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0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电工技术   273篇
综合类   237篇
化学工业   109篇
金属工艺   230篇
机械仪表   193篇
建筑科学   378篇
矿业工程   264篇
能源动力   120篇
轻工业   82篇
水利工程   32篇
石油天然气   2316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9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2篇
冶金工业   121篇
原子能技术   11篇
自动化技术   4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383篇
  2011年   398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334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永胜  吕宝宏  王金珂  王冰 《水利学报》2021,52(11):1281-1294
针对常见泥石流防治结构被冲击破坏的问题,基于“柔性消能”理念,结合张弦梁结构和竖向预应力锚杆技术,提出一种既能改善结构受力性能、增加结构整体抗冲击能力、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又能减小结构构件截面尺寸、节约成本、便于现场施工组装和后期运营维护的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并阐述其技术原理。根据泥石流荷载分布和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受力特征,给出其简化的内力计算方法;并利用SAP2000建立新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结构的整体受力,验证了构件简化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合Python语言和Qt De? signer软件开发了相应的设计计算软件,对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内力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新结构抗冲击性能好,构件受力均匀;以后设计中应关注竖杆的剪切脆性破坏和立柱偏心受力情况,保证结构安全;变形协调仅使底层张弦梁与竖杆内力偏大,实际工程应用时,应着重验算底层构件,防止其破坏;文中提出的简化计算方法能较准确的反映结构的受力特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研究可为新型地锚张弦梁式泥石流格栅坝的设计计算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套管屈服强度直接影响套管抗挤压性能,套管在加工孔过程中可能诱发孔眼附近材料发生金属相变,导致套管屈服强度不再均匀分布,进而影响套管抗挤压强度。在相同工况下,对比了P110完整套管和机加工孔套管的抗挤压强度,以此为参照组分析了相变区域面积和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对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机加工孔会改变材料屈服强度,进而影响套管抗挤压性能。随金属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减小,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减弱;当金属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增大时,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增强。且机加工孔套管相变区域面积对机加工孔套管抗挤压强度的影响随相变区域屈服强度增加而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3.
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随钻扩眼技术优势的分析,研究了机械式、液压式和偏心式随钻扩眼工具执行机构和扩眼总成的机构原理,并介绍了国内所开展的相关研究。文章提出应加强现有工具的适应性和匹配性研究,发掘各类工具的优势。优化执行机构、扩眼总成和水力机构、重视底部钻具组合力学特性的分析是今后发展和完善随钻扩眼工具及技术的几个重要内容。实践表明,随钻扩眼技术在处理井下复杂情况、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提高钻井速度、提高建井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随钻扩眼工具也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石油钻井配套工具。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注入剖面测井的准确性,研制了一种新型注入剖面组合测井仪。该仪器由流量处理单元、伽马处理单元、井温处理单元、磁性定位处理单元、调制式传输、电源电路六部分组成。一次下井可同时测取流量、伽马、井温、磁性定位四组参数。具有测取资料精度高、单芯电缆传输、流量可单点测量也可连续测量以厦现场监测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大位移井钻柱振动规律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位移井钻井工程中钻柱受着各种振动,当各种振动共振时,钻柱承受着非常大的动载,很容易受损,同时,钻柱的振动影响着井壁的稳定,严重威胁着井下的作业安全。以大位移井近井底的钻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钻柱振动行为所遵循的规律。采用线性分析法,获得了大位移井钻柱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频谱方程。同时获得了钻柱各种共振频率的分布。经分析表明:大位移井钻柱的横向振动和扭转振动的共振频率与实际钻井转速非常接近,应合理选择转速以减小钻柱共振的发生。文章的分析研究为大位移井钻柱动态行为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力射孔对套管强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力射孔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完井方式,深穿透水力射孔技术辅助定向水力压裂可以实现油气层改造和油气井增产。但是,水力射孔套管会在孔眼处造成应力集中,使得局部应力过大而削弱了套管和水泥环的强度,可能会影响套管的使用寿命。因此,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射孔套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水力射孔后套管管体的应力分布,重点研究了水力射孔参数-孔密、孔径、孔深、射孔方位角等对套管强度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沿着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深穿透水力射孔,选择合适的孔密、孔径可将射孔对套管的损害降至最小。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力射孔完井设计水平提供了一定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7.
含硫化氢气井钻井过程中的腐蚀因素与防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硫气井的钻井过程中对于HRC大于22的钻具钢材除了腐蚀疲劳之外,在pH值小于9的环境中会发生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这种破坏比腐蚀疲劳更突然、更快,使钻杆大量损坏。含硫气井在钻井过程中,由于湿硫化氢的出现,常常会出现油管、套管、钻井设备、钻井仪器以及对支持保护管柱的水泥环柱等腐蚀和损坏问题,为此,阐述了湿硫化氢的腐蚀特点、机理,归纳总结了影响腐蚀的因素,综述了如何在这些方面防止其腐蚀,使损失减小,为指导油管、套管防腐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建议在钻井过程中采用碱性钻井液,其pH值可到9或更高(至pH值12),以减缓或防止钻井过程中电化学从硫化物应力腐蚀破裂;含硫气井用的钻杆应该间歇使用。钻杆停用堆置时间可使其放氢,使钻杆恢复韧性,防止硫化物应力腐蚀断裂。  相似文献   
8.
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大都基于设计井眼轨迹或经验公式,因此设计的抽油杆柱与井眼的匹配性并没有达到最优,结果可能影响了抽油杆柱的受力特性和寿命。概述了目前现有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实际井眼轨迹的抽油杆柱API设计方法,即考虑到在三维空间中井下粘滞阻力及动载的影响,利用微单元分析方法计算出轴向载荷与轴向应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杆柱组合设计,并给出了设计流程。以江苏油田永21-3井为例,对几种设计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江苏油田目前采用的抽油杆柱设计方法包含了人为经验因素,并不是最优的杆柱设计结果,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膨胀套管的弹塑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认为,膨胀套管在膨胀过程中先进入弹性阶段,然后进入弹塑性阶段,最后进入塑性流动阶段。采用弹塑性分析方法,对膨胀套管膨胀过程中套管内壁的受力与变形进行了研究,模拟了其成形的过程,并建立了解析解,为膨胀套管膨胀操作过程中确定关键操作参数提供了理论支持。根据推导出的力学模型,计算出了外径107.9mm、钢级为J55的膨胀套管膨胀到直径139.7mm时膨胀芯头拉头处的轴向力为195.94kN。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化集团钻井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随着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和剩余储量的挖潜,钻井施工存在高陡构造防斜打快、裂缝性地层井漏严重、井壁失稳坍塌、长裸眼小井眼固井、深井小井眼完井、含硫化氢井的井控及防护等难题.中国石化集团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攻关研究与推广应用,深井超深井钻井、水平井钻井、欠平衡钻井、盐膏层钻井、新型钻井液、保护油气层、固井工艺等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钻井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介绍了中国石化集团钻井技术的现状,分析了中国石化集团钻井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展望了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指出应整合推广应用成熟钻井技术.研究攻克钻井生产中的“瓶颈”技术,进一步开展深井超深井、防斜打快和垂直钻井、超高压喷射、地质导向、分支井复杂井钻井、完井工艺等技术研究,进行连续管钻井、套管钻井、欠平衡钻井完井、智能钻井等前瞻技术研究,以提高中国石化集团的钻井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