不平衡电网,研究了以自励式异步发电机为代表的分布式电源并网后对原有不平衡系统稳态运行特性的影响。以孤网稳态运行数学模型为基础,利用对称分量法并结合相应的误差分析,得出系统的简化等值复合序网及同步发电机支路负序电流比重的理论公式。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负荷量一定的情况下,并网后的分布式电源采用不同的运行调整策略对原系统同步发电机支路电流不平衡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并网的分布式电源不适当的调节策略反而可能增加原系统同步发电机支路的负序电流比重,降低同步发电机运行的安全性。仿真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结论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不断激发多元储能资源价值,支撑多微电网系统多样化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和运营,提出含优化匹配功能的多微电网共享储能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基于区块链在去中心化、信息安全等方面与多元储能的交易管理有着天然匹配优势,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构建的多微电网共享储能优化调度架构;然后,响应分时电价,综合考虑多元储能的能量交互和获利最大化,优化日前储能调度计划应用,平抑微电网功率波动并满足净储能充放电需求;优化日内储能调度计划应用,最大化微电网经济效益。最后,算例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多微电网系统能源利用率、提升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用电数据类型繁多、数量庞大、窃电手段多样化,仅采用传统用电数据对比存在耗时耗力、精度较低的缺陷.本文基于BP神经网络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反馈纠错能力,建立反窃电嫌疑分析模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构建的防窃电嫌疑分析模型的整体判定准确度保持在96%以上,具有很高的精度,能很好地满足使用电网监督要求.  相似文献   
4.
发电侧与供电侧分时电价动态博弈联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求侧分时电价实施后,带来的系统效益需要通过电价进行传递和分配。利用博弈信号传递理论,构建了发电侧和需求侧分时电价动态博弈联动模型,该模型通过动态联动均衡实现削峰填谷效益在系统内各环节的市场化分配。算例仿真证明,模型能根据系统各环节的市场力大小,通过电价信号传递,客观分配分时电价带来的削峰填谷效益,能有效地规避供电侧风险和激励供电侧实施分时电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潮流追踪的两部制输电定价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力市场下的输电定价问题,在两部制电价基础上对容量电价部分加以研究,提出了基于复功率追踪的容量电价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平均增量成本法对线路的容量成本进行计算;然后通过增加线路虚拟节点的办法对系统进行无损化处理,视各线路损耗为虚拟用户,基于距离的兆瓦-公里法计算各线路损耗所对应的容量成本;再基于复功率的潮流追踪计算负荷(包括虚拟用户)对线路的"使用程度",由此对无损化后的线路容量成本及网损进行分摊;最后根据市场原则确定各实际用户的容量电价.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对输电容量成本进行回收且计算精度较高,能满足电力市场下的公平定价原则,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黑启动中考虑动态过程的负荷最优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黑启动过程中的薄弱电网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负荷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投入大量负荷后的系统过渡过程中电压、频率变化巨大,稳态潮流合格并不代表在暂态过程中的频率和电压一定合格,针对此动态阶段存在的潜在不确定性,将负荷恢复归结为包含大扰动动态过程的频率、电压、功角等约束的最优控制问题,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在保持系统动态过程稳定的要求下,使总的负荷恢复量最大.算例求解结果表明了该算法在负荷恢复问题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网恢复初期的最优机组恢复策略问题,提出基于模糊矢量投影的机组优化恢复策略.首先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影响机组恢复的主要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考虑到众多制约因素在语言表达上都具有较大模糊性的特点,利用L-R型梯形模糊数具有的良好合成运算性质,使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来处理各种影响机组启动顺序的因素,通过使用归一化后的决策指标矢量与理想解、负理想解之间的投影差异建立排序依据,得到机组优化的排序组合.最终的算例计算结果证明了作者所用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介绍了基于PMU的系统线性量测模型和可观测性分析,接着分别介绍了5种基于系统完全可观测下的PMU优化配置算法.利用这些算法对几种IEEE标准节点系统进行PMU优化配置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算法在解的收敛速度、解的收敛性和解的多样性方面各有其特点.因此,所提PMU优化配置方法和算法性能比较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