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分析发酵停滞的葡萄酒中残糖含量发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残糖以果糖为主,即有极低的葡萄糖-果糖比.在重启发酵停滞的葡萄酒时,最好先从中分离除去死酵母,然后重新接种活性酵母,并将温度升高至22℃以上.酵母可选择酿酒酵母(Saccharmyces cerevisiae)或贝酵母(Scaaharomyces bayanus).  相似文献   

2.
在含糖量高、酵母可同化氮不足的葡萄汁中,研究不同发酵时期添加安琪发酵营养剂NutrienFast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第3天(糖消耗36.26%)、第4天(糖消耗到达44.18%)时添加发酵营养剂NutrienFast对葡萄酒发酵的影响最大,此时CO2累积质量损失最高,分别为129.62 g/L和128.82 g/L;葡萄汁中的酵母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3.57 g/L、3.62 g/L;葡萄酒相对密度、残糖含量最低;酒精度最高,分别为16.5%vol、16.4%vol,酒精发酵完全(残糖<4 g/L),可有效解决或者预防葡萄酒的发酵停止或停滞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高糖度葡萄汁(总糖为286.2 g/L)为发酵原料,对比酵母源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不同添加时期对葡萄酒酵母酒精发酵速度、乙酸产量、最终酒精度及葡萄糖、果糖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同时添加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各200 mg/L),或在酒精发酵进行1/3时添加有机氮FN502(200 mg/L),进行2/3时添加酵母细胞壁CW101(200 mg/L),对葡萄酒酵母的酒精发酵速度及果糖消耗促进作用均高于对照及二者分别单独使用,最终酒精度均为16.9%vol,总残糖分别为1.50 g/L和1.58 g/L。有机氮FN502和酵母细胞壁CW101的添加均可显著降低乙酸的产量(P<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四川攀枝花地区酿酒葡萄黑虎香为原料,研究了干红葡萄酒天然酵母进行的酒精发酵。结果表明,酒精发酵旺盛期,酵母数最高可达6.1X107个/ml,酒精发酵可以在13d内完成。根据发酵记录和实验分析,自然酵母酒精发酵后,葡萄酒的酒精度、挥发酸、残糖等指标含量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葡萄酒发酵的温度控制彭德华,彭学锋葡萄汁发酵是酵母菌将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束,标志着葡萄酒生命的第一阶段──酒的生成的完成。葡萄汁的糖绝大部份为果糖与葡萄糖,在酵母酶促系统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化,最终产物为酒精与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葡萄糖、果糖以及它们混和溶液的旋光度,得到了葡萄糖和果糖混合溶液的旋光度方程,并经过系列保糖发酵葡萄酒产品的实际修正,证实保糖发酵葡萄酒中的主要旋光物质是葡萄糖和果糖,建立了保糖发酵葡萄酒旋光识别的上限方程为Yw=-0.0448Xt+0.0813,下限方程为Yw=-0.0669X,+0.0722。为检测保糖发酵葡萄酒产品提供了简便快速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菌醭形成及防治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亚东 《酿酒》1998,(4):70-71
葡萄酒发酵过程中菌醭形成及防治方法的探讨黄亚东(江苏省食品学校发酵工程系;223001)葡萄酒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饮料酒,汉逊酵母、毕赤氏酵母、假丝酵母等发酵力低的产膜酵母(俗称膜醭酵母)在葡萄汁或低酒精度的葡萄酒中,于有氧的条件下很容易生长繁殖,常常在...  相似文献   

8.
对烟台产区蛇龙珠葡萄自然发酵醪中筛选的12株酿酒酵母进行发酵特性研究。首先对发酵终止后的残糖量和酒精体积分数测定,再对部分菌株进行耐酒精、耐酸、耐SO 2和耐高糖能力测定,选取3株发酵性状较好的酿酒酵母用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酿制。结果菌株Y SF4的发酵特性良好,发酵后酒样指标较好,甚至优于商品化酵母,具备工业葡萄酒酿造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混合发酵对马瑟兰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以酿酒酵母单独发酵为对照组,戴尔有孢圆酵母和酿酒酵母同时接种和顺序接种发酵为处理组,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测定该葡萄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有机酸含量,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混合发酵残糖含量降低了0.03~0.46 g/L,总酸含量降低了0.30~0.93 g/L;混合发酵酒样中苹果酸和酒石酸显著降低(P<0.05);顺序和同时接种发酵显著提高了马瑟兰葡萄酒中酯类和醇类含量(P<0.05),其中顺序接种的乙酸酯和醇类化合物含量较高(P<0.05),尤其是乙酸异戊酯、正己醇、苯乙醇、异戊醇和异丁醇等化合物。主成分分析表明,混合发酵可以改变葡萄酒的香气轮廓,提升葡萄酒的复杂性。感官评价显示顺序接种得分最高。结论:顺序接种发酵可有效提升马瑟兰葡萄酒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使用单一商业酵母菌株发酵引起的葡萄酒“同质化”问题,本研究以河北昌黎产赤霞珠葡萄为原料,以商业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F15和本土优良酿酒酵母CC17为发酵剂进行单菌株和双菌株共接种(F15:CC17=1:1)发酵,同时监测酒精发酵过程中比重、温度、残糖、乙醇、总酸、pH、花青素、单宁、总酚、色度和色调的变化。发酵结束(192 h)后,分别对酒的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与F15单菌株发酵相比,双菌株共接种发酵能够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花青素、单宁和总酚含量,增加酒的色度并使色调更趋向于红色;与CC17单发酵相比,共发酵组残糖、总酸含量较低;共发酵调谐主要香气成分,并增加饱和脂肪酸乙酯的含量。此外,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共发酵葡萄酒色、香、味均优于F15单独发酵。因此,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采用商业酵母与本土菌株共发酵是改善葡萄酒品质和感官特性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梨子汁为原料,分别用野生酵母、葡萄酒酵母发酵制备果酒,试验表明:葡萄酒酵母发酵生产的果酒残糖低,酒精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拜耳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bailii)JDCD01是一株选自蓬莱产区产香性能优良的本土非酿酒酵母。为研究其生长特性及产香特征,本文从JDCD01的生长曲线、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酿造环境耐受性、葡萄糖与果糖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以‘小芒森’葡萄为试材,设置3个发酵组合(JDCD01纯种发酵;EC1118纯种发酵;JDCD01与EC1118顺序接种,间隔48 h),研究发酵后酒的香气特征。结果发现,在有氧条件下,JDCD01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为静置状态下的2.5倍。葡萄糖和果糖同时存在时,该菌株能够优先利用果糖,避免混菌发酵时产生的菌株竞争问题,使菌株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在香气方面,不管是纯种发酵还是混菌发酵,JDCD01均提高了葡萄酒中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苯乙酯等香气成分的含量,丰富了葡萄酒的香气。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腺苷产生菌Bacillus subfilisJSIM-25培养基中两个关键因子酵母膏和糖进行不同浓度摇瓶试验,并进行22L自动发酵罐的分批和分批补料发酵及其发酵动力学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酵母膏和葡萄糖浓度分别为1.6%和12%。降低起始糖浓度,产苷期补糖可明显提高菌体比生产速率和耗糖产苷能力。按起始糖浓度为6%,16h补糖使最终发酵总糖浓度达12%,发酵培养60h,腺苷平均产量可达18.20g/L,菌体耗糖转化率16.85%,比生成速率0.024g/(g.h),残糖1.2%。  相似文献   

14.
冰酒发酵会比普通葡萄酒面临更多发酵迟缓或发酵停滞的危险,进而影响冰酒发酵的正常进行和冰酒质量。文章综述了冰酒发酵迟滞的原因和引起冰酒主要成分变化的因素,指出冰葡萄汁成分和发酵工艺不当是造成冰酒发酵迟滞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的早酥梨为原料进行发酵研究,通过考察不同酿酒酵母对早酥梨酒发酵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残糖含量、酒精度、果酒品质和感官评价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最终证明酿造早酥梨酒最适宜的菌种为葡萄酒酵母。  相似文献   

16.
以2011年昌黎地区发酵残糖较高的葡萄酒为原料,分析残糖产生原因,调整发酵工艺,完成了葡萄酒降糖目标,为用高糖高酸葡萄汁酿造葡萄酒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此次试验对四种葡萄酒活性干酵母Rhone、DV、BV、RV发酵蓝莓汁的发酵特性进行了研究,比较四种酵母发酵蓝莓酒的残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酸、总花色苷和感官评价,筛选出优良酵母应用于蓝莓酒的发酵,研究其发酵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总酸、酒精度及总花色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BV酵母的发酵能力较强,发酵酒的总花色苷和感官评分最高,适宜于蓝莓酒发酵,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分析进一步明确了BV酵母加工蓝莓酒的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8.
玉米原料细菌酒精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运动发酵单胞菌ZymomonasmobilisATCC31821的试验表明:该菌株最适发酵糖浓度为150~200g/L,pH为7左右。以玉米粉为原料,该菌株在发酵速率及淀粉出酒率等方面均比K字酵母优越。玉米粉在糖化30min,添加CAX20g/L35℃发酵40h后,酒精度达72g/L残糖(还原糖)4.2g/L淀粉利用率91.5%;淀粉出酒率48.5%(按无水酒精计)。  相似文献   

19.
宜昌又推出葡萄酒高活性干酵母本刊讯:长期以来,我国绝大多数葡萄酒厂都是利用存在于葡萄表皮上的野生酵母自然发酵的传统工艺进行葡萄酒发酵,由于野生酵母种类和数量有很大差异,致使葡萄酒的风味不稳定,残糖含量高,优质酒的比例低。近年来许多葡萄酒厂采用添加酵母...  相似文献   

20.
为得到优良的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商业酿酒酵母(DS、CECA、CEC01)为对照,采用本土优良酿酒酵母WJ1、Q12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土酿酒酵母WJ1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较高,为6.92 g/L,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32 g/L、15.0%vol、282.35 mg/L、204.95 mg/L、3 110.04 mg/L,感官评分为89分,显著高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酿酒酵母Q12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残糖、酒精度分别为3.87 g/L、3.5 g/L、14.8%vol,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92.22 mg/L、205.01 mg/L、2 215.37 mg/L,感官评分为70分,显著低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因此,本土酿酒酵母WJ1可用作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商业酵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