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0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沉沦》与《迟桂花》是郁达夫前后期的两部代表性小说,这两部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沉沦》的价值体现为作者的时代性使命感,大胆探索人的欲望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而非文学本身;而《迟桂花》更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美感。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郁达夫两部作品的地位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2.
对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四季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快速溶剂提取、超声辅助和回流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桂花果实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运用最优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比较桂花4个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确定制备桂花果实油脂的最适品种。采用GC-MS分析最适桂花果实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下,快速溶剂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 min、提取压力7 MPa、提取温度96℃,在该条件下,桂花果实的油脂得率为29. 8%;桂花4个品种中四季桂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最高; GC-MS分析显示,四季桂果实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43. 16%)、亚油酸(38. 02%)、顺-10-十五碳烯酸(12. 34%)、硬脂酸(3. 32%)。  相似文献   
3.
桂花颗粒冲剂与桂花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艳梅  何培东 《食品科技》2011,(7):103-106,113
以新鲜桂花为主要原料,研制了桂花颗粒冲剂和桂花果冻2种休闲食品。结果表明,桂花总固形物最佳煮提条件:料水比1:13,煮提时间60min,煮提次数2次;桂花颗粒冲剂最佳原料配方:桂花煮膏粉、麦芽糊精、蔗糖粉质量比2:3:3;而桂花果冻的最佳原料配方为:桂花煮膏粉、蔗糖粉、柠檬酸、卡拉胶的质量比2:10:0.6:1.2,可分别制得口感好、有桂花独特香味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桂花颗粒冲剂和桂花果冻。  相似文献   
4.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声波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桂花鲜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桂花果实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果实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8(g/mL)、以固定频率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40min,桂花果实多酚的得率为0.283%(即2.83mg/g);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桂花果实多酚溶液还原力明显高于VC溶液,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6.3%和65.4%,并对猪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桂花品种分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臧德奎  向其柏 《中国园林》2004,20(11):40-49
对中国桂花品种进行了调查和分类研究.我国现知桂花品种154个,分属于4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18个、银桂品种群57个、金桂品种群43个、丹桂品种群36个,编制了品种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7.
薛阿辉  崔萌  邹华杰  罗丽萍 《食品科学》2018,39(16):221-226
为建立桂花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xtractive 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EESI-MS)分析法,以四季桂花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EESI-MS测定了其醇提液中主要的多酚类化合物组成。结果表明:四季桂花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33.38±0.12)mg/g和(72.49±0.09)mg/g。采用HPLC法从其醇提液中检测到了15?种多酚类化合物,其中杨梅素、桑黄素、芦丁、柚皮素和(+)-儿茶素含量较为丰富。EESI-MS在负离子模式下从四季桂花醇提液中检测出了原儿茶酸、p-香豆酸、咖啡酸、表儿茶素和绿原酸5?种化合物;正离子模式下检测出了肉桂酸、桑黄素和杨梅素等3?种化合物。EESI-MS具有样品用量少、不需复杂分离预处理、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可用于食品中多酚类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信阳大米和桂花为原料,通过改良黄酒发酵工艺拟开发一种新型发酵型桂花酒来提高桂花的附加值。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在生酸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1%,18 ℃条件下发酵60 h;发酵过程中糖渍桂花添加量5%,麦曲添加量0.3%,酵母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 ℃,发酵192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桂花酒感官评分为81.9分,酒精度为14.51%vol,残糖、总酸含量为23 g/L、3.6 g/L,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酒体完整、舒顺协调。  相似文献   
9.
利用氨溶液提取、盐酸水解、多种有机溶剂萃取沉淀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了桂花种子皮黑色素,随后对黑色素的脂质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其总酚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该天然黑色素能够显著抑制蛋黄的脂质过氧化,且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IC50为0.135mg/ml。同时该天然黑色素中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1mg天然色色素中总酚的含量相当于12.5mg邻苯二酚.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一种高效、环保的桂花黄酮提取方法,本文设计并制备了6种低共熔溶剂,通过比较醇提、冻融、超声波及微波四种技术,确定了超声波辅助-低共熔溶剂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液料比、摩尔比、含水量、超声功率以及超声时间对桂花黄酮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表明:桂花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波辅助-三元低共熔溶剂提取(氯化胆碱/山梨醇/1,2-丙二醇);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0:1 (mL/g),氯化胆碱:山梨醇:1,2-丙二醇=2:1:4,含水量62 mol,超声波功率150 W,超声时间16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量达到了10.06 mg/g,比传统醇提法提高了8.93 mg/g,证实超声波辅助-绿色低共熔溶剂技术提取桂花黄酮的高效性。实验结果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接近,证实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为低共熔溶剂在天然产物绿色提取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