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鱼腥草凉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鱼腥草凉茶饮料的加工工艺,并对其腥味的包埋、浸提参数,原料配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优化了加工操作参数。结果表明:0.15%的β-环状糊精对腥味包埋效果较好;茶水比以1:20,T=90℃下,浸提45min的浸提效果最好;原料配比以8%鱼腥草+6%蔗糖+2%蜂蜜+2%柠檬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芦荟金银花复合饮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金银花、芦荟叶皮层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实验和感官评定确定金银花芦荟复合饮料的合理配方和加工工艺。实验表明,当芦荟叶皮汁液与金银花汁液按1:3比例混合.添加8%白砂糖、0.05%柠檬酸、0.05%苹果酸以及0.15%异抗坏血酸钠,可以得到色香味俱佳的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3.
白茅根-甘蔗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壳聚糖将白茅根浸提液和甘蔗汁进行澄清处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澄清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添加量0.2g/L、调浸提液 pH 值3.0、澄清时间2.0 h。取白茅根澄清浸提液、甘蔗澄清汁、砂糖进行正交调配试验,以白茅根澄清浸提液0.08 mL/mL、甘蔗澄清汁0.27 mL/mL、砂糖45mg/ mL 和饮用纯净水调配出一种天然、营养、保健的新型饮料。  相似文献   

4.
以干燥马齿苋为主要原料,采取水浸提工艺提取浸提液,经过过滤,调配,杀菌等工序制作马齿苋饮料,饮料最佳配方为:马齿苋浸提液20%、柠檬酸0.15%、蛋白糖0.025%、维生素C0.3%、果胶酶0.06%,产品呈天然淡黄色,具有马齿苋特有的中药材功能。  相似文献   

5.
程道梅  金虹 《食品与机械》2007,23(1):132-134
以鲜鱼腥草为原料,经清洗、破碎、烫漂、压榨、过滤制得鱼腥草汁液,杀菌后将其与槐花蜂蜜、蔗糖、柠檬酸、Vc、香精进行调配,调配液经过滤、灌装、杀菌得调和保健液。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调和比例为鲜鱼腥草汁80%,蜂蜜7%,蔗糖10%.柠檬酸0.2%,Vc0.1%,香精适量。该保健液色泽淡黄,透明无沉淀,酸甜可口,带有鱼腥草风味。  相似文献   

6.
鱼腥草蜂蜜保健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鱼腥草为原料,经清洗、破碎、烫漂、压榨、过滤制得鱼腥草汁液,杀菌后将其与槐花蜂蜜、蔗糖、柠檬酸、Vc、香精进行调配,调配液经过滤、灌装、杀菌得调和保健液。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调和比例为鲜鱼腥草汁80%,蜂蜜7%,蔗糖10%,柠檬酸0.2%,Vc0.1%,香精适量。该保健液色泽淡黄,透明无沉淀,酸甜可口,带有鱼腥草风味。  相似文献   

7.
以白茶浸提液、咖啡浸提液、纯牛奶为主要原料,研制白茶牛奶咖啡复合饮料。以产品的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饮料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饮料总质量为基准,白茶牛奶咖啡复合饮料最优配方为咖啡浸提液添加量40%、白茶浸提液添加量15%、牛奶添加量21%、蔗糖添加量6%、水添加量18%。在此条件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0.24,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79%。  相似文献   

8.
番茄果茶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番茄为原料,对番茄果茶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原浆液在添加0.1%的果胶酶的情况下,在pH4.0、45℃的条件下酶解50min得到透光率、澄清度最好的番茄汁。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番茄果茶饮料的配方是番茄汁20ml、绿茶浸提液20ml、白砂糖5g、柠檬酸0.125g。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三叶草浸提液为主要原料,在配方优化的基础上,研制具有抗氧化及改善睡眠等保健功效的功能性饮料。方法:以《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为依据,通过调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并获得相关参数。结果:优化后的主要参数为:三叶草粉末经40%乙醇70℃浸提2次,100℃灭菌15min。试验原料和辅料对该饮料的感官指标均有较大影响,最佳配方如下:200mL饮料中含三叶草浸提液10.0mL、白砂糖12.0g、50%柠檬酸0.4mL、山梨酸钾0.03g、维生素C100mg。结论:该饮料呈色泽鲜明的黄绿色,有浓郁的三叶草清香、口感清爽,是一款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饮料。  相似文献   

10.
以干法玉米胚芽为原料,对酶法制备玉米胚芽蛋白饮料基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calase蛋白酶能显著提高玉米胚芽蛋白质及其水解物提取率,提取的较优工艺条件是:料液比1:6。碱性蛋白酶加量0.2%(蛋白质),pH7.0,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5h。  相似文献   

11.
百合鱼腥草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百合、鱼腥草为主要原料,对百合鱼腥草复合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百合汁制取过程中液化酶糖化酶的最佳用量,并采用正交试验确立复合饮料的最优配方及复合稳定剂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0.12%的液化酶、0.2%的糖化酶时能够使百合汁中的淀粉进行最大程度的水解,对百合浆液的酶解效果达到最好,最佳配方为添加百合汁24 mL鱼腥草汁20 mL糖液10 mL柠檬酸液40 mL时,复合稳定剂的配比为黄原胶0.02 g/100 mL柠檬酸三钠0.02 g/100 mL、羧甲基纤维素钠0.05 g/100 mL.  相似文献   

12.
以蕺菜为主要原料研制出蕺菜饮料,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先用0.2%的食盐水浸泡减弱蕺菜腥味,然后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该饮料最佳配方为澄清的蕺菜汁30%、薄荷汁10%、甜味剂0.02%、柠檬酸0.10%.试验中尝试用甜蜜素组合蔗糖作为甜味剂,研制出色泽清亮、香气宜人、清凉可口的低能量天然饮料.  相似文献   

13.
蕺菜的矿物元素测定及其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玫  刘彪  赵仁铮 《食品科学》2003,24(3):73-76
在食品工业步入天然,高科技时代,蕺菜具有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本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了蕺菜的9种矿物元素含量,对蕺菜饮料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组合方式为A2B2C2D4E3,即澄清的蕺菜汁用量35%,蔗糖5%,蜂蜜2.2%,柠檬酸0.4%,柠檬酸钾0.3%,水为57.1%。通过小试,还确定出产品最适稳定剂配方为0.12CMC和0.10%海藻酸钠复合使用。此外还简述蕺菜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一切为蕺菜饮料的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生料葛根酒酿造过程中的发酵参数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基料中有关物质含量的分析,研究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利用生料葛根生产酒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所酿制的酒有较好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5.
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葛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葛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而今其已被认定为药食两用植物。该文阐述葛的生长特性、葛资源、化学组成、药用和食用价值、产品开发利用现状、存在技术问题及市场前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葛产业发展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野葛根异黄酮成分的超声萃取及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采用超声法分别以95%乙醇、甲醇、70%乙醇和水为溶剂在不同时间水平从野葛根中萃取异黄酮活性成分,并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测定了野葛根提取物中异黄酮成分及其质量分数;同时,测定了在最佳条件下提取的葛根异黄酮对DDPH自由基的清除率。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超声萃取30分钟提取野葛根异黄酮成分效果最佳,提取率为20.6%,总黄酮质量分数为50.03%;采用超声萃取法从野葛根中提取异黄酮活性成分具有省时、节约能源、总黄酮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的优点;葛根异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7.
用乙醇提取法提取葛根中的异黄酮,以葛根素作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异黄酮含量,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搅拌速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4个主要因素对葛根异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工艺参数,其合适的工艺条件为:转速为200r/min、液固比为10:1、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60℃,在此条件下得出的葛根异黄酮含量为7.12%,转移率为94.5%。  相似文献   

18.
葛根淀粉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采用Ca(OH)2水溶液代替清水作为浸泡剂,可以有效地提高淀粉的现提率及淀粉的品质,也使功能性保健因子葛根总黄酮在淀粉中的保留量大为提高。正交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葛根淀粉生产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浆料pH8.5,浸泡时间3h,浸泡温度30℃。  相似文献   

19.
HPLC法快速分析葛根中的葛根素和大豆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70%的乙醇浸提葛根粉末经微波辐射间歇处理2min,可完成葛根总黄酮的提取,然后采用反向HPLC法测定了6个不同种类葛根和葛藤中葛根素、大豆甙的含量,葛根素检测线性范围为0.115-1.38ug/ml,r=0.9991,平均回收率为103.31%,变异系数为1.37%;大豆甙检测线性范围为0.12-1.44ug/ml,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73%,变异系数为2.43%,实验证明本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鱼腥草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炎症及病理损伤的缓解作用。方法:将72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以及鱼腥草汁低、中、高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他组采用质量分数3%DSS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造模后第4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d,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测定小鼠结肠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4、IL-6、IL-10质量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血清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水平、D-乳酸(D-lactic acid,D-La)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