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2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4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0)
目的:探讨并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无痛肠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联合应用异丙酚和舒芬太尼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戊乙奎醚行麻醉,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HR、MAP和SpO2变化更加平稳,且术后麻醉清醒时间越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异丙酚联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肠镜中的应用可更好的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苏醒迅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156-15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对照组T2时间点的MAP、PaCO2、ET-1、NO水平均明显高于T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的MAP、PaCO2水平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的MAP、PaCO2、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效果优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可维持患者体内NO、ET-1水平平衡,由此使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得到维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人工流产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5组(各20例),A组单纯静脉注射异丙酚2.5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C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5u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1;D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E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1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1。各组麻醉成功后均行人工流产术,监测各组术中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记录术中异丙酚使用剂量、麻醉时间(意识消失到呼之睁眼)、术毕唤醒时间、苏醒期有无躁动及术后有无下腹痛等。结果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增加(P〈0.05与P〈0.01),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减轻(P〈0.01);C组与B组比较,SpO2〈90%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剂量减少(P〈0.01),术后下腹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比较,SpO2〈90%例数及异丙酚剂量都一样(P〉0.05),术后下腹痛减轻(P〈0.05)。麻醉时间及术毕唤醒时间,C组短于A组、B组(P〈0.01);B—E组的苏醒期躁动较A组少(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异丙酚配伍芬太尼或曲马多都可增强术后镇痛、减少术毕躁动的发生率;且以异丙酚2mg·kg-1配伍芬太尼1ug·kg-1或曲马多1mg·kg-1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儿童淋巴管瘤穿刺治疗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6月~3岁患儿随机分为F(芬太尼)组、R(瑞芬太尼)组,均复合丙泊酚麻醉。记录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苏醒时间情况。结果:两组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应用于儿童淋巴管瘤穿刺治疗术镇痛、镇静效果好、苏醒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20-22
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复合异丙酚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A组和研究B组各36例,分别给予异丙酚镇静、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镇静以及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镇静,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各种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A、B组的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A组的呼吸抑制情况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检查过程中HP、MAP及SpO2较检查前均明显下降,检查结束后恢复正常,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镇静在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呼吸抑制情况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的肺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丙泊酚和 LY294002同样经过尾静脉给药。将 Wistar 大鼠随机分入实验对照组(C 组)、脂多糖组(L 组)、脂多糖+丙泊酚组(LP 组)和 LY294002组(LY 组)。每组16只,且每组随机选取8只进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分离。给药前及开始后第3、6和12 h 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实验结束后观察肺湿/干重(W/D)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损伤轻重程度评分,同时观察各组大鼠 ATⅡ Akt 活性、Bax 蛋白表达及凋亡率。结果实验前各组 PaO2无明显差异,注射 LPS 后 L 组 PaO2持续下降,和 C 组相比其 PaO2显著降低(P <0.05)。实验结束后 L组和 C 组相比其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ATⅡBax 蛋白表达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 <0.05),而 ATⅡAkt 活性显著降低(P <0.05)。而 LP 组和 L 组相比 W/D 比值、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ATⅡBax 蛋白表达及凋亡率显著降低(P <0.05),而 PaO2和 ATⅡAkt 活性显著升高(P <0.05)。而 LY 组加入 LY294002后明显抑制丙泊酚以上保护作用。结论丙泊酚具有肺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其通过激活 PI3K/Akt 通路而抑制 ATⅡ的过度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多种镇静条件下,危重病人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中、术后情况变化,探讨异丙酚靶控镇静在重症病人PEJ/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收住ICU危重病人随机分为3组:异丙酚(靶控)组,异丙酚(人工推注)组和地西泮复合咪达唑仑组,监测并记录患者术前10min至术后RamsayⅡ级前(术后监测10min)全程持续监测心电波形、呼吸、SPO2,血压。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至Ram-sayⅡ级时间,以及手术30分钟后患者对手术过程的主观回忆。结果:异丙酚(靶控)组术中呼吸(16.09±2.70)次/min,术中SP02(94.93±3.71)%、术后SP02(98.48±1.26)%,较其他两对照组稳定(P<0.05):术中收缩压(128.59±11.34)mmHg、术后收缩压(131.12±10.36)mmHg,较异丙酚(人工推注)组稳定(P<0.05):其负荷剂量后的心率(72.03±13.92)次/分、呼吸(15.47±1.92)次/min,术中心率(71.58±6.84)次/min,术后心率(75.83±8.14)次/min、SP02(98.48±1.26)%,较地西泮复合咪达唑仑组镇静负荷剂量下平稳(P<0.05);苏醒时间(3.27±0.84)min,较地西泮复合咪达唑仑组短(P<0.05)。同时异丙酚(靶控)组手术耗时(24.86±5.64)min、术中躁动发生率0.0%,术后无痛苦回忆发生率0.0%,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病人中开展异丙酚靶控镇静下实施PEJ/PEG效果满意,患者术中平稳度高、手术依从性好、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无不良记忆留存,从而减少危重患者机体应激反应,保障营养支持的稳定实施,有助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异丙酚、氯胺酮对大鼠不同脑区突触体 Na+, K+-AT P 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SD 大鼠, 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10 只, 分别 ip 生理盐水 10ml/kg(对照组), 异丙酚 100mg/kg 或氯胺 酮 100 mg/kg。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脑皮层 、海马和脑干突触体 Na+, K+-ATP 酶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异丙酚明显抑制大脑皮层 、 海马和脑干突触体 Na+, K+-ATP 酶活性 (P<0.01), 氯胺酮明显降低大脑皮层和脑干突触体 Na+, K+-ATP 酶活性(P<0.01), 但对海 马突触体 Na+, K+-ATP 酶活性无明显影响(P<0.01)。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的全身麻醉作 用可能与其抑制脑突触体 Na+, K+-ATP 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夏洪莲  钟微微  金鹏  陈猛  刘再英  张艳丽 《金属学报》2020,25(12):1344-1350
目的:探讨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参与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所有大鼠参照Zea Longa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成6组(n=12),A-假手术组,B-模型组(MCAO),C-异丙酚组,D-异丙酚+腺苷A1R拮抗剂组(DPCPX),E-异丙酚组+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F-异丙酚+GSK-3β抑制剂组(SB216763),观察大鼠术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LDF监测插栓前后脑血流变化;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用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阳性细胞表达;采用TUNEL检测各组大脑脑皮质缺血周围神经元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A组比较,B、C、D、E及F组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C组比较,B、D、E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F组Bcl-2蛋白表达量却增加,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行为学评分减少、梗死体积减少(P<0.05)。 结论:腺苷A1R介导的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PI3K/AKT/GSK-3β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并考察其结合特性和选择性。以异丙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甲苯、正己烷为溶剂合成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平衡吸附实验,研究了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特性和选择性。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在该聚合物中存在对异丙酚有不同亲和力的两类作用位点。此聚合物与异丙酚的结合要优于麝香草酚。此方法可合成异丙酚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结合实验和对底物选择性考察,表明该聚合物对异丙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