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8篇
电工技术   26篇
综合类   216篇
化学工业   76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94篇
矿业工程   82篇
能源动力   43篇
轻工业   83篇
水利工程   50篇
石油天然气   3649篇
无线电   1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1篇
冶金工业   1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229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07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某油田的低阻岩心和常规岩心资料建立数字岩心,通过对比研究地层水矿化度、微孔隙度、粘土含量、阳离子交换能力以及泥浆滤液侵入程度等对岩心电阻率的影响情况,认为地层水矿化度、微孔隙度、粘土含量是导致该区块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层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根据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实验分析数据及试油成果。研究储层四性关系,确定区块的低孔、低渗储层评价标准。进一步对油层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油层压裂提供施工层位和准确的储层参数。通过商543区块实例,阐述了选择压裂层位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28井是河南油田第一口大斜度、多靶心定向井。设计井深2961m,三开钻头216mm井眼,完钻井深3034m,最大井斜74·9°,140mm油层套管下深3004m,水泥返高1973m。由于固井难度大,如果采用常规固井方法,固井质量很难保证。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包括井眼准备,扶正器的选型和加量,所用的冲洗液,隔离液及水泥浆。保证了套管的顺利下入,固井质量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超薄油层水平井钻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 33-平 1井和埕 71-平 1井是胜利油田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 ,由于地层松软、油层薄、目的层不确定、靶前位移小、中靶精度高等因素 ,使超薄油层水平井开发难度高。通过优化设计、导向钻井技术、MWD的监控及相关技术措施的应用 ,严格控制井眼轨迹 ,追踪油层 ,成功完成了两口超薄油层水平井 ,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为以后利用水平井技术进一步开发超薄油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大庆长垣西侧扶杨油层油水同层形成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松辽盆地大庆长垣西侧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勘探实践,从顶生下储的特殊成藏原理出发,详细地讨论了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油水层形成机理,提出了2种形成模式。认为扶杨油层的油水同层是在以上覆烃源岩的超压为驱动力的成藏条件下形成,油水混合运移注入储层,由于储层的孔喉小,油水重力分异不好,造成孔隙存油,喉道存水。这种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含油饱和度低,油水在孔隙中分布状况特殊,使得电阻率等曲线反映流体的信息变弱,造成油水层识别变难。为此提出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经实际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台兴油田低阻油层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台兴油田阜宁组三段油藏为研究的目的层段,以石油地质学和测井学作为理论基础,从岩心实验、测量的资料入手,对可能引起低阻因素进行分析,揭示本地区低阻油层成因的主要控制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得出主要因素有四个:岩石骨架岩性细,粒度较小;粘土矿物的含量、种类及存在特征;复杂孔喉结构;储层润湿性。次要因素为:目标层段富含导电金属矿物;地层水高矿化度。  相似文献   
7.
吐哈盆地巴喀油田特低渗砂岩油层裂缝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巴喀油田中侏罗统砂岩属特低渗透裂缝 孔隙型储集层 ,平均渗透率为 0 .3× 10 - 3μm2 ;地下基质岩块孔隙度为7.4%,渗透率为 0 .16× 10 - 3μm2 。砂岩储集层发育的主要裂缝类型有构造层理缝、正向正交缝、斜向正交缝和羽裂等 ,裂缝宽度一般为 0 .3~ 3 .2mm ,纵向切深为 0 .1~ 0 .8m ,水平延伸长度为 0 .2~ 2 .1m。裂缝以半充填为主 ,其分布受岩性、层厚和构造位置的影响 ,纵向、横向均呈带状分布 ,被裂缝切割而成的基质岩块尺寸取决于裂缝频率 ,岩块长轴方向以北西西向为主 ,与构造轴向基本一致。图 3表 4参 8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大庆外围油田油层跨度大、小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特点。在注水过程中,表现出层间吸水差异较大,部分注水井非主力油层吸水异常,为了更好地控制吸水剖面,延长油田的开发时间,水井必须进行分层注水。本文通过对榆树林油田几年来分层状况的统计,提出了适合本油田的注水井分层注水工艺技术,为外围油田进行分层注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9.
萨北油田中区西部三次加密与三次采油结合(简称“两三结合”)试验证明,虽然三次加密和三次采油是2种截然不同的驱油方式,但从井网的相互利用、开采对象的相互结合等方面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在三次加密井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对薄差油层再开展聚合物驱能够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提高薄差油层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2004年在萨北油田北二东密井网地区开展了“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的区块选择、井网部署、开采对象的确定及层系优化组合等研究。在介绍试验区选择及井网部署的基础上,重点对开采对象的特点及层系优化组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4月,永置式压力温度监测系统试验在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濮3—282井获得成功,传出了流压和温度数据,相关人员根据传出的数据,计算出了该井的油层压力等油井资料。这标志着中原油田油井实现了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