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改善传统开菲尔乳酒的感官特性,试验以开菲尔菌粒、酿酒酵母为发酵剂,牛奶、白砂糖为原料进行新型开菲尔乳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开菲尔菌粒接种量、酿酒酵母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以开菲尔乳酒的感官评分与乙酸乙酯的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开菲尔乳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2.9%、开菲尔菌粒接种量1.2%、酿酒酵母接种量0.4%、发酵时间115 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感官评分为88.1分、乙酸乙酯含量为0.95 g/L的新型开菲尔乳酒。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开菲尔乳酒的最佳酿造工艺,试验以开菲尔菌粒、酿酒酵母为发酵剂,牛奶、白砂糖为原料进行开菲尔乳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开菲尔菌粒接种量、酿酒酵母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以开菲尔乳酒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开菲尔乳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2.6%、开菲尔菌粒接种量1.2%、酿酒酵母接种量0.4%、发酵时间4.9 d;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色泽微黄透明、奶香与酒香和谐、酒体丰满圆润的开菲尔乳酒,感官评分为84.6分。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复合豆浆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发酵剂,黄豆、绿豆、白砂糖为原料进行复合豆浆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绿豆浆添加量、酿酒酵母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以复合豆浆酒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复合豆浆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在黄豆浆中,添加10.8%的白砂糖与19%的绿豆浆,接种0.27%的酿酒酵母,发酵6.2 d;在此最优条件下,复合豆浆酒的色泽微黄透明,豆香与酒香和谐,酒体丰满圆润,感官评分为91.4分。  相似文献   

4.
以酿酒酵母为发酵剂,洋葱、大豆为原料进行洋葱豆浆酒的酿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洋葱汁添加量、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以洋葱豆浆酒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洋葱豆浆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12.9%、洋葱汁添加量3.8%、接种量0.27%、发酵时间3.5 d;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色泽微黄、透明,豆香、葱香与酒香和谐,酒体丰满圆润的洋葱豆浆酒。  相似文献   

5.
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复合奶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复合奶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以酿酒酵母为发酵剂,牛奶、大豆、白砂糖为原料进行复合奶酒的酿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白砂糖添加量、物料比(豆浆∶牛奶)、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以复合奶酒的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奶酒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9.8%、物料比1∶2(体积比)、接种量0.3%、发酵时间6.1 d;在此条件下可获得色泽微黄透明、奶香与酒香和谐、酒体丰满圆润的复合奶酒。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金银花枸杞风味酸奶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枸杞、全脂奶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金银花汁添加量、枸杞汁添加量、白砂糖添加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剂接种量对金银花枸杞风味酸奶发酵的影响。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金银花枸杞风味酸奶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银花枸杞风味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金银花汁添加量5%、枸杞汁添加量6%、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剂接种量10%,发酵温度43 ℃,发酵时间5.1 h。在此优化工艺条件下,发酵的金银花枸杞风味酸奶组织细腻,酸甜可口,具有独特的中药香,感官评分为91分。  相似文献   

7.
以有机生牛乳和有机白砂糖为主要原料,添加抹茶粉和益生元等配料共同进行发酵,研发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产品,并对其贮存期品质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抹茶粉添加量、菊粉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的最优发酵工艺为白砂糖添加量8%、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间6 h、抹茶粉添加量0.09%、菊粉添加量1.5%、发酵剂接种量0.01%。在此优化条件下,抹茶益生菌有机酸奶感官评分为97分,酸度为78 °T,产品色泽明亮呈淡绿色、口感细滑、风味浓郁。  相似文献   

8.
以香蕉、咖啡、全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加入乳酸菌进行发酵制备复合酸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香蕉汁添加量、咖啡添加量、复原乳奶粉和水的比例、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香蕉咖啡酸奶感官评分的影响,从而确定各因素的最佳添加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香蕉咖啡酸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香蕉咖啡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香蕉汁添加量15%,咖啡添加量0.4%,复原乳奶粉和水比例1︰8,白砂糖添加量9%,发酵剂添加量10%,发酵时间8 h。研制出的产品组织状态细腻、酸甜适宜、口感舒适,同时具有香蕉和咖啡风味。  相似文献   

9.
以亚麻籽油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以酸奶的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亚麻籽油添加量、接种量、白砂糖添加量对酸奶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工艺。结果表明: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为以脱脂乳粉和水(质量比为1∶7)的总质量为基准,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5 h、亚麻籽油添加量1.30%、白砂糖添加量4.16%、接种量1.59%。在此工艺条件下,亚麻籽油酸奶的感官评分为91、酸度为83°T、乳酸菌总数为1.85×10~6 CFU/g、α-亚麻酸含量为6.45 mg/g。  相似文献   

10.
以鲜牛乳、干酪粉为主要原料,探究干酪风味发酵乳的发酵工艺。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法进行分析,确定了白砂糖添加量、稳定剂添加量、发酵剂接种量和干酪粉添加量,并对发酵乳成品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干酪风味发酵乳的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为8.2% 、稳定剂添加量为0.3%、发酵剂接种量为3.3%和干酪粉添加量为5.1%,在此优化条件下,成品感官评分为94.15。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为2.98 g/100 g,酸度为79.2 oT,乳酸菌总数为9.16×107 CFU/mL,未检出大肠菌群,以上结果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酵乳》的规定,且成品质构特性接近于市售主流搅拌型风味发酵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白酒发酵过程中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特殊性,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指纹图谱法对不同老熟方法制备的窖泥的微生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方法C制得的窖泥经三轮次酿酒生产后,其中的微生物多样性较方法A与方法B丰富,且特征PLFA的种类与50年以上窖龄窖池窖泥相同;使用方法C制得的窖泥微生物含量高于方法A与方法B,并接近于50年以上窖龄窖池窖泥;使用方法C制得的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50年以上窖龄窖池的相似度最高。使用方法C的窖池所生产的浓香型白酒出酒率最高,为(36.52±0.67)%,窖香浓郁、酒体丰满、入口醇甜、味长、尾净。因此,使用方法C所制得的窖泥优于方法A与方法B。  相似文献   

12.
刘燕梅  陈黎  江鹏  黄莎  侯英  胡用军  昌琴 《中国酿造》2019,38(5):179-183
为进一步分析宜宾酒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信息及建立宜宾酒窖泥质量标准、稳定生产提供数据,采用理化分析结合仪器分 析对宜宾酒所属酒企的窖泥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宜宾酒窖泥水分含量主要集中在30.0%~40.0%,pH值呈弱酸性集中在4.0~6.0,铵态 氮含量主要集中在40.0~60.0 mg/100 g,有效磷的含量普遍低于30.0 mg/100 g,腐殖酸的含量在窖池上部及中部主要集中在2.0‰~ 3.0‰,而在窖池底部集中在3.0‰~4.0‰;窖泥有机酸主要集中在窖池底部,乳酸含量高于己酸、乙酸、丁酸;窖池底部的Fe、Ca含量 略低于窖池上部和中部。不同酒企之间的理化指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3.
李兵  张超  王玉霞  王娟  蔡馨  杨茂  邢莲 《中国酿造》2019,38(6):7-12
中国白酒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酒曲是我国白酒必不可少的发酵剂,为白酒发酵提供必要的糖化力、酒化力和风味前体,并承载着发酵的启动和顺利进行所必需的微生物菌群和各类功能酶系。作为影响白酒品质、类型和风格的粗酶制剂,众多研究都聚焦于揭示酒曲中微生物和相关酶系的功能、作用和类群的奥秘。该文从酒曲原料、制作、发酵、成熟等工艺过程出发,阐述各工艺过程的要求和特点,分析酒曲发酵和成熟过程中各类微生物类别和作用,以及多种酶系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对大曲微生物、酶系和白酒酿造研究方面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从酱香型窖醅中筛选产酯菌株,通过筛选培养基(透明圈法)进行初筛,用指示剂法测定发酵液的总酯含量,最终选出一株产酯较高的菌株LH2,其发酵液的总酯含量达到了2.2 g/L。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菌株LH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菌株LH2发酵产物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共鉴定出21种香气成分,主要是酯类(18.70%)、酸类(2.76%)、吡嗪类(9.71%)和醇类(12.95%),并在产酯能力较强的同时也产生四甲基吡嗪等有益身体健康的物质,增加了菌株LH2在健康白酒方向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从研究室保藏的10株红曲霉菌株中筛选高产酯化酶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最适培养基进 行选择,最后对其所产的酯化酶酶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高产酯化酶菌株X1,并被鉴定为血红红曲霉(Monascus sanguineus)。 其最适产酶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70g/L,大豆蛋白胨20g/L,NaNO3 2 g/L,KH2PO4 1 g/L,MgSO4·7H2O 2g/L, 初始pH值4.5。采用最优培养基,在30℃、180 r/min条件下发酵4d,酯化酶活力为315.19 U/mL。 该酯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 25~3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最适pH值为5.0,在pH为6.0时稳定性较高;金属离子Ca2+可提高该酯化酶活性,Mg2+、Fe2+、Na+和Ag+则有 不同程度抑制作用,且Ag+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纳米增强远红外电热技术在针织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针织内裤设计为例,从柔性电热元件、服装款式、面料与色彩以及产品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出一款带有柔性电热元件、理疗控制系统的智能理疗保健与保暖功能针织内裤,并指出柔性纳米增强远红外电热技术在智能化理疗安全服装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核桃青皮为实验原料,采用醇与碱两种浸提溶剂,对核桃青皮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分析了两种提取溶剂核桃青皮提取物对DPPH·、ABTS+·、·OH及O2-·的清除率和还原力测定,并对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及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的抑制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桃青皮醇提物清除DPPH·、ABTS+·、O2-·、·OH能力均优于碱提法,清除ABTS+·、O2-·能力及还原力低于对照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核桃青皮醇提物的总酚含量较高,为36.77 mg/g,是碱提物的1.6倍。核桃青皮醇提、碱提物对链格孢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0.89±1.96)%和(50.71±1.94)%。核桃青皮醇提物在抗氧化和抑菌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在开发天然抗氧化剂和抑菌剂方面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杀虫剂虫酰肼的广泛使用,其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农药虫酰肼的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等。在介绍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方法在水果、蔬菜、水稻等农作物中的应用,并对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有助于推动农药残留检测方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红玲  姚军  刘冬  徐基艳  陈雪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0):105-108,130
以蓝莓加工废弃物果渣为原料,优化蓝莓花青素提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00 W(超声提取2 s,间歇4 s)、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20 min、乙醇体积分数70%(pH 2.5)、料液比1∶30(g/mL),花青素提取率达9.99 mg/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花青素粗提物进行成分分析,得到5种蓝莓花青素,即锦葵色素(36.26%)、飞燕草色素(24.08%)、矢车菊色素(22.08%)矮牵牛色素(12.53%)和芍药色素(5.05%)。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大蒜及黑蒜中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根据改进的Nagai法测定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水杨酸法测定羟自由基清除率,邻苯三酚法测定超氧阴离子清除率。结果表明黑蒜和大蒜多糖含量分别为98.67mg/g和50.33mg/g;大蒜和黑蒜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黑蒜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均强于大蒜,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结果表明黑蒜多糖含量大于大蒜并其且体外抗氧化能力强于大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