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55篇
电工技术   52篇
综合类   75篇
化学工业   191篇
金属工艺   97篇
机械仪表   445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63篇
轻工业   27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556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8篇
冶金工业   69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 of 3Y-TZP/Ta (20 vol%) ceramic-metal composites and 3Y-TZP monolithic ceramic prepared by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PS) against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UHMWP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pin (UHMWPE)-on-flat wear test under dry conditions, the UHMWPE – 3Y-TZP/Ta system exhibited lower volume loss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than the UHMWPE – monolithic ceramic combinat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 autolubricating layer that provides sufficient lubrication for reducing the friction. Owing to the lubrication of the liquid media, under wet conditions obtained using simulated body fluid (SBF), similar behaviour is observed in both cases. Additionally, the ceramic and bio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subjected to a low temperature degradation (LTD) process (often referred to as “ageing”)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ur after this treatment. In this particular case, the wear properties of the UHMWPE-biocomposite system were found to be less influenced by ageing in contrast to the case of the UHMWPE-zirconia monolithic material. In addition to their exceptiona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3Y-TZP/Ta composites also showed high resistance to low temperature degradation and goo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making them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especially for orthopaedic implants.  相似文献   
2.
申福龙  余学军 《润滑油》2006,21(2):14-21
与大庆原油相比,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对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和质量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基础油HVI 150、350、650的粘度指数下降了1~4个单位,旋转氧弹上升了19~47 min,比色上升了0.5个单位。基础油综合收率提高了0.04%。大庆原油混兑8%俄罗斯原油后,通过调整润滑油生产装置的操作条件,可以生产符合Q/SHR 001-95标准的HVI 150、350、650基础油。  相似文献   
3.
几种酚类抗氧剂在润滑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旋转氧弹法、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法等方法研究了5种酚类抗氧剂对6种润滑油基础油氧化安定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向加氢基础油中加入0.25%(质量分数)抗氧剂2246-S和RHY510(含硫酚类抗氧剂),可使HVIWH125,HVIWH150,HVIWH500,KN4006,KN40105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诱导期由27~88min提高到226~397min;使HVIWH125,HVIWH150,HVIWH300,HVIWH500,KN4006,KN40106种润滑油基础油的起始氧化温度由193.34~198.90℃提高到205.48~230.27℃。  相似文献   
4.
采用油酸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使其稳定分散于基础油中。利用HQ-1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纳米TiO2的自修复性能,并探讨其自修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的纳米TiO2粉体作为润滑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减摩抗磨性和自修复性。  相似文献   
5.
杨秋新  焦丽菲 《润滑油》2006,21(3):16-20
详细介绍了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石油一厂新区以沈阳、大庆混合原油的减二、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采用甲苯、甲乙酮脱蜡、糠醛精制、白土补充精制工艺生产HVI润滑油基础油的生产经验。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了完善此类工艺的一系列建议。生产HVI200基础油,要求蒸馏减二线润滑油馏分粘度不大于4.75 mm2/s,脱蜡油粘度不大于56 mm2/s。为保证HVI200基础油粘度指数合格,要降低减二线馏分中多环环烷烃含量。  相似文献   
6.
从汽车内燃机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与设计制造技术。环保,节能的关系出发,论述了国内外汽车内燃机润滑油性能和质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提高我国汽车内燃机润滑油性能和质量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润滑油抗氧剂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简介了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导致其氧化的影响因素和所形成氧化物对使用性能的影响,以及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机理,叙述了酚类、胺类、有机铜盐、有机硫、烷基硫代氨基甲酸盐、有机磷、硫代苯并三氮唑、硒化物抗氧剂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赵淑兰 《石油机械》1998,26(4):25-27,38
提出用表征大型机械系统健康状态的相对劣化度作为监控机械磨损状态和油品质量变化的综合判断指标,以便结合反映机器工作状态的其它因素,共同评定机器的健康状态。以柴油机为例,对监测得到的柴油机润滑油的铁谱参数、磨损金属元素含量和油品理化性能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所得相对劣化度的变化趋势,较准确地反映了柴油机的工作状况。该方法不仅简单实用,而且便于将油液监测技术与其他监测技术(如振动诊断技术)结合起来,用一统一指标描述机器的健康状况,达到监测和预报的目的,为开发基于多种监测技术的智能诊断系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磨损自补偿添加剂在成品油中的摩擦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四球试验机考察了二聚酸-3-氯-2-羟基丙单酯(DAE)在4种成品油中的摩擦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DAE添加剂在L-HM68液压油和L-DAB100空压机油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使其承载能力增强,摩擦系数降低及耐磨性增强;DAE在L-CKE涡轮蜗杆油中使耐磨性增强;DAE在L-CKC150齿轮油中虽使承载能力提高,减磨性增强,但有使耐磨性减小的趋势,说明DAE在不同的油中有不同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温润滑涂层设计的系统考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金堂  刘近朱 《材料工程》1998,(8):46-48,F003
航天、航空、核能等尖端技术迫切要求使用耐高温润滑涂层,以保护金属构件的表面,增加发动机、推进器的工作效率和输出功率,80年代国际摩擦学界根据工业和国防的需要将高温润滑涂层和耐磨材料定为摩擦学学科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本文对高温润滑涂层设计中遇到的典型环境、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未来发展的途径等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