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对虾为试验原料,采用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处理鲜虾仁,研究了超高压的杀菌效果以及对产品质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是影响杀菌效果的主要因素。当压力为500MPa,连续加压2次,每次保压时间为15min时,具有最佳灭菌效果。与沸水中灭菌和高温灭菌相比,超高压灭菌对对虾质构的影响最小,能较好地保持虾仁的硬度、咀嚼性和弹性;真空包装能有效延长的货架期。因此,采用真空包装和超高压灭菌处理是即食虾产品的最佳保存工艺。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并验证公式法建立冻虾仁杀菌模型的可行性,研究首先通过热穿透测定法测定产品内冷点位置在热力杀菌过程中的加热特性,建立标准杀菌模型;然后利用长圆柱体不稳定传热原理,结合产品传热参数,计算产品冷点位置的加热特性参数,建立杀菌模型。最后,验证2种杀菌模型的一致性以及公式法代替热穿透测定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公式法可以高精度模拟杀菌温度曲线,其中心温度和杀菌强度F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无显著差异,结果比热穿透测试法保守。此外,使用公式法解释产品中心温度T和关键因子,即杀菌时间t和产品直径d的关系:T=—1.630d+0.768t+39.42。最后通过公式法计算出不同规格冻虾仁(个/磅)41~50、51~60、61~70、71~90、91~110、111~200的安全杀菌时间(杀菌温度95℃)分别为130、120、110、100、90 s和60 s。从安全角度出发,利用公式法建立冻虾仁杀菌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金枪鱼罐头热杀菌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基础,建立纯传导和固液混合两种模型来模拟金枪鱼罐头的热杀菌过程。通过无线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杀菌过程中130 g金枪鱼与55 g,4%Na Cl卤水罐头中心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固液混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十分吻合,而纯传导模型明显低估了罐内温度传递。在此基础上,用固液混合模型模拟工业杀菌条件(10 min-60 min-10 min/116℃)下金枪鱼罐头内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致死率值,结果发现最慢加热区(SHZ)位于罐高的22.9%~50%之间,最慢冷却区(SCZ)位于罐高的50%~81%处。在升温和降温阶段,罐内液体流速可达4.41 mm/s。杀菌结束时罐内最大与最小致死率值相差4.93 min,而中心点致死率与最小致死率相差很小。本文建立的模型可为金枪鱼罐头的热杀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延长即食小龙虾的保质期,基于体系的热物理性质及非稳态传热过程,建立针对熟制小龙虾软包装体系热杀菌传质数学模型,利用插值法进行计算并模拟体系中心温度在热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温度处理条件下,虾肉中心温度呈现相同的升温趋势,在前40 s内温度不变,40 s~6 min内急剧上升,后升温速度变缓,在15 min左右趋近于灭菌温度,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所得数据基本吻合,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且灭菌温度越低拟合程度越高。模型很好地预测了熟制小龙虾软包装体系的中心温度变化,对其热灭菌工艺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水和CMC溶液为研究对象,通过无线实时温度传感器检测热杀菌过程中罐中心温度的变化,并以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为基础建立传热模型。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发现模型能很好地模拟罐中心点温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整罐空间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致死率值,得出在50 s与4 000 s时,水的最大流动速度分别为6.36 mm/s和5.05 mm/s,1%CMC溶液的最大流动速度分别为0.394 mm/s与1.124 mm/s,罐内最慢加热区(SHZ)位于罐体高度10%~30%处,与文献一致。杀菌结束时,水的最大、最小致死率值相差0.6min,而1%CMC与2.5%CMC溶液最大、最小致死率相差分别为12.4 min和18.86 min,这表明对于较高黏度的食品应采用旋转杀菌。  相似文献   

6.
对软包装主食罐头的杀菌工艺进行研究,分析在不同杀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食品中心温度及F值的变化,确定最佳杀菌方式为双峰高温杀菌,杀菌参数为80℃、5min,110℃、5min,121℃、12min,125℃、(30+30)s,峰底113℃,该杀菌工艺能够有效降低软包装主食罐头的杀菌强度,杀菌后的产品大大降低了因高温产生的后熟蒸馏味,大幅延长了保质期,最终产品品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以0.3%CMC溶液为研究对象,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二维传热模型模拟瓶装液态食品的巴氏灭菌过程。采用无线温度传感器对巴氏灭菌过程中瓶内温度的变化进行验证,发现模型预测的温度变化很好地拟合了所测温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玻璃瓶内的温度分布、速度分布及致死率值。结果:玻璃瓶装液态食品巴氏灭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自然对流现象,最慢加热区(SHZ)在受热过程中逐渐下移,最终位于距离瓶底部0.98 cm处。瓶中液体在加热开始时流动速度最快,达12.89 mm/s,随后逐渐减小,加热1 800 s后降为0.314 mm/s。杀菌结束后最低温度点与杀菌值最小点不在同一处,两点的致死率值变化差异很小。整个玻璃瓶内的最大、最小致死率值相差10.5 min,表明杀菌过程可能存在某些部位杀菌不足,而某些部位过杀菌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以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熟制杀菌一步到位的工艺对小龙虾进行加工。通过测定不同熟制杀菌条件下小龙虾的色差、pH值、质构及感官评分变化,分析不同熟制杀菌条件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确定较佳熟制杀菌工艺。结果表明: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对小龙虾产品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且杀菌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影响越大;110 ℃、10 min杀菌工艺下小龙虾的弹性、硬度、咀嚼性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黄度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感官评分最高。因此,110 ℃、10 min杀菌工艺下的小龙虾品质最好,该工艺是最优熟制杀菌工艺。同时在该工艺条件下,即食小龙虾产品4 ℃贮藏条件下的货架期为35 d。  相似文献   

9.
杀菌条件对即食醉制虾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高水分含量常温即食虾仁产品,本文研究了不同热杀菌条件对醉制即食虾仁的杀菌效果和品质影响。研究表明,适宜的杀菌条件可以将虾仁产品茵落总数降至10cfu/g以内,同时未检出致病菌。杀菌后虾仁表观a^*值和b^*值均显著增加(P〈0.05),亮度L^*值提高,虾仁内部a^*值和b^*值变化与表观一致,但是亮度降低;虾仁硬度和弹性呈上升趋势,结合感官评价结果得出即食醉制虾仁最佳杀菌工艺为85℃处理30min,在此条件下虾仁可以最大程度保持其原有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黑蒜饮料为研究对象,确定合理的杀菌条件并对杀菌后黑蒜饮料的相关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方法对黑蒜饮料的杀菌选择常温(100℃)杀菌。通过采用无线温度验证仪对黑蒜饮料在100℃下的杀菌过程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杀菌时间。结果研究表明,升温3 min后,黑蒜饮料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70℃,对黑蒜饮料中的对象菌——霉菌具有杀菌效果,且可达到排出空气的作用。继续加热10 min后,实际的F值可以达到6.57 min,大于安全的F值6 min,符合F实际≥F安全的条件,此时,既达到了杀菌效果,又保证了所用的杀菌时间最短。结论 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杀菌条件为升温3 min,100℃维持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