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31篇
  免费   899篇
  国内免费   863篇
电工技术   68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1551篇
化学工业   2156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25篇
建筑科学   1929篇
矿业工程   1987篇
能源动力   190篇
轻工业   52篇
水利工程   1182篇
石油天然气   1410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4篇
冶金工业   120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62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650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748篇
  2020年   689篇
  2019年   744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616篇
  2016年   783篇
  2015年   807篇
  2014年   1658篇
  2013年   1286篇
  2012年   1320篇
  2011年   1423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240篇
  2008年   1136篇
  2007年   1061篇
  2006年   947篇
  2005年   954篇
  2004年   970篇
  2003年   855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75篇
  1997年   265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40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潜山差异性的形成演化、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控藏模式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潜山油气勘探。在潜山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系统恢复、分类对比和典型解剖等方法,揭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分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主要发育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和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5种潜山类型。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各具特色,其中,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的发育受隆升、侵蚀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油源和盖层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砂体-不整合岩溶体联合输导、残丘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的发育受掀斜、断裂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顺向断层输导、反向断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的发育受反转、翘倾和走滑切割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溶体立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挤压、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褶控藏"的成藏模式;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顶部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气勘探在Xt1井等取得重大突破,拓展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但致密气储层含气性实验分析技术及评价相对薄弱。利用岩石纳米级样品制备装置和纳米吸附气提取装置,开展致密砂砾岩储层纳米吸附气提取、色谱检测条件及优化实验,确定了岩石纳米级样品最佳制样时间为20 min,纳米吸附气提取的最佳质量为20 g、时间为20 min、温度为80℃;气相色谱检测的最佳分析柱为OV-1填充柱,载气流速为40 mL/min,柱温50℃恒温0.5 min、以10℃/min升温到100℃恒温5 min,实验分析技术具有精确度高、快速等特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纳米吸附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总烃质量体积为233.21~10 487.38μL/kg,不同井纳米吸附气烃组分特征差别明显,致密气具有近源成藏特征,源岩发育区为致密气有利探区,与致密砂砾岩储层压裂试气结果一致性好,为致密气储层含气性评价及勘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工基础》2020,(2):254-257
岩溶隧道勘察难度大,施工风险极高,能否准确地探测岩溶的分布特征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成败。地震波跨孔CT操作简便、分辨率高、准确性好,但在海域还没有工程先例。以大连某海域岩溶勘察为例,介绍了地震波跨孔CT层析成像的原理、工作方法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跨孔地震波CT层析成像技术在海域岩溶勘察中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陈莹 《石油地质与工程》2020,34(4):112-114,118
黄陵油区延长组长6储层物性差,属低孔、特低渗、低压、低产岩性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常规的增产技术改造效果较差。为了提高增产改造效果,分析导致增产改造效果较差的原因,找出适合该区块储层的增产措施。多种增产技术分析机理及现场试验显示,黄陵油区长6储层改造应在主裂缝的基础上沟通更多天然裂缝。现场试验认为,暂堵压裂和组合粒径支撑剂两种改造技术效果较好,可为黄陵油区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川西彭州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雷四上亚段潮坪相薄储层识别难度极大。围绕如何从复合地震强反射中区分并识别上、下两套储层面临的地球物理难题,采用先“分”后“合”的研究思路,基于实际地层结构及不同储层叠加样式建立正演模型,利用全波场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剖析了不同主频条件下薄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波形差异化分析,从复合地震响应中“剥离”出了两套储层所引起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变化规律,明确了两套储层在不同频带下的地震识别标志和识别方法,为该区强反射界面干扰下两套薄互层储层辨识机理分析及精准预测奠定了基础。基于不同频带下薄储层辨识机理的分析结果,定性预测了薄储层平面展布,提出了深层潮坪相薄储层识别和预测难题的解决方案,为该区地震资料品质评价、面向薄储层的地震采集技术设计、地震资料处理及薄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某油田的低阻岩心和常规岩心资料建立数字岩心,通过对比研究地层水矿化度、微孔隙度、粘土含量、阳离子交换能力以及泥浆滤液侵入程度等对岩心电阻率的影响情况,认为地层水矿化度、微孔隙度、粘土含量是导致该区块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稠油油藏具有黏度高、沥青质和胶质含量高及流动性差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严重的储层损害,降低油井产量,进而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针对海上某稠油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易造成储层损害的情况,对降黏剂、缓蚀剂及助排剂进行了优选,开发了一种适合稠油油藏的新型复合降黏解堵增产体系,其配方(w)为:2.5%JNJ-1+2.5%JNJ-2+2.5%HYJS-3+3.0%NH_4HF_2+1.0%HSJ-3+1.0%ZPJ-3。新型复合降黏解堵增产体系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与地层水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对沥青质和有机垢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同时该体系还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助排性能、防膨性能及稠油降黏性能,且残渣含量低。模拟岩心驱替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复合降黏解堵增产体系不仅能够有效解除地层堵塞,还能进一步改善储层以满足稠油油藏解堵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新场气田目前地层水采用集中处理后外排的方式,规模小,成本高,环境保护压力大;新场气田须家河组气藏上产任务重、产水量大,该处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针对川西一系列气藏进行筛选后,在气藏精细描述和落实剩余气分布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场蓬二气藏地层水回注选区选层及地层水配伍性先导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低孔、低渗、岩性气藏的地层水回注选区选层技术方法。初期回注运行试验已取得成功,创造了良好经济效益,实现了降本增效以及消除环保隐患的目标,为川西气田下一步规模化回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