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动态显式有限元法对中厚板轧制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了轧制过程稳定阶段接触区中厚板单元数、轧辊单元尺寸以及中厚板初始速度选择对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得出了合理的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参数,并对某中厚板厂15道次轧制过程轧制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稳定阶段轧制力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接近.该结果对中厚板轧制过程模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邯钢3500中厚板轧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厚板轧制工艺的特点,对影响轧制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计算中厚板轧制压力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分别进行计算,将所得的轧制压力与实测压力进行了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在9%以内.这个轧制力数学模型可用于邯钢3500中厚板轧制压力的预报,指导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3.
影响中厚板轧制终轧温度的因素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中厚板轧制特点,给出了中厚板轧制温度的计算模型,模型考虑了热辐射和对流、高压水除鳞、轧辊的热传导和塑性功对轧件温度变化的影响.分析了待温时间、轧制速度、出炉温度和轧制道次对终轧温度的影响,为中厚板轧制温度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中厚板生产过程中,用传统轧制力模型预报中厚板轧机轧制力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为了提高中厚板轧机轧制力的预报精度,采用轧制力模型自适应与人工神经元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中厚板轧制力的在线预报.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预报轧制力时精度优于传统的数学模型,相对误差可以控制在±3%以内.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厚板生产设备、工艺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我国近年自主建设的中厚板轧机,介绍了我国在中厚板生产设备、工艺技术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开发工作和取得的重要进展.中厚板的核心轧制技术,即强力中厚板轧机、轧后控制冷却系统、中厚板轧制的TMCP技术、尺寸精度自动控制、组织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中厚板轧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我国自行开发的中厚板生产线上,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的中厚板生产、设备和自动化技术,我国正在变为中厚板生产强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一种中厚板的轧制力在线动态修正算法,该算法以实测轧制力为基础,通过道次实测轧制力和模型计算轧制力的值决定轧制力模型参数修正量的大小,真正做到以实测轧制力数据动态校正中厚板轧制力模型,大大提高了轧制力模型的预报精度并使其具有良好的自学习功能.该算法已经在现场获得应用,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LS-DYNA中的几何模型更新方法对中厚板平面形状控制多道次轧制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一道次模拟完成之后,对轧制模型进行几何模型更新,调整辊缝值,修改材料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建立下一道次轧制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用此模拟计算的中厚板头尾形状变化规律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了几何更新方法可有效地用于分析中厚板平面形状的变化规律,为利用单道次轧制模型求解多道次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八钢4200 mm/3500 mm中厚板轧制过程温度情况,本文从热量传输理论、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并分别对于四种轧制过程中温度损失进行了现场跟踪,定量给出了八钢中厚板轧制过程中的温降模型参数,并应用到实际轧制生产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厚板厚度的在线软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厚板的轧制特点,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轧件出口厚度的软测量方法,它考虑了辊系弹性变形的影响,并引入辊缝零点漂移自学习算法,修正了轧辊磨损、热膨胀和机械间隙变化带来的影响,使轧件出口厚度的软测量模型更加完善.同时分析了实时轧制力和辊缝数据的处理方法对厚度计算的影响.在中厚板厂的应用结果表明,这种软测量方法精度较高,适合在实时中厚板轧制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综合等负荷函数法在中厚板规程分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基于综合等负荷函数法及中厚板轧制的特点,用两层迭代算法来分配中厚板轧制规程。外层对总轧制道次数进行迭代求解,内层采用二分法对综合负荷函数值差别最大的两个道次进行调整。该算法克服了综合等负荷函数法在中厚板轧制中应用的主要障碍,适用于实时中厚板轧制过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马钢2250常规热连轧带钢生产线的工艺特点以及其电气传动系统、基础自动化系统(L1)以及过程控制系统(12)的实现方法及实际应用效果,着重说明了该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具有的新技术、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唐伟  杜凤山  林海海  文杰 《钢铁》2020,55(1):65-71
 冷轧高强集装箱板由于其屈服强度、成形性能及尺寸精度的要求,对冷轧轧制稳定性和板形控制提出极大挑战。针对某钢厂薄规格冷轧高强集装箱板生产过程存在的肋浪和边裂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试验方法研究了热轧带钢库区冷却过程对钢卷温度及性能均匀性的影响,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该钢种在UCM机型冷轧轧制过程中带材变形特征,揭示了带材浪形和边裂的并发机理,同时分析了不同工艺对带钢变形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合理论及仿真分析,提出了针对热卷性能均匀性及酸轧轧制稳定性的优化方案,改进后冷轧板形质量明显提高,带材边裂缺陷完全消除,冷轧高强集装箱板的轧制稳定性及产品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a brief introduction on clad-rolling heavy steel plates of 90 mm and 140 mm thick is presented.The steel plates were hot rolled by 265mm slabs that are cladded by double 135mm continuous casting slabs of Q235 steel.After hot rolling,interface of the cladding slabs completely disappeared, revealing uniform grains similar to the rest of the materials.Ultrasonic tests were carried out on both steel plates,demonstrating excellent results.Through thickness tensile tests were also implemented on ...  相似文献   

14.
阿赛斯塔是南美洲唯一的不锈钢扁平材生产企业,年产82万t奥氏体不锈钢、硅钢和碳钢.奥钢联提供的炉卷轧机自1979年投产以来,分别在1995,1997,2001年进行了3次改造,包括HAGC、自动化系统和新型卷取炉等方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5.
李芦军 《江西冶金》2012,32(3):29-32
针对轧后钢板控冷过程中造成的钢板质量问题,通过跟踪钢板实际冷却效果,采取ACC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措施,对优化前后的钢板冷却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ACC自动化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为新品种的开发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6.
对热轧生产线粗轧机产生板坯头部弯曲变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投入运行后,有效防止了粗轧板坯头部弯曲变形的产生,减少了此类事故对设备的损害,简化了操作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宝钢特钢研制的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下封头分隔板用UNS NO6690镍基合金厚板。根据镍基合金厚板的产品特性及设计要求,重点对所研制产品多维度取样进行组织、性能测试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研制的镍基合金热轧厚板产品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组织和性能在板材的各个维度分布非常均匀,表明我国已完全掌握了核电蒸汽发生器水室隔板用镍基合金厚板的核心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8.
控制轧制与高强度高韧性钢板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永斌 《宽厚板》1999,5(3):6-10
控制轧制技术五十年代在欧洲开始应用,后由日本钢铁企业发展成今天全新的控轧工艺,这种新工艺技术由微合金化处理、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组成。本文通过对控轧Q345钢板性能的研究,证明通过控制轧制生产低温韧性钢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固态钢基体内夹杂物在冷轧过程中的控制,将硅脱氧304不锈钢热轧板经多道次冷轧至不同的厚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内夹杂物在冷轧过程中的演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脱氧304不锈钢内夹杂物的类型主要为低熔点SiO2-CaO-MnO-Al2O3,其在热轧板内的形貌为大尺寸长条状。冷轧时,这些长度为2.0~23.0 μm的长条状氧化物夹杂发生断裂,形成多个1.0~3.0 μm小尺寸夹杂物。随着冷轧压下量的增加,断裂后形成的夹杂物尺寸逐渐减小。但当夹杂物尺寸降低至约0.5 μm时,夹杂物不再发生断裂。同时,断裂后形成的小尺寸夹杂物之间的距离与夹杂物的初始尺寸无关,由冷轧板的伸长率决定。  相似文献   

20.
中厚板辊底式热处理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静  王京  温治  陆岳嶂  赵全卿 《钢铁》2006,41(6):52-55,76
介绍了4200 mm中厚板辊底式热处理炉自动控制系统的配置及主要功能.本控制系统采用双重冗余的Siemens S7-400 PLC装置,完成从数字传动级、基础自动化级到过程自动化级的炉底辊传动控制系统、燃烧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钢板跟踪等自动控制功能.这套控制系统顺利调试投入运行,炉子一次过钢成功,现已顺利运行半年以上,并已超过原设计目标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