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统三分”式烟叶专业化烘烤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叶烘烤是烟农合作社发展的难点环节。安龙县依托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采取“三统三分”形式,即:采收和装烟标准把握、烘烤物资准备、烟叶烘烤三个环节由合作社统一完成;烟叶田间采收、装烟上炕、烟叶烤后下炕三个环节由烟农分户负责,全面实现了专业化烘烤,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受益于专业化烘烤,全县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烟叶种植规模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专业化烘烤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专业化烘烤是现代烟草农业中减工增效的有效方法,为了配套武夷山烟区的专业化烘烤模式,2006—2007年在武夷山市安排了专业化烘烤与普通烘烤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每hm2烟叶单烤后,专业化烘烤比普通烘烤可节省烘烤用工5个,节约能耗242.5元,烟农增加收益2483.03元,并探讨了专业化烘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在福建武夷山烟区,专业化烘烤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用工和能耗,提高烟叶质量,增加烟农收入,并已初步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沂水县是申鲁优质烟叶生产基地,1991年种植调味型烟叶(主料烟)2万余亩.平均单产165.6公斤,公斤烟均价3.74元,40级收购上等烟占54%。亩产值619.42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回顾一年来的生产,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在1991年烟叶烘烤期间。含水量大的下二棚叶出现了烤烂烟的现象。由于分析了鲜烟的性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烟农的生产情绪,对烤好中上部烟叶起了较好的作用。现把烤好含水量大的下二棚烟叶的烘烤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年来的试验及烘烤实践,总结出“三段稳温稳湿”烘烤优质烟的方法,与原烘烤方法比较,烤出的烟叶色泽鲜亮、油分多、香气好,上等烟达78%,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烘烤效果,以烤烟秦烟96为试验材料,利用25座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烤房和燃煤密集烤房,通过进行烤房烘烤对比试验,对两类烤房用工能耗及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煤烤房相比,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密集烤房能耗成本有所增加,但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增加,柠檬黄烟比例下降,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烟叶外观质量改善,化学成分更加协调,感官质量评价档次更高。天然气水暖集中供热烘烤是一种烘烤用工量少、环境污染小、烤后烟叶质量好的烟叶烘烤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烤烟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鲜烟叶的烘烤过程中,由于烤房内温度、湿度条件不同,烘烤出来的烟叶品质差异极大。对于每一种鲜烟,只有在合适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烤出的烟叶才能够反映最佳鲜烟质量;否则,将使烟叶品质下降,甚至将烟烤坏,丧失其应有的使用价值。本试验的目的就是通过在各种烘烤条件下,依据烘烤工艺的顺序,对不同质量的鲜烟叶组织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了解多酚氧化酶活性大小与烘烤条件的关系,从而为良好的烘烤工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找出各种烤坏烟的内在原因,进而寻求防止烟叶“棕色化反应”的途径,以便改进烘烤  相似文献   

7.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优化密集烤房装烟方式,充分发挥烤烟密集烘烤的优势,对散叶烘烤、烟夹持烟、烟竿编烟3种装烟方式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评吸质量、经济性状及烘烤能耗成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烟夹持烟烤后烟叶橘黄烟比例比烟竿编烟烘烤高11.11%,散叶烘烤的杂色烟比例明显低于烟夹持烟和烟竿编烟;散叶烘烤和烟夹持烟烤后烟叶的评吸质量均优于烟竿编烟;散叶烘烤烟叶的中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烟夹持烟烘烤的耗煤、耗电成本最低。综合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和能耗成本,以烟夹持烟的效益最好。因此,在其他烘烤设施和烘烤技术配套的前提下,烟夹持烟可以替代传统的烟竿编烟;散叶烘烤是密集烤房装烟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烟叶生产中普遍采青,烘烤中存在烤青和上等烟比例偏低等技术难题,始终未能得到较好的解决.自1993年始,在福建三明从事技术服务时,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烟农的实际采收经验和烟农反映烘烤工艺中操作性较差的技术问题,设计制定了一套可操作性强,科学合理直观的鉴别烟叶成熟度的新方法,并设计制定了一套实用五段式烧烤新工艺,该两项新工艺以福建三明烟草分公司正式文件发至各县(市)烟草公司执行,使三明烟区烟叶成熟采收鉴别方法和烘烤工艺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为烤烟质量的提高和烟叶质量在全国有效高的声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该两项工艺逐步在福建省‘江西省应用,1999年起,以颐中烟草(集团)青州卷烟厂烟叶生产基地为示范区,并推广到华南,西南等部分烟区以及黄淮大部分烟区应用均取得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顶部烟叶带茎烘烤试验简报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为了改进顶部烟叶的烘烤工艺,在福建省南平烟区的武夷山市、松溪县、浦城县和云南的陆良县等试点进行了顶部烟叶带茎收获烘烤试验。结果表明,带茎烘烤对改善顶部烟叶质量效果较明显,烤后的顶部烟叶组织较疏松,厚度较适中,桔黄色烟叶比例提高,杂色烟和挂灰烟叶减少。烟叶嗅香较好,顶部烟叶的可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成熟度和烘烤设备是影响我市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关键因素。根据百色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开发和实现百色烟叶名牌工程战略目标的需要,本试验对烟叶的成熟度,烘烤设备与烟叶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试验。得出如下初步结论:下部叶打顶后10天左右采烤,此时叶面黄绿色,主脉白1/3以上,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较理想;中部叶(即CA2处理)打项后25天左右采烤,叶面浅黄色,主脉2/3以上变白,烤后烟叶内外观质量较理想;上部叶(BA4)打顶后50天采烤最为适宜,叶面9—10成黄,主脉全白发亮,烤后烟叶总体质量较好。三种不同的烘烤设备以自动烘烤强制排湿仪效果最理想,升温灵敏、排湿顺畅,节约时间、节约成本,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上等烟比例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钼对烤烟烘烤过程中酶促棕色化和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田试验,在贵州平塘、独山和福泉烟区缺钼土壤上进行烤烟叶面喷施钼肥试验,研究钼对烟叶烘烤前期抗坏血酸(As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能提高各试验点上部成熟烟叶AsA含量,且在烘烤前期(0~90 h内)烟叶AsA含量总体高于CK;使烟叶PPO活性明显降低,在烘烤前期(特别是0~42 h内)PPO活性明显低于CK;能改善烤后烟叶特别是上部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能提高烟叶含钼量以及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  相似文献   

12.
“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叶采烤是烟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黔西南州安龙县依托烟农综合服务合作社,采取“6+6S”烟叶采烤一体化服务模式,即6道操作工序(将烟叶采烤划分为成熟采收、鲜烟运输、分类编竿、分类装炕、专业烘烤、下炕初分称重),“6S”现场管理(整理、整顿、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具有流程作业工序化,组织管理车间化,采烤操作标准化的特点,实现了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烟叶采烤质量的提高和过程的精准把控,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箱式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动态及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烟夹和箱式两种装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含水量、色素含量、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香气成分含量变化及烤后烟质量.[结果]与烟夹密集烘烤相比,47℃前箱式密集烘烤烟叶失水速率较低,淀粉降解量及水溶性糖积累量较少,叶绿素降解速率较低,香气成分总...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烤烟生产实行“三化”技术措施,鲜烟叶质量有很大提高,但是,这种优质烟叶仍然采用习惯的烘烤工艺,不可能保证烟叶田间质量的充分转化和实现,烤后质量欠佳。为了提高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经济效益,需要进行优质烟叶烘烤技术的研究。一、研究内容、试验材料与设备该课题是中国烟草总公司下达的烟草科技专项合同项目。主要研究烘烤技术条件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探讨烘烤技术条件对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作用,提出优质烟叶烘烤工艺的适宜指标和烘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烟叶烘烤生产工艺的实际调研,针对烟农手工繁杂的编烟技术,提出了研究设计一种烘烤烟叶夹夹持工具;针对烘烤烟叶夹的预定功能要求,参考现有的实用夹紧机构,通过对机械产品机构设计的理论分析,提出了烘烤烟叶夹的结构设计方案,并初步设计制造出烘烤烟叶夹;通过对烘烤烟叶夹的试验效果研究分析,该烟叶夹持工具实用性好,使用效率高,操作简便,制作成本低,耐用性好,可靠性高,不损伤烟叶,符合设计的技术指标,预计有较高的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烤烟上部叶采收成熟度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烤烟上部叶采收成熟度与烘烤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欲消除烤烟上部叶烤后青筋与挂灰,必须把握采收和烘烤两个环节.烤后叶化学成分含量与采收成熟度及烘烤方法密切相关.优质烟上部叶"适熟"档次比过去烟叶显著提高,但实际采收成熟度不能超越实际鲜烟素质,应根据优化质量原则灵活掌握.目前优质烟上部叶素质不尽一致,生产上应视鲜烟素质选择相应合适的烘烤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89年通过对烤烟调制现状的调查,认为京山烤烟的烘烤技术仍停留在凭经验烘烤的落后阶段,离科学烘烤的要求差距尚大,鲜烟叶的优质潜能由于烘烤环节的滞后未能得到良好显现。同时烤房修建不尽合理,也是影响烘烤质量的原因之一。从1990年始进行了对凉山具体情况的烤技术和房改良的探索和研究工作,经过几年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证明:以改革烤房,推广低温慢变黄烘烤工艺技术,培训烟皮掌握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结合烟叶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下烟区调研烟叶烘烤情况,好几个烟农反映,现在烤下中部叶片还没有什么坏烟,最担心的是烤上部烟。上部烟太难烤!每年都烤有不少坏烟,拉了整体经济效益,询问上部烟易烤坏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对策措施?烟技员也反映,多年来上部烟烤坏相当严重,是百色烟区的一块"心病",对这个难题一直未被列入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解决,今年我们列入了首要任务,要破解这个难题。于是,我们和几个技术干部坐下来专题研究,借鉴外地经验,联系百色烟区实际,整理了这份资料,也许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气候反常或烟因管理不善,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烟叶,难以烤好.通过实践,去年采用了新的烘烤方法,效果良好,现分别介绍如下,与各地共同商讨. 一、“高温快速排湿”法的改进这个方法对叶片较薄而含水量过大的中下部烟叶行之有效,在烟叶变黄期,改变原来“高温”以摄氏45°为限的提法:1、第一次“高温”不宜达到45℃,而是以42~43℃为宜,温度过高易出现“蒸片”.  相似文献   

20.
烤烟"种烤分离"生产模式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示范实施“种烤分离”这一新的烤烟生产模式,使烤烟种植与烘烤脱钩,大批劳力可以从烘烤的紧张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劳动强度,烘烤更专业化,烤后质量有保障;同时,在优惠政策的激励下,“种烤分离”调动了想种烟却苦于无烤房烟农的积极性,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有效的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