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26篇
  免费   4880篇
  国内免费   3775篇
电工技术   3765篇
综合类   4331篇
化学工业   5324篇
金属工艺   2656篇
机械仪表   3034篇
建筑科学   3420篇
矿业工程   1420篇
能源动力   1319篇
轻工业   4740篇
水利工程   1449篇
石油天然气   1115篇
武器工业   647篇
无线电   472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54篇
冶金工业   1425篇
原子能技术   778篇
自动化技术   6177篇
  2024年   228篇
  2023年   600篇
  2022年   1467篇
  2021年   1971篇
  2020年   1373篇
  2019年   879篇
  2018年   988篇
  2017年   1167篇
  2016年   1050篇
  2015年   1776篇
  2014年   2117篇
  2013年   2590篇
  2012年   3462篇
  2011年   3527篇
  2010年   3484篇
  2009年   3292篇
  2008年   3455篇
  2007年   3496篇
  2006年   3244篇
  2005年   2622篇
  2004年   1956篇
  2003年   1289篇
  2002年   1232篇
  2001年   1114篇
  2000年   863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充分发挥绝缘横担轻质高强的特点,提高绝缘横担的使用寿命,满足腐蚀严重区域的使用需求,引进高强铝合金材料对10 kV绝缘横担进行轻量化设计及应用研究.从横担芯体、中间固定金具及配套附件三个方面对绝缘横担进行了轻量化的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为试制提供技术支撑.采用高强铝合金材料对方棒和T形绝缘横担的中间固定金具和配套抱箍进行了试制,并进行了抗弯、抗拉和抗扭测试,结果均满足要求.为了验证铝合金材料金具在绝缘横担中使用的稳定性,对方棒绝缘横担进行了热机循环试验,然后对两端金具进行抗拉试验,结果表现良好.经统计,高强铝合金材料在10 kV绝缘横担中的应用,大幅降低了整体质量(减轻近40%),可大大减少安装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92.
张祎文  沈琦 《电工技术》2021,(18):10-12
分析风力机的特性,在上位机上搭建风力机的模型,通过上位机对变频器输入指令以实现对异步电机的控制,通过光电编码器和USB数据采集卡实现转速采集.设计一套基于LabVIEW的风轮模拟试验平台,为试验室的无风环境提供可控风速.提出一种转速控制方案并实现仿真,便于进行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93.
以工件表面的涂层分布作为研究对象,对单点喷涂和平面喷涂过程进行微观分析,得出影响空气喷涂过程的工艺变量有喷涂距离、雾化压力、供胶压力、喷枪移动速率和搭接宽度,其中前3个参数决定了喷涂过程的微观基础单元──单点喷涂的质量,而后2个参数决定了涂层的厚度和连续性.试验表明,当喷涂距离为160~180 mm,雾化压力为400~500 kPa,供胶压力为240~400 kPa时,有机硅高聚物溶液的雾化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单点喷涂效果.调整喷枪移动速率为120 mm/s和搭接率为1/2时,获得了厚度一致性较好的合格涂层.分析了喷涂过程中常见缺陷的产生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原子氧防护涂层的喷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 248~1 291 ℃、熔化结束温度为1 432~1 485 ℃、熔化热为137~211 J/g;当w(Al2O3)=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改变;w(Al2O3)为20%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中易生成熔点较高的镁铝尖晶石,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炉渣液相线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降低;随着碱度R的增加,高炉炉渣中生成了具有高熔点的化合物、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升高,使得高炉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加、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升高;随着w(Al2O3)的增加,发生了共晶逆反应,故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而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中键能较大的Al—O键增多,需要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实现炉渣的最终熔化,即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增加;随着w(MgO)/w(Al2O3)、R以及w(Al2O3)的增加,炉渣熔化热逐渐增多。分析认为,随着R的增加,炉渣中有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熔化热增加;随着炉渣中w(Al2O3)的增加,炉渣中Al—O键增多,解聚破坏熔渣结构消耗的热量增多;而随着w(MgO)/w(Al2O3)增加,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或熔化开始温度降低,造成熔化热增加。  相似文献   
95.
工业锅炉的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裕峰  沈功田  徐春 《无损检测》2006,28(10):545-547
工业锅炉由于承受压力载荷及部分部件直接受火焰和高温烟气加热,因此具有爆炸的危险性。在其制造、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无损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的有效手段之一。论述了上述各阶段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及目的。采用的方法除常规的无损检测方法外,还包括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和电磁涡流表面裂纹检测等方法。  相似文献   
96.
The disaccommodation(DA)measurements of initial susceptibility were performed inamorphous Fe_(90-x)Ni_xZr_(10)(x=10,20,30)alloys.The DA was measured for two differentamorphous states:as-quenched and pretreated at 537 K for 45 min.For all the as-quenched samples,in the isochronal spectra of DA a well defined relaxation peak around350 K is accompanied by a samll but distinct peak near the Curie temperature ofFe_(90)Zr_(10) phase(T_c=230 K).The reversibility and annealing effect on DA are analyzed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wo-level model.The fits of the theory to the experimentaldata of reversible relaxation processes gave a spectrum,of activation energies and pre-exponential factor.  相似文献   
97.
本文研究了掺少量Zr对非晶态Fe_(82-x)Zr_xSi_5B_(13)(x=0.02,0.16,0.87)合金的磁性、电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Zr含量从x=0.02增加到0.87时,晶化温度T_(cr)从755K增加到782K(升温速率10K/min),室温下的饱和磁化强度σ(R. T. )和居里温度T_C分别下降了3%和4.5%。Zr的加入也使得交换积分的涨落增大。在x=0.87的样品中,温度T=15K时出现了电阻率的极小值,可以认为是类Kondo效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98.
<正> 在备有拉伸台的S-550扫描电镜下直接观察了铁素体加马氏体双相钢拉伸变形的全过程,分析了马氏体含量,马氏体含碳量,铁素体性能等因素对两相变形特别是屈服行为的影响。材料及试验方法 试验用料为国产10号(C  相似文献   
99.
100.
无损检测的几个热点问题和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建中 《无损检测》2005,27(1):24-26,46
介绍当前无损检测领域几项快速发展的并受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技术,如输油、输气管道和地下管网的在线监测、复合材料粘接层的检测、成像技术以及信号处理。介绍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近期进展。最后指出,当前新材料新领域的质量控制发展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