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110篇
  免费   34194篇
  国内免费   14301篇
电工技术   15867篇
综合类   17724篇
化学工业   35487篇
金属工艺   12115篇
机械仪表   12437篇
建筑科学   13941篇
矿业工程   7085篇
能源动力   4813篇
轻工业   24433篇
水利工程   6065篇
石油天然气   6105篇
武器工业   2595篇
无线电   2349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4591篇
冶金工业   7733篇
原子能技术   3087篇
自动化技术   28032篇
  2024年   810篇
  2023年   2619篇
  2022年   6583篇
  2021年   8579篇
  2020年   7336篇
  2019年   7360篇
  2018年   7404篇
  2017年   8341篇
  2016年   8163篇
  2015年   11193篇
  2014年   12770篇
  2013年   15545篇
  2012年   16328篇
  2011年   16570篇
  2010年   16347篇
  2009年   15297篇
  2008年   15333篇
  2007年   14750篇
  2006年   12666篇
  2005年   10164篇
  2004年   7674篇
  2003年   5594篇
  2002年   5317篇
  2001年   4769篇
  2000年   3945篇
  1999年   1504篇
  1998年   550篇
  1997年   347篇
  1996年   259篇
  1995年   195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55篇
  1979年   32篇
  1977年   44篇
  1976年   81篇
  1959年   29篇
  1951年   3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G蜂窝网络发展迅猛,其覆盖面积将逐渐增大,因此使用5G蜂窝网络进行定位是有研究潜力的研究方向。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学习技术来实现高效、高精度和低占用的定位,以代替传统指纹定位过程中繁重的指纹库生成以及距离计算。该方法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卷积神经网络,并根据5G天线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相位和到达角等特征量,选择合适的输入数据格式构造样本组建训练集,对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得到的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替代指纹定位中的庞大指纹库,非常有利于直接在5G移动设备端实现定位。虽然卷积神经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大量时间,但在训练完毕后直接进行分类定位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保障定位实现的实时性。本文所实现的卷积神经网络权重与偏置所占内存不到0.5 MB,且能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以95%的定位准确率以及0.1 m的平均定位精度实现高精度定位。  相似文献   
2.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是一种病发急、进展快、致死率高的心脏疾病,该文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形态特征提取的BiLSTM神经网络分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算法,可大幅度提高医生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断效率并有助于及时确诊.算法包括:对胸痛中心数据库心拍信号进行降噪及心拍分割;根据临床心内科医学诊断指南提取了12导联波形距离特征和分导联波形幅值特征;依据提取的特征搭建LSTM与BiLSTM神经网络进行心拍的分类识别;使用PTB公开数据库和胸痛中心数据库多临床中心进行交叉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胸痛中心真实临床数据后,基于形态特征提取BiLSTM神经网络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辅助诊断算法准确率达到99.72%,精度达到99.53%,灵敏度达到100.00%,同时F1-Score达到99.76.该算法比其他现有算法准确率提高至少1%,该项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 C 语言编程进行北斗卫星星历数据的实时读取,更新结构体的卫星轨道参数, 从而实现北斗卫星位置的解算,并与武汉大学数据中心提供的北斗精密星历作比较,对解算的卫星位置结果进行评估,最大误差不超过 3.5 米,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电镀砂轮磨削加工中容屑空间不足的问题,采用点胶微粘接的方法制备了磨料有序排布的电镀砂轮,分析了磨料粘接效果和镀层力学性能。通过SEM分析了磨料/镀层/导电胶的结合界面,并进行了干磨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径约为磨料粒径40%的胶点可粘接住磨料,单个胶点上粘接多颗磨料的占比小于6%;双脉冲电镀工艺制备的镀层显微硬度大于500HV,表层残余应力小于100MPa,磨料/镀层/导电胶之间的界面贴合紧密,无明显缺陷;砂轮在磨削时没有出现磨料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7.
8.
Recent advances in three‐dimensional (3D) printing have enabled the fabrication of interesting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achievable using traditional fabrication approaches. The 3D printing of carbon microtube composite inks allows fabrication of conductive structures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soft robotic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However, it is challenging to achieve 3D printed structures from solution‐based composite inks, which requires an additional process to solidify the ink. Here, we introduce a wet 3D printing technique which uses a coagulation bath to fabricate carbon microtube composite structures. We show that through a facile nanogrooving approach which introduces cavitation and channels on carbon microtubes, enhanced interfacial interactions with a chitosan polymer matrix are achieved. Consequentl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3D printed composites improve when nanogrooved carbon microtubes are used, compared to untreated microtubes. We show that by carefully controlling the coagulation bath, extrusion pressure, printing distance and printed line distance, we can 3D print composite lattic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well‐defined and separated printed lines. The conductive composite 3D structures with highly customised design presented in this work provide a suitable platform for applications ranging from soft robotics to smart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s. © 201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锁紧机构保持架在恶略环境下,反复振动过程中保持架上钢球脱落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防脱落保持架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锁紧机构中保持架的工作形式,通过ANSYS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出新型保持架结构满足刚强度要求以及热变形要求,且在随机振动6.06 g条件位移小,能有效免锁紧机构直线运动时钢球从外部脱落的可能,提高了锁紧机构工作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