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17篇
  免费   2220篇
  国内免费   935篇
电工技术   192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288篇
化学工业   2586篇
金属工艺   916篇
机械仪表   1182篇
建筑科学   6310篇
矿业工程   9328篇
能源动力   559篇
轻工业   1474篇
水利工程   2805篇
石油天然气   6703篇
武器工业   62篇
无线电   13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16篇
冶金工业   3227篇
原子能技术   333篇
自动化技术   1707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983篇
  2022年   841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1425篇
  2019年   894篇
  2018年   481篇
  2017年   701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1251篇
  2014年   2816篇
  2013年   2252篇
  2012年   2739篇
  2011年   2704篇
  2010年   2091篇
  2009年   2476篇
  2008年   3345篇
  2007年   2582篇
  2006年   1934篇
  2005年   2334篇
  2004年   1732篇
  2003年   1541篇
  2002年   1156篇
  2001年   1034篇
  2000年   747篇
  1999年   560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466篇
  1995年   438篇
  1994年   408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320篇
  1990年   285篇
  1989年   33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于2014~2019年在红岭矿区先后开展红岭钨矿接替资源勘查、红岭矿区614~626线钨矿详查工作,探获的三氧化钨(WO3)达大型矿床规模。在重点矿集区开展深外部矿产远景评价,深化成矿规律与地质结构的认识、发现深外部找矿靶区,围绕找矿突破战略目标有序推进,充分依靠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探索实践地质找矿新机制和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3.
对于超前地质预报,红外探水技术具有较高的应用空间,红外探测仪是一种非接触式防爆红外探测仪,其灵敏度高,可应用于煤矿井下的红外探测,如探水、探火、探瓦斯等防灾工作。通过对红外探水的基本原理、方法、布置方式和预报方式进行介绍,并对本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应用中的优劣利弊进行阐述研究,为工程施工提供有价值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4.
5.
6.
山西代县马桥一带地层主要为滹沱群四集庄组及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不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与滩上杂岩体接触的构造蚀变带中。初步认为该区金多金属矿的金属物质来源于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矿床类型应属于岩浆热液充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宽甸县岔条沟位于该区华北陆块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宽甸段、营口-宽甸显生宙隆起与太子河-浑江坳陷衔接部位;处于北东向鸭绿江与太平哨深大断裂所夹持的北西向次一级构造带中,是区域上重要铅、锌、铜、金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本文通过阐述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体地质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等,分析研究区的找矿远景。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早元古界辽河群盖县组(Ptlgx)、早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Qnd)、中生界白垩系小岭组(K1xl)以及第四系(Q)。区内以近东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北西向构造为主,这些断裂构造不但控制着研究区内的矿化蚀变带、脉岩及地层的分布,也为成矿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区内中生代花岗岩岩体为区内矿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和热动力,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8.
9.
董家埝银矿是豫西小秦岭矿集区南成矿带目前发现的唯一大型矿床。为了矿床深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了解有用元素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选用原生晕地球化学方法,通过典型矿床剖面的原生晕特征研究,实现对深部矿体变化趋势的判断。经计算,确定As、Sb、Ag、Au、Cu、Pb、Zn、Co和Mo等9种元素可作为指示元素,其中As和Sb为前缘晕指示元素,Ag、Au、Cu、Pb和Zn为近矿晕指示元素,Co和Mo为尾晕指示元素。分带指数和浓集指数2种方法计算得出的元素在分带序列上的位置总体趋势一致。用分带指数法确定的主矿体自上而下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Co-Mo-Cu-Au-Sb-Zn-Pb-Ag-As,出现"反分带"现象。结合原生晕地球化学参数变化特征、矿体剥蚀程度研究和理想模型,预测M1-I主矿体向深部仍有较大的延伸。研究成果可以为区域同类型矿化地质体深部的趋势判断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结合周边矿区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的分析,对预测区找矿潜力进行了预测。为苟江-后槽溶蚀洼陷带该区铝土矿后期勘查工作提供了预测分析依据,开展勘查工作后有望取得较大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