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31篇
  免费   2425篇
  国内免费   1082篇
电工技术   2070篇
综合类   2854篇
化学工业   5511篇
金属工艺   3749篇
机械仪表   1802篇
建筑科学   6775篇
矿业工程   1361篇
能源动力   4069篇
轻工业   1272篇
水利工程   949篇
石油天然气   3734篇
武器工业   94篇
无线电   8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21篇
冶金工业   9639篇
原子能技术   516篇
自动化技术   117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777篇
  2021年   882篇
  2020年   1014篇
  2019年   695篇
  2018年   648篇
  2017年   929篇
  2016年   1170篇
  2015年   1203篇
  2014年   2905篇
  2013年   2286篇
  2012年   3092篇
  2011年   3385篇
  2010年   2654篇
  2009年   2558篇
  2008年   1904篇
  2007年   2726篇
  2006年   2650篇
  2005年   2513篇
  2004年   2096篇
  2003年   2003篇
  2002年   1873篇
  2001年   1608篇
  2000年   1319篇
  1999年   1116篇
  1998年   804篇
  1997年   771篇
  1996年   629篇
  1995年   586篇
  1994年   392篇
  1993年   270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171篇
  1990年   118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0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The present work was conducted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of gel formation of myofibrillar proteins (MPs) under different microwave heating ti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aturation enthalpy (ΔH) of the MP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the heating time increased from 3 to 9 s and then completely disappeared as the heating time progressed, indicating that the MPs gradually denatured and subsequently aggregated with increasing heating time, which was further verified by the changes in the secondary structure, electrophoretic bands, and gel properties (e.g., water holding capacity and textural profiles) of the MPs. Microstructural images indicated that the MP gel formed under 12 s had the most compact network, indicating that extended microwave heating time could induce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MP gels. Moreover, the hydrophobic forces, electrostatic forces, and disulphide bonds of the MPs gradually intensified with increasing microwave heating time, suggesting that both non-covalent and covalent bonds could promote molecular denaturation and subsequent aggregation of MPs. In additi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molecular conformation of MPs induced by different microwave heating times could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formation of MP gels and their relate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在可燃废弃物应用技术方面都还处于一家一户、自制自用、效率极低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替代燃料:“垃圾衍生燃料”RDF、“固体回收燃料”SRF、“次煤”Subcoal和“纸塑垃圾衍生燃料”RPF制成的原材料都是可燃废弃物,只是处理工艺技术不同或者由垃圾中分拣出的可燃废弃物不同,制成颗粒状衍生燃料的品质不同,这些都可以替代部分甚或替代全部化石燃料在水泥窑炉中应用。我国大力发展“替代燃料”产业,有助于水泥工业消纳更多的“可燃废弃物”,为改善环境尤其是城镇环境和面貌,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挖掘多能源之间的互补潜力,使工业园区混合能源系统的配置方式由传统粗放式转变为精确优化配置并降低系统配置方案的保守性,基于粒子群联合CPLEX求解算法对工业园区的系统配置和运行调度方案进行分析优化,并以某生物园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得到了目标函数下的最优设计方案和运行策略。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配置方法的应用能够协调冷热电多种能源的混合利用,提升系统的综合经济性。同时,为工业园区能源供应项目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性支撑,丰富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电子设备高热通量下的散热问题,采用H2O2氧化法对烧结毛细芯进行了超亲水改性,研究了毛细芯表面润湿性对吸液性能的影响。并将改性后的超亲水毛细芯应用到环路热管内,研究了倾斜角度及加热功率对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的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亲水毛细芯的吸液速度增加,吸液时间较亲水毛细芯减小了3.52ms;与普通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相比,在加热功率Q=200W时,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蒸发器中心温度降低了约6.0℃,在Q=20W时启动时间与温度分别降低了33s与2.5℃。同时发现超亲水毛细芯环路热管在正重力状态时的运行温度更低,热阻较小,最低热阻仅为0.084℃/W。  相似文献   
5.
刘超  谢荣建  董德平 《化工进展》2020,39(8):2980-2988
为了进一步提高回路热管仿真精度并丰富回路热管实验研究方法,本文对回路热管瞬态传质进行实验研究。使用高精度质量流量计分别对以丙酮、乙醇、丙烯为工质的回路热管进行不同负载功率下的质量流量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启动阶段,热负载10W时,丙烯回路比丙酮回路热管启动快,且两者的温度稳定均滞后于质量流量;稳定阶段,随着热负载功率增大,不同工质的回路热管的平均质量流量均线性增长,而瞬态质量流量则持续波动,其质量流量波动幅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质量流量波动幅度会受到气体工质的可压缩性与作用在毛细芯内部上的热量的共同影响。通过频谱分析发现,液相质量流量波动还会受到冷凝器两相区的影响。高热负载下,作用在毛细芯内部上的热量占主导地位,质量流量波动加剧,同时出现周期性大幅波动,且其波动频率随着热负载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崔宏伟 《铜业工程》2020,(3):80-82,91
针对漆包机烘炉加热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烘炉加热失效的主要原因是加热管损坏及装配异常、催化剂表面粘有金属化合物等颗粒杂质、排废风机转速设定不合理,并对加热管、催化剂、排废风机提出了合理实用的技术措施,为降低烘炉加热失效提高加热效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使用竖直管代替波动管模型开展稳压器波动管竖直管段内空气-水两相逆流限制(CCFL)特性可视化实验研究。实验现象表明:竖直管与上容器接口处的局部CCFL决定了进入竖直管内的液相流量;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决定了从竖直管流出的液相流量;两处局部CCFL均随空气流量的增大而增强。在较低气量情况,进入竖直管内的液相能够完全或大部分流出,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较弱,上容器和竖直管接口处的局部CCFL在整体CCFL中占主导地位,整体CCFL程度随着上容器液位升高而略有增强。在高气量情况,从上容器进入竖直管的液相大部分或者完全被限制而不能向下流出,竖直管内的局部CCFL强烈,在整体CCFL中占主导地位,整体CCFL特性不受上容器液位变化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新的稳压器竖直管CCFL模型。稳压器波动管CCFL数据和稳压器竖直管CCFL数据基本重合,表明波动管CCFL主要由CCFL-U决定。   相似文献   
8.
搭建搅拌式风力致热试验台,以自制的2种致热器为研究对象,使其分别在3个不同平均角加速度24.92、14.66、8.04 rad/s2下启动。通过动态扭矩测试仪和数据采集仪测试记录致热器启动阶段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致热器启动时所需扭矩与角加速度的一次方、转速、叶片半径的二次方成正比,同时得出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式;满负荷时,启动扭矩会出现一个峰值,且角加速度越大峰值越大,自然风必须提供峰值以上的扭矩,否则装置无法启动。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A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y coupl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with heat and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s to estimate rate parameters and solid-phase evolution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iron ore-coal composite pellets in a multi-layer bed Rotary hearth Furnace (RHF). The present process involves treating iron ore-coal composite pellets in a crucible over the hearth in RHF. The various solid phases evolved at the end of the process are estimated experimentally, and a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del to estimate rate parameters. The predicte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wustite reduction step i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duction of higher oxides.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foun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arbon content of the pellet. Thermal efficiency was also found to increase mildly up to three layers. Multilayer bed remains as a potential design parameter to increase therm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
彭程  范建峰 《中国冶金》2019,29(3):53-56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