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豆腐柴叶胶质胶凝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pH值、盐离子、温度、增稠剂和脱水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豆腐柴叶胶质在pH<4.5以下自成凝胶;Ca2+及Cu2+均可促进胶质胶凝,但所成凝胶以加Ca2+者为好;单一温度对胶质胶凝性基本无作用;加10%糖并加热时可使胶质胶凝的pH值普遍下移0.5个单位;β-环糊精等增稠剂可改善胶质的凝胶强度或离析现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酸菌发酵糖产酸,当豆腐柴叶发酵汁的酸度在pH4~5之间时,能形成一种胶冻食品.实验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汁浓度为鲜叶比水(g/v)1:6,发酵剂菌龄在24h,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12h,蔗糖添加量为8%(g/v)形成的叶汁胶冻,胶凝强度适中,酸甜可口.  相似文献   

3.
豆腐柴叶果胶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胶冻加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季节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并研究了不同配水比、食用碱含量和琼脂添加量对豆腐柴胶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腐柴叶中的果胶含量在6~10月呈上升趋势,1O月最高,11月下降.老叶中的果胶含量高于成熟叶,幼叶最低.1:10配水比的豆腐柴叶匀装100mL,加入0.6%的食用碱3mL和0.3%的琼脂3mL加工成的胶冻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豆腐柴叶果胶理化性质及“神仙豆腐”制备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豆腐柴叶果胶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并揭示其制备豆腐的机制。方法:采用硫酸对豆腐柴叶汁水解,乙醇沉淀分离,三氯醋酸-氯仿合剂去蛋白,氨化乙醇脱色,95%乙醇沉淀纯化,获乳黄色沉淀物;该沉淀物采用硫酸水解,硅胶G薄板层析测定多糖种类与组成;测定果胶pH值、可溶性果胶含量和酯化度;双缩脲比色法测定果胶蛋白质含量;与民间制"神仙豆腐"同类方法验证提取物制豆腐效果。结果:豆腐柴叶果胶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D-甘露糖,3种糖含量为78.24%,蛋白含量为21.76%;果胶吸水性强,其性质与国际检测标准相近,酯化度为74.6%,果胶制成的豆腐凝集度>100。结论:豆腐柴叶制备豆腐是果胶与钙、镁离子的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原料利用率和果胶得率,探究不同预处理对豆腐柴叶果胶理化性质的影响,寻求较优的预处理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蒸汽、微波、酸浸泡、烫漂、冷冻)对豆腐柴叶果胶得率、主要成分、表面形态、结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腐柴叶果胶得率为8.95%~19.32%,从大到小依次为:蒸汽微波酸浸泡未处理烫漂冷冻;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9.08%~89.76%,从高到低依次为:蒸汽微波未处理酸浸泡烫漂冷冻;得到的果胶粉末蒸汽为白色,微波、烫漂为淡黄色,未处理、酸浸泡、冷冻为浅棕色。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除蒸汽预处理外,其它预处理豆腐柴叶果胶表面形态粗糙。红外光谱发现,不同预处理对果胶主要官能团并无明显影响。蒸汽预处理得到的豆腐柴叶果胶得率和纯度最高、颜色最白,其表面形态光滑。各理化指标综合表明蒸汽处理是提取豆腐柴叶果胶的最佳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优化豆腐柴叶豆腐加工工艺及配方,为豆腐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研究豆腐柴叶豆腐的制备工艺和配方,并通过感官评价研究各个因素交互作用对其豆腐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豆腐柴叶豆腐最佳加工工艺和配方。豆腐柴叶豆腐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水添加量20%、水温50℃、桐壳灰添加量0.09%、p H值7。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豆腐柴叶豆腐感官评分93.2,平均出品率92.43%,平均浸出液体积17.4 m L。该工艺条件下的豆腐柴叶豆腐口感鲜美、清凉消暑,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和一定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7.
豆腐柴叶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和料液比对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为50℃,时间为80min,pH为11,料液比为1∶30,豆腐柴叶蛋白提取率可达到82.04%;豆腐柴叶蛋白等电点为pH4.2.  相似文献   

8.
假酸浆子胶质的胶凝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动态流变性质和凝胶强度,研究了假酸浆子胶质的胶凝特性.结果表明.假酸浆子胶质的胶凝分为凝胶网络快速形成和网络缓慢成长两个阶段.胶质具有胶凝性,能形成一种热可逆冷致凝胶,假酸浆子胶质溶液胶凝点低于其凝胶熔化点,且胶质溶液胶凝点及其凝胶熔化点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胶质浓度、pH、NaCl、CaCl2能影响胶质凝胶强度;假酸浆子胶质凝胶强度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在pH3时,假酸浆子胶质凝胶强度达到最大;NaCl可降低胶质凝胶强度,低浓度(<1.2g/L)的CaCl2可增强假酸浆子胶质凝胶强度,而高浓度(>1.2g/L)的CaCl2能降低胶质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9.
菜汁豆腐胶凝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豆腐的胶凝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更好地理解菜汁豆腐胶凝基本原理,并对凝固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将豆腐柴叶烫漂液添加于马铃薯挂面,以研究其对马铃薯挂面蒸煮、质构特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白挂面相比,以豆腐柴叶烫漂液作为胶凝剂的马铃薯挂面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和感官评分极显著增加(p<0.01)。体外模拟口腔、胃肠道消化和肠道吸收过程中,其总还原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都显著升高(p<0.05)。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豆腐柴烫漂液增加了马铃薯小麦粉混合粉吸水率、稳定时间、形成时间、峰值粘度、保持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回生值,降低弱化度。扫描电镜图片发现,马铃薯面团添加9%豆腐柴叶烫漂液后,裸露淀粉颗粒减少,面筋网格结构改善。豆腐柴叶能提升马铃薯用于挂面加工的理化和工艺特性,提升挂面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豆腐柴叶为主要原料,白砂糖、蜂蜜、柠檬酸为辅料,加工制成具有保健功能的饮料。实验对豆腐柴保健饮料的生产工艺、配方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饮料中蛋白质和黄酮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豆腐柴叶的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0min,料液比1:25。豆腐柴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豆腐柴浸提液40%,白砂糖6%,柠檬酸0.15%,蜂蜜2%。饮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41mg/100mL,黄酮的含量为37.45mg/100mL。  相似文献   

12.
豆腐柴是一种药食兼用野生植物,其根、茎、叶中含有丰富的果胶、蛋白质及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利用开发价值。该文综述近年来豆腐柴中主要功能性成分:豆腐柴果胶、豆腐柴蛋白、豆腐柴黄酮及多酚类化合物等的提取及豆腐柴系列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豆腐柴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提取温度、pH、提取时间和液料比对豆腐柴果胶得率和酯化度(DE)的影响,并对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果胶进行了微观结构和加工特性的研究。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0 ℃,pH6,提取时间67 min,液料比24:1 mL/g,果胶得率为17.8%。在最佳条件下获得的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DE=43.1%),半乳糖醛酸含量为65.8%,具有果胶多糖典型的红外光谱图,扫描电镜显示果胶呈多褶皱的团聚状。其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为6.52和6.03 g/g,在2%和4%时的起泡能力分别为52.7%和72.4%,30 min后的泡沫稳定性为18.5%和44.6%。综上所述,豆腐柴叶为低甲氧基酯果胶的良好来源,且具有作为乳化剂、稳定剂、起泡剂用于高脂食品体系感官品质改善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月份豆腐柴叶果胶特性差异,寻求不同月份"树叶凉粉"品质参差不齐的原因,提高豆腐柴叶果胶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月份(5~10月)豆腐柴叶果胶得率、主要成分、粘均分子量、乳化性、凝胶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果胶得率为4.24%~18.24%,5~9月得率高于15%;半乳糖醛酸含量为73.73%~81.96%,6~9月含量较高;5~9月粘均分子量随月份增加呈增大趋势,10月有所降低。5~8月得到的果胶粉末呈淡黄色,9月和10月呈淡黄夹灰白色。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均高于50%,优于橘皮果胶标品;凝胶特性差异明显,7~9月果胶凝胶性能良好。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为:9月 > 7月 > 8月 > 10月 > 6月 > 5月,说明不同月份豆腐柴叶果胶品质差异较大,7~9月豆腐柴叶果胶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更适合于果胶的提取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速制“观音豆腐”生产工艺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加工"观音豆腐"的生产工艺。以豆腐柴叶为原料设计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条件。结果表明:鲜叶制作"观音豆腐"的最佳料液比1∶6~1∶8、添加剂加入后溶液pH≤7,水温90℃~95℃。干叶粉末制作"观音豆腐"的最佳条件是干叶粉末料液比1∶20~1∶25,粉末粒径500目以上,水温90℃~95℃,不加任何添加剂。故豆腐柴鲜叶和干叶在适宜条件下均可制作"观音豆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四种稀土离子Y3+、Ce3+、La3+、Er3+对海藻酸钠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研究海藻酸钠-稀土凝胶的机械性质、平衡含水量、离子交换率及凝胶机理。结果发现:La3+、Y3+、Er3+、Ce3+可以与M/G≈1的海藻酸钠形成不可逆凝胶,其凝胶强度在32~41 N之间,杨氏模量在14~20 N之间,弹性在55%~59%之间,平衡含水量均大于93%,四种凝胶的强度为Ce3+>Er3+>Y3+>La3+,弹性为Ce3+1时,大小依次为Er3+>Ce3+>Y3+>La3+;当M/G=0.99≈1、M/G=0.19<1时,大小依次为Ce3+>Er3+>Y3+>La3+,其中Ce3+、Y3+、La3+对海藻酸钠中的G片段有一定的偏好性,Er3+对M片段有一定的偏好性。本文研究为海藻酸钠的精深加工利用与稀土元素的新功能性材料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豆腐柴叶果胶提取液中果胶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快速测定豆腐柴叶果胶提取液中的果胶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咔唑硫酸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果胶提取液中的果胶含量,测定结果再用校正因子校正。结果校正因子为0.8551,本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5%,精密度、灵敏度较高。结论此法可快速测定豆腐柴叶提取液中的果胶含量,缩短了分析时间,有利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酰胺化制取低甲氧基果胶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豆腐柴(Premna microphylla)叶为原料,以氨脱酯化法为制取工艺路线,采用正交设计法[L_(16)(4~4 × 2~3)]对高甲氧基果胶的酰胺化过程中的五个主因子各水平进行最优化选择试验。结果表明,五个主因子的最佳参数为,酰胺化pH11.0,时间12h,温度30℃,中和反应PH1.2,时间2h。在最佳参数下制取的低甲氧基果胶,其主要质量指标为胶凝度(USA-SAG法)116级,酯化度36.70%,酰胺度2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