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处理海上复杂事故井作业过程中,永久性封隔器套铣打捞方法上一般采用两种不同动力驱动的套铣方式:一种由地面转盘驱动井下铣鞋套铣,另一种采用井下动力钻具(井下马达)驱动.本文对两种驱动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作业过程中套铣风险分析,打捞风险分析,打捞钻具优化与措施分析等,得出了一套海上事故井套铣作业技术方案,为以后该类井的修井旋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胜利油田ZG14-D2井卡钻事故的经过与处理情况,详细地叙述了泡酸解卡技术、小间隙套铣技术和倒扣器倒扣打捞技术,同时介绍了测卡点、爆炸松扣技术。在处理事故期间共进行了9次套铣,21次倒扣打捞作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同类型井的复杂事故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封隔器用于封隔各种尺寸管柱与井眼之间以及管柱之间环形空间,并隔绝产层,以达到控制产(注)液,保护套管的目的。威德福Black Cat封隔器是一种可回收式封隔器,其可以通过回收工具进行回收,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切割芯轴、打捞的方法回收,如果切割不成功还可通过套铣、打捞的方式进行回收。该文通过介绍东海某井Black Cat封隔器在切割芯轴、套铣以及打捞的回收过程,为该类封隔器的回收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某水平井发生接箍工厂端圆螺纹套管滑脱,下部套管柱落井而未能打捞出。针对该起套管接头滑脱事故,通过宏观分析、尺寸检测、螺纹参数测量、材料理化性能检验、实物试验、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滑脱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接箍紧密距参数不合格和套管抗粘扣性能差是套管接头发生脱扣失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修升技术的不断进步,打捞工具的不断革新改进,已经对管杆、小件落物的打捞,形成了一系列的打捞落物工具以及较成熟打捞方法。且新的打捞工具仍不断被研制,新的打捞工艺不断出现。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油田现场针对球管双鱼顶等比较特殊的不易打捞的落鱼鱼顶的打捞工具基本没有,只能采用一些简单工具斌着打捞或者干脆采用磨铣的方法慢慢地一点点地将落物磨掉,打捞工具及打捞工艺尚无新的发展。开放式开窗捞筒打捞器的研制成功,有效地提高修井速度及成功率,解决我油田开发生产中的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6.
SOKAF-1井是印度尼西亚南苏门搭拉岛延长区域SOKA断块上的一口生产井,完钻井深2810米。本文介绍了钻头不在井底的卡钻事故套铣施工过程,运用防掉套铣工具,套铣、打捞一次完成卡钻事故处理作业,解决了常规套铣钻具解卡后继续下落井底、造成恶性事故的再发生。  相似文献   

7.
韩燕  谢俊峰  赵密锋  宋文文  蔡锐 《材料保护》2013,46(2):61-62,65,69
西部油田某井油管因接箍开裂而落井。通过宏观分析、理化性能检测、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该井开裂接箍进行了失效分析。结果表明:接箍开裂属于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该井硫化氢含量较高是接箍开裂的主要原因,此接箍材料不适宜在含硫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8.
玻璃钢包装筒结构设计及成形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减小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法将钢质包装筒改成玻璃钢包装筒,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检测、防水性能检测和气密性能检测,并将2种包装筒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玻璃钢包装筒的表面质量、尺寸、力学性能、防水性能、气密性能等各方面性能,均满足产品使用要求。结论成功实现了用玻璃钢包装筒代替钢质包装筒的工艺技术改进,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获得了价格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V150套管接箍破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井V150套管下井使用不足70天就在井深836.75m位置发生了1起套管接箍开裂事故.对套管下井使用情况、套管加工质量、套管上扣质量等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对开裂的接箍和未用的同批套管取样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残余应力测定、材质分析和上扣扭矩控制分析.认为接箍裂纹起源位于工厂上扣端内外螺纹啮合部位,裂纹产生之后导致整个断口和工厂上扣端螺纹严重腐蚀,裂纹原因主要是套管接头工厂端上扣扭矩过大,接箍韧性不足所致.  相似文献   

10.
在海上大修作业中,为了适应海上修井机能力的需要,如何处理井下永久封隔器面临极大的挑战。若采用磨铣方式.彻底将可钻式永久性封隔器磨铣除去,该方法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因此,往往采取套铣方式,仅将可钻式永久性封隔器卡瓦及密封套铣掉,再打捞回收。或下推至人工井底,直至不妨碍下一步作业。本文从作业井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永久式封隔器采用了两种不同动力驱动方式(地面转盘驱动和井下马达驱动)进行套铣处理,现场得到不同结果。通过套铣作业对比分析,提出了套铣方式优选的依据,最后得出若干值得现场借鉴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杜凯 《中国科技博览》2014,(30):370-370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抽油杆和油管的偏磨现象日趋严重。由杆和管偏磨造成的井下事故大大增加,目前辽兴公司因杆管偏磨造成的维护工作量占总维护工作量的三分之一左右。针对造成杆管偏磨的因素,通过开展油井防偏磨治理技术研究,研究优化出自旋转刮蜡扶正器,该防偏磨工具连接在抽油杆上,扶正套的外径大于抽油杆接箍外径,起扶正作用,扶正套的材料是利用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制造而成的,具有综合优良性能,扶正套与油管接触摩擦使扶正体磨损,而减少油管的磨损,以达到防偏磨的目的;利用直锯齿和螺旋槽结构使扶正套有规律旋转而均匀磨损,以达到使用寿命长久的目的。通过现场试验,有效防止杆管磨损,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提高油井生产时率。  相似文献   

12.
袁峰 《中国科技博览》2009,(32):352-352
前言 本文介绍了新疆西北油田塔河区块TK1075X井钻铤发生卡钻及套铣处理卡钻事故的经过及处理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详细叙述了爆炸松扣技术、反扣钻具套铣钻铤及倒扣打捞技术,为今后同类型复杂情况和事故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抽油杆断脱后鱼头的复杂,尤其是在套管中,打捞成功率严重影响施工的周期,因此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以下几种情况给予介绍。在油管和套管003种情况的抽油杆打捞工艺技术,并结合实例详细描述了套管内打捞抽油杆技术,为类假事故的解决提供了现场施工经验,同时为油田的上产提供有限经验。随着中原油田开发的逐步深入,抽油井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材质、井况或在抽油井维修施工中扣未上紧等因素造成并下杆柱,管柱断脱落井。为了使油井政正常生产,必须对落物及时打捞,尤其是对于油杆弯曲.鱼顶有尼龙刮蜡器或扶正器的打捞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14.
对某井在酸化压裂过程中油管接箍开裂导致的脱扣事故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检验和断口微观分析等方法对开裂接箍进行了失效分析,同时对该批油管抽样进行了质量检查。结果表明:接箍开裂是由于其本身存在原始缺陷,原始缺陷在使用过程中扩展导致其开裂;抽检的其他油管质量合格。最后为了安全使用该批剩余的油管,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钛合金以其优越的性能,在航空发动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机械加工性能差制约其在航空发动机中实际应用。其中薄壁筒体钛合金零件最为难加工,以往采用机械加工方法容易造成零件变形,无法保证零件图纸尺寸要求。为保证零件质量,采用化铣的加工方法,而化铣夹具性能直接影响零件化铣质量。通过对零件设计图纸及其化铣工艺的深入分析,研究出一套科学的、可行的钛合金化铣夹具结构设计方法。解决了零件在化铣过程之中,化铣夹具主体材料在含有硝酸和氢氟酸的槽液中不被腐蚀以及化铣夹具能够带动零件匀速转动的问题。该钛合金化铣夹具的成功应用,为今后此类零件的化铣夹具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16.
模糊集合论在油井液面深度测量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油井液面深度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模糊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将液面回声仪记录的曲线根据油井接箍特点进行分档归类,然后求出液面深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算法。该算法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可实现油井液面深度的自动监测,并提高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该文系统分析了油井管杆偏磨、腐蚀原因,针对管杆偏磨现象,先后推广应用了内衬油管、镀新钨防腐蚀偏磨抽油杆、抽油杆扶正器、抽油杆双向防偏席接箍、电潜油泵器等工艺,对目前各种管杆偏磨腐蚀工艺进行论述比较,以期对管杆偏磨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在井下作业施工中,当井下管柱发生砂卡、砂埋事故时,通常上反扣钻杆采取套铣、打捞、倒扣的方法。在处理事故时,如果遇到弯斜井段或落鱼紧靠套管壁等特殊情况时,常规的套、捞、倒方法也显得无能为力。研制一种新型掏砂冲管可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玻璃钢弹药包装筒具有防潮性好、重量轻、不腐蚀、强度高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弹药包装容器。本文分析了该筒的密封结构原理,指出了还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法。在不改变原结构的情况下,提高了玻璃钢筒包装的密封防水性并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模糊集合论在油井液面深度测量的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新杰  孙定源 《计量学报》1999,20(2):122-126
本针对油井液面深度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模糊集合论中的模糊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将液面回声仪记录的曲线根据油接箍特点进行分档归类,然后求出液面深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算法。该算法具有概念清晰、计算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可实现油井液面深度的自动监测,并提高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