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880篇
  免费   24677篇
  国内免费   15751篇
电工技术   41247篇
技术理论   10篇
综合类   37267篇
化学工业   31699篇
金属工艺   18138篇
机械仪表   54937篇
建筑科学   53988篇
矿业工程   20976篇
能源动力   11503篇
轻工业   27318篇
水利工程   24389篇
石油天然气   19937篇
武器工业   7129篇
无线电   3774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309篇
冶金工业   13899篇
原子能技术   3852篇
自动化技术   52969篇
  2024年   3064篇
  2023年   11007篇
  2022年   10359篇
  2021年   13218篇
  2020年   13005篇
  2019年   15357篇
  2018年   6611篇
  2017年   11095篇
  2016年   13124篇
  2015年   16109篇
  2014年   30676篇
  2013年   24899篇
  2012年   27413篇
  2011年   26652篇
  2010年   23838篇
  2009年   24228篇
  2008年   35013篇
  2007年   31193篇
  2006年   19499篇
  2005年   19830篇
  2004年   16445篇
  2003年   13495篇
  2002年   11725篇
  2001年   10369篇
  2000年   8591篇
  1999年   7317篇
  1998年   6537篇
  1997年   5735篇
  1996年   5250篇
  1995年   4753篇
  1994年   3917篇
  1993年   3411篇
  1992年   2888篇
  1991年   2304篇
  1990年   2341篇
  1989年   2608篇
  1988年   467篇
  1987年   274篇
  1986年   187篇
  1985年   127篇
  1984年   99篇
  1983年   112篇
  1982年   89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9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李远文 《建筑安全》2021,36(12):50-53
文章对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应用模式进行重点分析,通过与其他城市的工作成效进行对比,指出东莞市"多测合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策略,以保证东莞市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政策落实到位,发挥主体能动性,完善联合测绘市场管理机制,确保"多测合一"政策的相关测绘单位能够及时开展测绘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以国内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选取先增后甩工况作为最高涌浪的控制工况,分别采用解析法和基于特征线的数值仿真法,对比分析了最高涌浪的发生条件及2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数值仿真法考虑了导叶启闭规律的影响,相较于采用流量突变模型的解析法,调压室水位波动发生滞后,更准确地模拟了调压室的水位波动过程;导叶启闭规律越长,工况转换越多,则滞后时间越久,但几乎不影响调压室的涌浪极值;2种方法共同验证了先增后甩工况的最不利叠加时刻为初始工况与叠加工况的Z-V曲线相切时刻,相应产生的调压室涌浪最高;数值仿真法由于发生叠加工况时流量为渐变,因而切点的发生时刻在Z-V曲线上产生后移,但2种方法的调压室的涌浪极值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6.
7.
在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应用领域,经常会同时出现零观测值、一观测值较多的情况. 为更好地拟合这类数据,提出0–1膨胀几何分布模型并进行客观贝叶斯分析. 通过参数变换,得到Jeffreys先验和reference先验. 设计后验分布的抽样算法,设置不同的样本量和参数真值,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客观先验下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海上生产平台出现的井喷失控事故, 设计了“三分支”引火筒装置。在从源头控制井喷抢险作业时能够借助“烟囱效应”将流体/火焰引至上方,降低井口区温度,提高井喷抢险作业的安全性。“三分支”引火筒装置主要由引火筒、悬挂筒、主轴及悬挂装置、锁定及支撑装置组成。作业时可根据井口分布调整3个引火筒之间的角度和高度,配合钢丝绳和绞车进行井喷抢险作业。对各部分结构进行了阐述并且对结构强度及恶劣工况下的吊装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装置强度满足要求;在200×104 m3/d气井井喷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为492 MPa,最大偏移量为348.02 mm,在6级风环境下最大等效应力为495 MPa,最大偏移量为353.12 mm,均满足抢险作业需求。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平台井喷抢险引火筒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