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70篇
  免费   1450篇
  国内免费   1302篇
电工技术   647篇
综合类   1197篇
化学工业   4367篇
金属工艺   8000篇
机械仪表   2583篇
建筑科学   1194篇
矿业工程   460篇
能源动力   298篇
轻工业   2218篇
水利工程   162篇
石油天然气   1040篇
武器工业   172篇
无线电   5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33篇
冶金工业   9630篇
原子能技术   335篇
自动化技术   159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632篇
  2022年   615篇
  2021年   779篇
  2020年   596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302篇
  2017年   504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758篇
  2014年   1672篇
  2013年   1239篇
  2012年   1693篇
  2011年   1552篇
  2010年   1689篇
  2009年   2191篇
  2008年   2240篇
  2007年   1692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632篇
  2004年   1768篇
  2003年   1421篇
  2002年   1041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833篇
  1999年   759篇
  1998年   681篇
  1997年   713篇
  1996年   642篇
  1995年   625篇
  1994年   631篇
  1993年   646篇
  1992年   561篇
  1991年   535篇
  1990年   465篇
  1989年   431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碳醇(C~+_6混合醇)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合成增塑剂,洗涤剂和分散剂等。以合成气为原料,经费托合成途径一步制得高碳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密切关注。但是,费托合成高碳醇的粗产品中,除了醇和烷烃外,还有较多的烯烃、醛等不饱和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有机酸,因此需要通过加氢精制将其脱除,以简化后续精馏分离工序。针对该体系开发了活性炭负载的Pd基催化剂,在液体空速6 h~(-1),氢油比100~300,温度100~310℃,压力8 MPa条件下,在实验室微型反应装置上对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考察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试验表明,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高于250℃后,不饱和组分转化率可以达到99%以上,且能够将原料中大部分的酸加氢转化,转化率高于90%。但是当温度高于270℃后,醇收率开始显著降低,说明高温条件下醇在催化剂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氢解反应。因此,为了尽可能提高加氢产物中醇的收率,较优的反应温度应在250℃左右。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表征了反应前后催化剂活性位的晶相和粒径,证明催化剂的活性位是金属Pd纳米粒子,粒径约为20 nm,且在反应前后基本保持不变,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结构稳定。在实验室开发的基础上,该催化剂经历1 000 h寿命实验和规模化制备等环节,成功应用于陕西榆林合成气制高碳醇万吨级工业试验的粗产品加氢精制工序,在反应温度约250℃,8.4 MPa下,不饱和组分转化率100%,酸转化率90.4%,生产出只含有醇和烷烃的混合油品,为后续醇油分离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3.
《铁合金》2015,(4):49
<正>《铁合金》编辑部提供如下技术资料及信息服务:《铁合金》杂志,双月刊,10元/本,全年每套60元(含包装邮寄费)《铁合金》杂志过刊(1964年~2012年),定价5元/本《铁合金技术经济信息》(赠《铁合金》杂志现刊一套)月刊:印刷版300元/年(赠送电子版+《铁合金》杂志现刊一套)内部资料《高碳铬铁生产工艺专集》,定价500元/本《中低碳铬铁生产工艺专集》,定价500元/本  相似文献   
4.
在45钢表面电刷镀得到三价铬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r2(SO4)36H2O 0.4 mol/L,甲酸铵0.5 mol/L,氨基乙酸0.5 mol/L,H3BO30.6 mol/L,NaH2PO2 H2O 0.3 mol/L,pH=1.5,温度50°C,镀笔移动速率15 cm/s。研究了电压对镀铬层显微结构、表面粗糙度、厚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随电压增大,镀层厚度增大,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均先提高后降低。电压为14 V时,镀层的表面平整,粗糙度为2.387μm,显微硬度为602 HV,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Ni-Cu合金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ꞏ6H2O 200g/L,CuSO4ꞏ5H2O 1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2 g/L,柠檬酸钠80 g/L,糖精0.2 g/L,pH 4.0,温度25°C,搅拌速率30 r/min,平均电流密度40~120 mA/cm2,脉冲频率0~100 Hz,占空比20%~90%,时间30 min。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Ni-Cu合金镀层的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平均电流密度40 mA/cm2,脉冲频率50 Hz,占空比60%。该条件下所得Ni-Cu合金镀层由质量分数分别为56.53%和43.47%的Ni和Cu组成,呈“菜花”状形貌,结晶细致、均匀,显微硬度为614.4 HV。  相似文献   
6.
7.
材料的总体一次薄膜应力强度许用值(Smt)是高温反应堆设备结构设计力学分析的重要判定依据,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的规范和法国《快堆核岛机械设备设计和建造规范》(RCC-MR)给出的最长30万小时的Smt不能满足长寿期反应堆的设计要求。本文基于ASME规范给出的30万小时许用应力、预计最小断裂应力及断裂应力系数等材料蠕变性能数据,采用Larson-Miller外推模型成功获得了50万小时长寿期的316不锈钢母材和焊缝的长时蠕变性能,可满足长寿期反应堆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工业试验对202不锈钢进行系统取样,分析试样中夹杂物的变化特征,结合热力学计算,研究了202不锈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在进行硅锰脱氧后,LF精炼过程中钢液内以球型Ca?Si?Mn?O夹杂物为主。对于硅锰脱氧钢,钢液中残余铝质量分数为1×10?5时,可以扩大Mn?Si?O相图的液相区,但铝质量分数超过3×10?5会导致钢中容易形成氧化铝夹杂物并减小液相区。在连铸坯中以Mn?Al?O类夹杂物为主,相较于LF精炼过程试样,连铸坯试样中夹杂物的MnO和Al2O3含量明显增加,CaO和SiO2含量明显减小,夹杂物个数则由LF出钢试样的5.5 mm?2增加到11.3 mm?2。结合热力学计算发现,凝固过程中会有Mn?Al?O夹杂物形成,这也使其成为连铸坯中主要的夹杂物类型。   相似文献   
10.
曾建华  张敏  吴国荣  谢鑫 《钢铁》2019,54(8):43-47
  针对30Cr13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轧材非金属夹杂物合格率偏低仅85%左右的问题,通过对30Cr13不锈钢精炼过程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存在形态进行分析,并结合现有精炼工艺制度,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不锈钢精炼过程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方案。工业应用后,精炼结束钢中大于5 μm的非金属夹杂物总数、形状以及尺寸等参数均得到了有效改善,钢水洁净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