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探究贵州主栽辣椒的品质差异,并进行样品品质综合性评价。方法 对25种贵州主栽辣椒的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针对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25种辣椒果实的含水量、辣椒红素、还原糖、总氨基酸、粗脂肪、粗纤维、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 g/g、56.68μg/g、11.08 mg/g、34.86μmol/g、14.95%、22.41%、2.20 g/kg、1.11 g/kg。各个品质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明显,其中以二氢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达70.24%,最小的为粗纤维,只有13.19%。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可知,综合品质最优的品种为黔椒11号。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辣椒红素与还原糖、总氨基酸显著负相关(P<0.05),与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还原糖与总氨基酸、辣椒素显著负相关(P<0.05),与粗脂肪、粗纤维、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总氨基酸与粗脂肪、含水量、辣椒素、二氢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粗纤维与辣椒素显著正相关(P<0.05)。通过聚类分析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第1...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的辣椒品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8种鲜辣椒的24项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8种鲜辣椒进行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表明:辣椒表皮大多光滑,除"陶岭三味辣椒"是平肩状态外,其余辣椒呈圆肩状态,辣椒果尖都呈凸起状态。果宽直径与果柄宽度、单果重、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还原糖与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含水率、蔗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可溶性固形物与还原糖、总糖、总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蔗糖、氨基酸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通过筛选得出"艳美"、"C622"和"博辣天己"这3种辣椒的综合得分最好,适宜推广与研究,对进一步开发不同地区辣椒资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合分析灞桥樱桃多种品质数据,以寻找影响灞桥樱桃品质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无损测定灞桥樱桃样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 content, SSC)、可滴定酸含量、果实硬度,根据SSC和可滴定酸含量计算糖酸比,并采用电子天平、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单果重和果实横径数据。分别对灞桥樱桃6种品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直方图分析和相关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算法对灞桥樱桃品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灞桥樱桃单果重、SSC和糖酸比的变异系数较大,可滴定酸含量、果实横径和果实硬度相对较小;灞桥樱桃的单果重、果实横径、果实硬度、SSC、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的平均值±样本标准差(x±s)分别为(7.21±1.34) g、(25.44±1.69) mm、(3.70±0.06) kg/cm~2、(14.7±2.6) Brix、(0.41±0.03)%、(35.8±4.9),各品质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灞桥樱桃质地均匀性较好,且SSC和糖酸比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糖酸比这3个品质参数对整体数据的影响较大;果实横径、单果重对数据的影响分别次之;可滴定酸含量对数据的影响较小。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取灞桥樱桃SSC、可滴定酸含量及果实硬度数据过程具有无损、快速、高效的特点,有利于消除樱桃果实之间的差异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结合单果重、果实横径数据可对灞桥樱桃品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可为灞桥樱桃品质评价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梨果实挥发性物质和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鸭梨大果(单果重220~225g)和小果(单果重160~165g)为原料,经破碎、压榨得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的鸭梨原汁。在0.09MPa真空度条件下浓缩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5%,馏分用乙醚萃取后利用GC/MS/DC联用仪测定挥发性成份。结果表明,该馏分中含有22种化合物,经解析并与标准图谱对照,初步鉴定出21种化合物,其中有5种酯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5种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在酯类物质当中以丁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乙酯含量较高。在鸭梨果实中共检测出游离氨基酸13种,大果游离氨基酸含量为80.46(mg/100g),小果为60.57(mg/100g),平均游离氨基酸含量70.52(mg/100g)。鸭梨游离氨基酸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巴梨和长十郎梨,低于新世纪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株系熟果的品质指标包括果形指数、果肉厚度、果腔大小、色度(L*值、a*值、b*值)、物性指标(硬度、咀嚼性、内聚性、弹性、胶着性)、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氨基酸态氮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上述18项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得出3种辣椒排名依次为博辣天剑朝天椒、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聚类分析将辣椒的品质指标分为2类。其中,硬度单独聚为一类,而其余17项指标聚为一类。通过18项指标综合分析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株系综合品质较好,其果肉厚度、硬度、咀嚼性、弹性等方面要优于皱线1号线椒和陶岭三味辣椒。从整体来看,博辣天剑朝天椒可作为较理想的加工型辣椒株系进行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调控剁辣椒产品品质并扩大其原料来源,本文以剁辣椒加工常用品种“辣丰33号”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山东和山西两产地辣椒5个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研究,探究其果实生长过程品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两产地辣椒生长过程中品质特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VC和总辣椒素含量随果实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可溶性固形物、酸度、总多酚、DPPH·清除能力、FRAP、ABTS+·清除能力随果实生长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有机酸、总灰分、Mg、Ca、Mn、Fe则随果实生长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此外,山东产地辣椒的VC、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总辣椒素等含量总体高于山西产地(P<0.05),而山西产地辣椒仅在果长、果宽和单果重具有一定优势。聚类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相同生长阶段辣椒品质接近,且绿熟期(S3)是辣椒生长过程中品质变化的转折点。综上所述,山东和山西两产地辣椒发育期品质变化基本一致,红熟期(S4)相比于其它时期更利于剁辣椒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加工专用的辣椒品种,以新疆主栽的12个干椒品种为材料,比较各品种间品质指标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2份辣椒资源进行品质综合评价和加工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辣椒间各项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裕红113号的单果重(6.166 g)最大,长线1号的果形指数(14.322)最大,可溶性还原糖含量(354.311 mg/g)最高,大叶朝天椒的可食率(96.973%)最高。通过比较色差、粗脂肪、辣椒素等16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发现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高达76.104%。12份辣椒的平均隶属度相差0.203,表明品种间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8.369%,得到品质较优的品种有红素三号、长线1号、红安6号、聚源5号、红龙23号。经R型聚类筛选出辣椒品质的核心指标为单果重、辣椒红素、脂肪、维生素C含量、a*,经Q型聚类将12种辣椒聚为4类。经综合分析发现:线椒适宜做发酵辣椒酱、辣椒丝和油辣椒的原料;朝天椒适宜提取辣椒碱,也可作为制粉、辣椒油等调味料的原料;板椒适宜辣椒红色素的提取。红素三号是12份辣椒中品质最优、最适宜制干的辣椒品种。  相似文献   

8.
韩玉珠  石磊岭  金莎  张晶 《食品科学》2012,33(16):257-26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辣椒中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和高辣椒素 4 种辣椒碱类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并对30个辣椒品种中辣椒碱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Nucleo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4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辣椒素、二氢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和高辣椒素的线性关系良好,范围均为1.0~160.0μg/mL,相关系数在0.9965~0.9993之间,精密度、稳定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7%,加标回收率介于97%~99%。辣椒碱在不同辣椒品种中含量差异显著。结论:对30个样品测定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当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大于0.1%时,辣椒有明显的辣感。  相似文献   

9.
根据植株染病情况、长势、单株果穗数、单果穗重、单果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等多项指标来对优良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的染病植株进行调查。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总酸含量≥6g/L的优良染病植株共5株。  相似文献   

10.
对草莓新品种"石莓8号"的基本营养成分、活性营养成分、色泽、质构以及芳香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石莓8号"所含水分、灰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以及固酸比分别为(91.96±0.32)%、(0.36±0.01)%、(7.13±0.06)%、(0.66±0.01)%、(3.96±0.03)%和(10.77±0.20);每百克样品中抗坏血酸、总酚、黄酮及花色苷含量分别为(45.06±0.97)、(187±5.15)、(0.59±0.29)、(11.07±1.41)mg;果实表面亮度指数、红度指数和黄度指数分别为(62.08±3.16)、(23.49±4.10)、(23.04±3.24);果实的硬度、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分别为(2.96±0.23)N、(0.82±0.09)mm、(0.46±0.05)N和(0.40±0.08)mJ;检测到草莓中主要5种香气成分,分别为己酸乙酯、己酸甲酯、丁酸甲酯、丁酸乙酯、丁酸己酯,其相对含量分别为4.94%、19.69%、5.08%、2.48%和1.50%。  相似文献   

11.
冯希  张轲  张克田  黄文 《食品科学》2010,31(10):330-335
以猪排骨、莲藕为原料制作排骨莲藕汤,分析不同前处理方式、料水比、加盐时间点和灭菌方式对排骨莲藕汤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并对排骨莲藕汤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排骨莲藕汤制汤最佳料水比为1:2(m/V),加盐时间点选在起锅时,灭菌方式为高压灭菌;不同的加工工艺对排骨莲藕汤汤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味核苷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 < 0.05);排骨莲藕汤的滋味与可溶性固形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正相关(P < 0.05),排骨莲藕汤的综合感官品质与可溶性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P < 0.05)。  相似文献   

12.
以遂川金柑为研究对象,用0.1、0.2、0.3 g/L 3种质量浓度的蒽醌类化合物处理后,将金柑贮藏在T(7℃±1℃),RH 85%~90%的条件下,并测定其贮藏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用蒽醌类化合物处理,能够有效降低金柑腐烂率、失重率和呼吸强度,延缓VC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其中0.2 g/L蒽醌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5个不同产区(高台、宝鸡、安集海、丘北和甘谷)地理标志辣椒果实的品质特点及营养成分。方法 采用食品安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方法测定感官指标和营养品质指标。结果 不同地理标志辣椒的果实长度、果肩宽及果肉厚度等感官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甘谷辣椒果实最长,丘北辣椒果肩宽和果肉厚度最大。分析营养成分时发现甘谷辣椒中粗纤维、维生素C、反式辣椒红素和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5.64%、45.76 mg/100 g、17.02 g/kg和7.93%;宝鸡辣椒中可溶性糖、脂肪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分别为0.38%、8.50 g/100 g、63.00%;高台辣椒中总辣椒碱和硒含量最高,分别为0.18%和1.81 mg/kg;;安集海辣椒钙含量最高,达到了1.42 g/kg,丘北辣椒铁和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分别为76.40 mg/kg和35.67 mg/100 g。主成分分析发现,提取的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8889%,对果实营养品质影响最大。第一主成分特征向量中载荷较高的营养物质有脂肪、反式辣椒红素、不挥发性乙醚提取物,第二主成分特征的硒、钙、维生素C的载荷较大,第三主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辣椒中辣椒素含量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辣椒中辣椒素的含量。采用Shimadzu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41∶59),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辣椒素的线性范围3.70~14.80μg,r=0.9991,回收率100.16%,RSD2.49%。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适合辣椒中辣椒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厚度的食品包装袋和灭菌时间对真空包装甜玉米贮藏品质的影响,研究采用2种厚度(100,120μm)的包装材料和2个灭菌时间(10,15 min)对甜玉米进行处理,测定甜玉米在贮藏期间色差值、含水量、硬度、抗坏血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49 d后,使用120μm真空袋包装、经过10 min灭菌处理的甜玉米水分含量为75 g/(100 g),VC含量为26 mg/(100 g),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4.1 mg/g,可溶性糖含量为51 mg/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1.8%,都要优于其他处理组。经120μm真空袋包装灭菌10 min处理可明显延缓VC、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并抑制籽粒褐变程度,对保持甜玉米的食用品质效果最佳。研究为甜玉米的贮藏保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贵州主要品种辣椒籽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贵州五种辣椒品种辣椒籽中水分、辣椒籽含量、粗脂肪、总蛋白,总糖、辣椒碱和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粗脂肪、蛋白质中的成分。结果得出,营养成分均值如下:水分5.67%、辣椒籽比重41.82%、粗脂肪15.91、总糖3.60%、总蛋白7.87%、辣椒素0.56‰,辣椒蛋白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2.77%~4.44%。其中花溪党武平板椒籽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4.44%。,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粗脂肪的40%以上,其中皱椒最高,为62.28%。辣椒籽蛋白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外源乙烯利对‘台农一号’芒果进行催熟,乙烯利添加量0.1(w/w),温度30℃,湿度40%~50%。探讨不同催熟阶段对芒果理化指标(硬度、色泽、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营养成分(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熟过程中果实硬度从19.76 N下降到0.99 N,可滴定酸从1.37%下降至0.27%,而可溶性固形物从12.92%上升至23.64%。当催熟时间从0 h增加至60 h,黄色指数值显著(P<0.05)增加,约85%以上的果皮颜色转为黄色,类胡萝卜素含量可升高至4.90μg/g,维生素C从326.66 mg/100 g下降至180.00 mg/100 g,而总糖含量显著(P<0.05)增加;继续延长催熟时间至108 h,类胡萝卜素升高至10.93μg/g;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和总糖等变化不显著。芒果果实香气物质主要是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异松油烯含量最高,在催熟60 h之内其含量迅速增大,外源乙烯利加快了果实中异松油烯的合成速率。综合评价催熟后果实理化及品质特性60 h后芒果色泽、香气等指标基本达到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湖南岳阳地区"金艳"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金艳"猕猴桃为实验材料,研究采收期(从8月25日到10月30日每隔10 d采果一次,共7个不同采收期,为盛花后140、150、160、170、180、190、200 d,记为采收期Ⅰ、Ⅱ、Ⅲ、Ⅳ、Ⅴ、Ⅵ、Ⅶ)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早期采收(采收期I-III)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7Brix),可滴定酸含量较高(2%),固酸比偏低,V_C含量由91.62mg/(100 g FW)增加到122.03 mg/(100 g FW),果实的耐贮性较差,贮藏2周后腐烂率高(70%)。晚期采收(采收期VII)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 V_C含量由采收期VI的232.63 mg/(100 g FW)降低到102.89mg/(100gFW),贮藏1周腐烂率达100%。采收期IV-VI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05Brix-8.56 Brix,营养品质增加, V期V_C含量达最高250.27 mg/(100 g FW),常温贮藏3周腐烂率50%,有利于保持果实较好的品质、耐贮性以及商品价值。结论采收期IV-VI为"金艳"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以大理漾濞核桃为原料进行核桃原浆生产工艺条件及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碱值、总多酚含量等理化指标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微生物指标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得率为414.600 g/kg;核桃仁去皮最佳条件为自来水浸泡10 min后以1%的Na OH在60℃下浸泡5 min,自来水冲洗去皮;核桃乳胶体磨研磨的最佳工艺条件:常温、研磨时间为8min,研磨次数为2次;核桃乳均质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常温,均质压力40 MPa,二次均质较佳;杀菌实验的最佳条件:用高压灭菌锅在121℃条件下灭菌15 min;制作核桃原浆的核桃仁选择除去外层褐色薄皮的核桃仁;带皮核桃仁总蛋白质含量为18.241 g/100 g、总多酚含量为14.602g/100 g;去皮核桃仁总蛋白质含量为17.313 g/100 g、总多酚含量为1.485 g/100 g;核桃仁磨浆最佳的固液比为1:8(g/g)、可溶性蛋白质得率6.18 mg/m 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野生毛葡萄两性花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变化规律,以3年生野生毛葡萄两性花品种(建园苗木为组培苗)为试材,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干"字整形的果穗上层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下层果,平均高0.52%;大果穗与中果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小果穗;二次结果果穗可溶性固形物、水溶性总糖(以葡萄糖计)和总酸(以酒石酸计)含量高于一次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