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48篇
  免费   1735篇
  国内免费   853篇
电工技术   940篇
综合类   1878篇
化学工业   3669篇
金属工艺   5210篇
机械仪表   4508篇
建筑科学   725篇
矿业工程   1097篇
能源动力   1655篇
轻工业   544篇
水利工程   138篇
石油天然气   1054篇
武器工业   260篇
无线电   4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81篇
冶金工业   9317篇
原子能技术   52篇
自动化技术   861篇
  2024年   106篇
  2023年   381篇
  2022年   659篇
  2021年   742篇
  2020年   770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671篇
  2017年   947篇
  2016年   1024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753篇
  2013年   1446篇
  2012年   2002篇
  2011年   2155篇
  2010年   1587篇
  2009年   1697篇
  2008年   1290篇
  2007年   2003篇
  2006年   2008篇
  2005年   1758篇
  2004年   1491篇
  2003年   1348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086篇
  2000年   930篇
  1999年   872篇
  1998年   603篇
  1997年   622篇
  1996年   497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329篇
  1993年   202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34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我国水泥工业在可燃废弃物应用技术方面都还处于一家一户、自制自用、效率极低的初级阶段。发达国家的替代燃料:“垃圾衍生燃料”RDF、“固体回收燃料”SRF、“次煤”Subcoal和“纸塑垃圾衍生燃料”RPF制成的原材料都是可燃废弃物,只是处理工艺技术不同或者由垃圾中分拣出的可燃废弃物不同,制成颗粒状衍生燃料的品质不同,这些都可以替代部分甚或替代全部化石燃料在水泥窑炉中应用。我国大力发展“替代燃料”产业,有助于水泥工业消纳更多的“可燃废弃物”,为改善环境尤其是城镇环境和面貌,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FeS和CuSn8Ni1粉末为原料,利用机械合金化技术和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FeS/Cu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载荷情况下所制备的FeS/Cu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及润滑膜与转移膜特征。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提高了FeS与铜合金基体界面结合性能,进而提高了材料减摩耐磨性能;当载荷较小时,摩擦副表面接触不稳定,复合转移膜不连续,摩擦因数波动大;载荷较大时,复合转移膜易破损,材料的减摩耐磨性能变差;当载荷为150 N时,载荷适宜,材料表面软化,复合转移膜更加完整,摩擦因数较小。  相似文献   
4.
针对EDEM自动划分网格较稀疏问题,采用Hypermesh划分仿真模型网格,利用Herz-Mindlin接触理论的Archard磨损模型对转载溜槽磨损问题进行仿真,在网格单元上提取出漏斗和溜管衬板的接触能量和磨损量,分析了磨损量与接触能量的关系。假设转载溜槽衬板磨损深度为物料与溜槽衬板的使用时间为线性函数,根据现场衬板磨损量的测量值,将衬板的磨损系数关系的看作隐式的单变量方程,应用EDEM软件的仿真结果求解出磨损系数的标定值。分析了漏斗和溜管的磨损机理。该方法可用于转载溜槽的磨损预测。  相似文献   
5.
刮板输送机中板磨损失效已成为输送机运行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中板耐磨性,基于蜣螂非光滑单元进行了仿生中板设计,以磨损量为响应值,进行了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根据响应面法试验结果得到的因素显著性影响顺序(从高至低)依次为:径向距离,深径比,直径,节距角。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磨损量与因素的回归预测模型,经试验对比发现,预测模型与真实试验的相对误差为3.2%。在特定工况(煤散料粒度为6~8 mm、载荷为20 N、刮板链速为0.65 m/s及试验时长为6 600 s)下,当深径比为1.41、直径为0.69 mm、节距角为6.55°和径向距离为4.66 mm时,磨损量最小,仿生中板的耐磨性提高了12.6%。分析其耐磨机理发现,与光滑板相比,仿生板的磨粒磨损及黏着磨损较轻。凹坑分布可破坏持续切削中板表面的煤粒运动状态。中板的仿生优化可为今后刮板输送机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工作条件,根据耐磨材料的损毁机理,采用高铝矾土、煅烧氧化铝粉、黏土、硅微粉等为原料,以磷酸二氢铝为结合剂,以铝酸钙水泥为促硬剂,通过添加掩蔽剂和优化配料工艺,制备了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用耐磨材料,并对不同处理温度对耐磨材料的性能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强骨料与基质的结合能力有利于耐磨性的提高,磷酸及磷酸盐与氧化铝之间会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不同的磷酸铝相,都能够起到结合作用,比采用水泥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强度和耐磨性。使用结果表明,制备的耐磨材料施工性能优良,凝结硬化时间适当,强度高,抗冲刷性能好,在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中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Possessing unique designs and properties absent in conventional materials, nanocomposites have made a remarkable impri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is particularly true regarding the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when they are further reinforced with nanoparticle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eight percentages (0, 0.1, 0.2, 0.3, 0.4, and 0.5) of surface-modifi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 (GNPs) on the microhardness and wear properties of basalt fibers/epoxy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GNPs were surface modified by silane, and the composites were made by the hand lay-up method. The wear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two different loads of 20 and 40 N. The best wear properties were achieved at 0.3 wt % GNPs as a result of the GNPs' self-lubrication property and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transfer/lubricating film at the pin and disk interface. Moreover,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was lower at the higher normal load of 40 N. The microscopic studies by FESEM and SEM showed that the presence of GNPs up to 0.3 wt % led to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nsfer/lubricating film by enhancing the adhesion of the basalt fibers to the epoxy resin. © 2019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9 , 136, 47986.  相似文献   
8.
在45钢表面电刷镀得到三价铬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r2(SO4)36H2O 0.4 mol/L,甲酸铵0.5 mol/L,氨基乙酸0.5 mol/L,H3BO30.6 mol/L,NaH2PO2 H2O 0.3 mol/L,pH=1.5,温度50°C,镀笔移动速率15 cm/s。研究了电压对镀铬层显微结构、表面粗糙度、厚度、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随电压增大,镀层厚度增大,显微硬度和耐磨性均先提高后降低。电压为14 V时,镀层的表面平整,粗糙度为2.387μm,显微硬度为602 HV,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9.
ABSTRACT

A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y coupling genetic algorithm (GA) with heat and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s to estimate rate parameters and solid-phase evolution related to the reduction of iron ore-coal composite pellets in a multi-layer bed Rotary hearth Furnace (RHF). The present process involves treating iron ore-coal composite pellets in a crucible over the hearth in RHF. The various solid phases evolved at the end of the process are estimated experimentally, and ar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odel to estimate rate parameters. The predicted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for the wustite reduction step is found to b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reduction of higher oxides.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found to decrease significantly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carbon content of the pellet. Thermal efficiency was also found to increase mildly up to three layers. Multilayer bed remains as a potential design parameter to increase therm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
彭程  范建峰 《中国冶金》2019,29(3):53-56
为了综合利用氧化铝冶炼产生的赤泥,探索在转底炉中直接还原赤泥、磨矿磁选获得高品位直接还原铁。通过实验室试验摸索了转底炉还原工艺参数,并在转底炉工业试验线进行了工业试验。实验室结果表明,赤泥还原后的直接还原铁(DRI)金属化率可达88.6%,磁选后的铁品位可达82.1%,磁选后的铁回收率可达88.9%。工业试验中,转底炉还原后,产品金属化率平均为69.2%,将还原后的DRI磁选获得高品位的DRI产品,磁选后DRI的铁品位为72.8%,磁选后铁回收率达到了85.2%,初步打通了在转底炉中还原赤泥、磁选的工艺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