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是提高安全管理员对网络整体安全状况掌控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针对现有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评估要素不够全面的问题,从攻击方、防护方、网络环境三方面出发构建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的能力机会意图模型,引入不确定推理模型解决了安全态势要素间的不确定影响关系,给出了能力指数、机会指数和意图指数的计算方法,并介绍了详细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方法。使用林肯实验室的公开数据集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评估要素更为全面,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在主动测试技术、被动测试技术及渗透测试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渗透测试方案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对WEP、WPA、WPA2和WAPI 4种安全机制进行安全协议符合性验证和设备协议安全测试,并进行安全性能评估.对无线局域网组网设备的测试结果证明,该系统能够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和渗透测试,可自动集成测试流程.  相似文献   
3.
多准则决策(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MCDM)问题涉及到大量不精确、不完整和不一致的信息,而单值三角Neutrosophic数(Single Valued Triangular Neutrosophic Numbers,SVTrN-numbers)作为Neutrosophic数(Neutrosophic Numbers,NN)的一个分支可以有效地处理这类问题。同时交叉熵很适合度量决策信息的差异程度,但是现有的交叉熵测度存在不足。考虑到SVTrN-numbers具有的优势,结合TOPSIS理论,提出一种新的交叉熵测度,并对其性质进行证明,据此提出了一个SVTrN-numbers环境下解决MCDM问题的新方法。通过一个案例表明交叉熵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无损高分辨率X射线成像(显微X-CT)技术对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物以及复合材料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层间剪切强度与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三维重构展现了机织物的层-层正交角联锁的微观结构,观察到机织物内部的单丝扭转、挤压现象;依据机织复合材料中孔隙和高密度杂质在三维空间的分布,计算了其相应的占比。结果表明:层间剪切实验后的机织复合材料虽然宏观形貌保持了良好的完整性,但内部存在孔隙变形、分层、纤维弯曲、片层断裂等现象;层-层正交角联锁机织结构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层间力学性能,内部的缺陷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无损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是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内部复杂结构特性的有利手段。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体系的吹塑薄膜雾度与流变行为之间的关系。利用DSC、光散射和WLI等方法对吹塑薄膜制品的内部结晶情况及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利用GPC和流变学方法对单组分及共混物熔体的结构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LLDPE/LDPE共混体系吹塑薄膜的总雾度主要取决于薄膜的表面粗糙度;薄膜的表面粗糙度与可恢复剪切应变参数(γ)呈开口向上抛物线函数关系,选择具有合适γ的LDPE树脂以及添加量是控制LLDPE/LDPE共混体系吹塑薄膜雾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中的主要作用 目前,信息安全领域有越来越多的技术评价活动都采用认证认可制度,这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我国信息安全战略框架中。也纳入了信息安全认证认可制度。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将等规聚丙烯与丙烯-乙烯-1-丁烯三元无规共聚聚丙烯(RCPP)熔融共混,制备了不同比例的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在程序升降温及淬冷条件下的结晶和熔融行为以及淬冷试样的力学性能。DSC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熔融温度、结晶温度等参数以及熔融再结晶行为均随共混物的组成及升降温条件的变化而改变;WAXD测试结果表明,聚丙烯试样的晶体类型不受共混影响,均为α-晶型,共混物的结晶度随RCPP含量的增大而减小;拉伸测试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杨氏模量及屈服强度整体上随RCPP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并受晶体微观结构的影响。讨论了结晶和熔融行为反映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改善碳纤维/聚酰胺6织物复合材料界面的结合状态,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混编的方式制备了碳纤维/聚酰胺6预制体,混编织造前碳纤维经500℃-2 min高温处理后浸泡在1wt%浓度的PA 845H-TDS-CN上浆液中20 s,最后将预制体通过热压成型,制备碳纤维织物/聚酰胺6复合材料。采用TGA、DSC、SEM、万能拉伸试验机分析碳纤维/聚酰胺6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晶型变化、微观形貌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酰胺6树脂主要以α晶型存在,结晶较为完善。纤维拔出后,单根碳纤维表面附着部分尼龙基体,碳纤维与尼龙基体形成了良好的界面层。优化后的层合板工艺为:铺层数10层,热压温度240℃,热压压力3 MPa,热压时间15 min。此工艺下,复合材料平均拉伸强度达到了825 MPa,弯曲强度平均值达到了520 MPa。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丙乙无规共聚聚丙烯正压成型杯制品的结构演变及其对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丙乙无规共聚聚丙烯流延片经过正压成型,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晶体经过重新排列组合,分子链方向和片晶组的法线方向从无规分布到沿着施加压力方向取向;流延片外表面存在缺陷,经过正压成型其表面三维结构也发生变化,外表面的凹坑被拉大且变浅,内表面出现起伏和取向条纹结构,外表面存在很多凹坑,对光的散射作用强于内表面,导致外表面雾度高于内表面雾度;内部凝聚态结构从片晶无规分布演变成取向纤维晶结构,使内部雾度降低;流延片表面结构存在缺陷,在正压成型过程中并不会被消除,是影响制品雾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涂覆法将活性组分溶液喷涂到惰性载体上制得苯氧化制顺酐的V-Mo催化剂,采用120 mL固定床反应器对催化剂性能进行评价,通过比表面积测试、XRD和TPD等方法对V-Mo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活性组分负载量对V-Mo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喷涂负载量(w)在10%~20%时,V-Mo催化剂的活性最好,苯的转化率在98%以上,顺酐的选择性和收率分别为70%~80%,69%~80%;随活性组分负载量的增大,V-M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大(18.72~28.91m2/g),酸量先增加后降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形成活性固溶体V4+2(1-x)V2x5+MoO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