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8,(5):25-28
本文对4个杨梅品种果渣进行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硬丝果渣具有较高的持水力、膨胀力和膳食纤维,总酚、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最高;乌梅的总糖、还原糖、糖酸比、花青素含量最高,铁离子还原能力最强;台梅中总酸、灰分、柠檬酸含量最高;东魁的持油力、溶解度、苹果酸、奎宁酸含量最高。4种杨梅的总酚含量范围为:21.12~36.82 mg GAE/g DW,其中,硬丝果渣总酚含量最高;花青素含量范围为0.77~1.93 mg/g DW,乌梅果渣总花青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该文选取18种代用茶为研究对象,包括蒲公英、桑叶茶、荷叶、黑苦荞、黄金苦荞、全株苦荞、决明子、红枣片、黑枸杞、红枸杞、山楂片、陈皮、茉莉花、胎菊、金盏菊、玫瑰花、金银花和牛蒡根。以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游离酚酸、花青素、可溶性糖和多糖为成分考察指标,分析其茶汤中功能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比较水提和醇提对代用茶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8种代用茶中水浸出物含量为13.1%DW~86.6%DW,其中大部分组成是可溶性糖和多糖,占12.1%~98.0%;游离氨基酸和酚酸分别检出18种和14种,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有精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以及绿原酸类酚酸。玫瑰花的总酚(181.1 mg GAE/g DW)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含量(42.8 mg/g DW)最高;荷叶的总黄酮含量(41.0 mg RE/g DW)最高,金盏菊的多糖含量(6.4%DW)最高,金银花和胎菊中绿原酸类成分含量(54.7、53.7mg/gDW)较高。2种提取方式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样品茶汤中总酚、总黄酮和花青素的含量占醇提取物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不同品种红枣冻干片的理化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分析7个品种红枣冻干片的总酸、糖、VC、环磷酸腺苷(adenosine cyclic 3,5-monophosphate,cAMP)、游离氨基酸、总酚、总黄酮、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利用Unscramble10.1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红枣品种的理化品质及抗氧化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中骏枣的总酸、总酚、总游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3.47 mg/g DW、11.94 mg GAE/g DW、24.08 mg/g DW和4.33 mg/g DW;冬枣的果糖、葡萄糖、VC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50.31、235.49、10.42 mg/g DW和2.57 mg RE/g DW;灰枣的蔗糖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422.91、786.75 mg/g DW;骏优2号的cAMP最高(600.92μg/g DW);骏枣的抗氧化能力最强,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分别为25.09、63.69μmol TE/g DW。  相似文献   

4.
罗娅 《食品科学》2014,35(23):88-91
以5 个新西兰主栽费约果品种为试材,比较不同费约果品种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费约果果实富含多酚类物质,特别是原花青素,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不同基因型和果实不同部分(果皮、果肉和果浆)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有显著差异。在5 个品种中,“Anatoki”具有最高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铁离子还原能力,且费约果果实的果皮积累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最多,其次是果肉,果浆含量最少。  相似文献   

5.
草莓、黑莓、蓝莓中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草莓、黑莓、蓝莓3种小浆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全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在所测3种浆果全果中最高,分别为9.44mg没食子酸/g干质量、36.08mg芦丁/g干质量、24.38mg儿茶素/g干质量;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达14.98mmol Trolox/100g干质量。草莓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则最低,抗氧化能力也最弱。此外,3种浆果果渣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全果和果汁,即果渣>全果>果汁。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9704,表明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7份桑葚种质资源的花青素、糖组分、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及总酚等品质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17个桑葚品种中共检测到飞叶草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矮牵牛素、芍药色素和锦葵色素6种花青苷组分,其中矢车菊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飞叶草素。果糖和葡萄糖是桑葚主要的糖组分。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飞叶草素、矢车菊素、天竺葵素、矮牵牛素、锦葵色素、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可作为其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指标;基于花青素含量等指标聚类分析可将本研究的17个桑葚品种分为3类。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萌发对黑大豆(Glycine max)、红小豆(Vigna angularis)和豌豆(Pisum sativum L)的影响,研究了其种子及萌发后形成芽苗菜的生长特性(总质量、可食部分鲜重、可食率、苗长、含水量)、营养品质(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功能性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FRAP亚铁还原力)。结果表明,3个豆类种子中,黑大豆的营养品质、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显著高于红小豆和豌豆。3个豆类芽苗菜以豌豆苗的总质量(12.83 g/10株)、苗长(16.02 cm)和含水量(93.82%)最高;黑大豆芽苗菜的可食部分鲜重(5.87 g/10株)和可食率(71.03%)最高;豌豆苗的可溶性糖含量(0.75 mg/g)、总黄酮含量(7.09 mg/g DW)最高;黑大豆芽苗菜的总酚含量(4.28 mg/g DW)最高、ABTS自由基清除力(110.39μmol/g DW)和FRAP亚铁还原力(75.52 mmol/g DW)最强。萌发显著降低了3个豆类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黑大豆萌发以后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显著降低,而红小豆和豌豆萌发后显著提高了其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此外,酚类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黑大豆种子、红小豆芽苗菜和豌豆芽苗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酚类物质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藜麦品种的原粮粉与脱皮粉为实验材料,对其主要营养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的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3种原粮粉的粗蛋白、总淀粉含量显著低于脱皮粉,灰分含量显著高于脱皮粉(P0.05);原粮粉与脱皮粉的之间粗脂肪、粗纤维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原粮粉中总酚、总黄酮及皂甙含量均高于脱皮粉,格尔木原粮粉的总酚(1.70 mg GRE/g)、总黄酮(2.08 mg RE/g)及皂甙(10.38 mg OAE/g)含量最高,海藜脱皮粉的总酚(1.13 mg GRE/g)、总黄酮(0.76 mg RE/g)及皂甙(6.55 mg OAE/g)含量最低。不同品种间脱皮粉及原粮粉的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藜麦原粮粉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FRAP)均显著高于脱皮粉(P0.05)。  相似文献   

9.
江岩  聂文静 《食品科学》2014,35(22):126-129
以新疆独特的药用果桑药桑椹为研究对象,分析药桑椹鲜果中总糖等基本营养成分及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药桑椹鲜果中总糖、粗纤维及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9、1.28、1.17 g/100 g,明显低于对照白桑椹。药桑椹中矿物质Ca、Fe含量为113 mg/100 g和11.9 mg/100 g,分别是白桑椹的1.6 倍及1.7 倍。药桑椹中VC与总酸含量高达48.4 mg/100 g与47.1 mg/g,分别是白桑椹的8.1 倍与8.4 倍。药桑椹中总多酚、总黄酮、多糖、花青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白桑椹,且其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亦显著高于白桑椹。  相似文献   

10.
以桑葚干果为实验原料,考察桑葚发酵液中总酚、类黄酮、花青素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能力在发酵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现前发酵10 d的类黄酮和花青素类物质受发酵的影响逐渐变少,而总酚类物质含量逐渐升高;抗氧化活性总体上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相比于发酵开始时下降了近50%。DPPH和FRAP法相较于ABTS法,更适合表征桑葚发酵液的抗氧化活性变化情况。桑葚酒再经过40 d陈酿最终残还原糖为14.21 g/kg,乙醇浓度为101.6 g/kg,总酚含量2.124 g/kg,花青素含量579.4 mg/kg,类黄酮41.2 g/k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21.1%,FRAP抗氧化活性为40.9μmol Fe~(2+)/L,总浸出物为23.241 g/L,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为进一步开发高生物活性桑葚精深加工产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