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木薯醋酸酯淀粉、磷酸酯淀粉和氧化淀粉的糊化性质、流变特性和凝胶强度等凝胶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醋酸酯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糊化温度与原淀粉相当,氧化淀粉的糊化温度降低.醋酸酯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糊具有剪切稀化特性,属假塑性流体,氧化淀粉糊呈牛顿流体的特征.3种变性淀粉糊的表观粘度受浓度、温度和pH值的影响,与木薯原淀粉相比,变性淀粉糊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酸碱稳定性.而凝胶强度因变性基团的不同,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铃薯淀粉(PS)及其7种变性淀粉(醋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磷酸酯双淀粉、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氧化淀粉、氧化羟丙基淀粉)在糊化温度、峰值黏度、热稳定性、凝胶性、抗剪切、耐酸性、冻融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性能差异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改性方式对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⑴羟丙基和醋酸酯改性均可降低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提高淀粉峰值黏度,增加糊液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但淀粉糊的热稳定性和凝胶性差;⑵交联改性提高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凝胶性,增强了糊液热稳定性和耐酸性,但透明度降低;⑶氧化处理降低了马铃薯淀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黏度,提高淀粉糊透明度;(4)双重改性处理的复合变性淀粉同时兼有二种单一变性淀粉的共同特性,其中:氧化羟丙基淀粉的透明度最好,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交联—羧甲基淀粉糊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制备交联-羧甲基(CCMS)复合变性淀粉,并分析了其性质,包括糊透明度、抗酸碱能力、抗老化能力、抗剪切能力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糊黏度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交联一羧甲基淀粉(CcMS)既保存了单一变性淀粉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的优点,又弥补了羧甲基淀粉(CMS)和交联淀粉(CS)各自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板栗淀粉与板栗变性淀粉性质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比较了板栗淀粉,板栗氧化淀粉,板栗羟丙基淀粉,板栗磷酸酯淀粉的主要物理性质并测定了板栗淀粉及其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和膨胀度、糊化特性等性质。结果表明:板栗淀粉经过变性后,3种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透光率上升,溶解度变大;氧化淀粉和羟丙基淀粉的膨胀度小于板栗淀粉,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度大于板栗淀粉;板栗淀粉糊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95℃的黏度与50℃的黏度以及在二者温度保温1 h的黏度值均低于板栗淀粉;板栗变性淀粉糊的热黏度稳定性和冷黏度稳定性与板栗淀粉相比变化较大;板栗变性淀粉的凝胶性和凝沉性均低于板栗淀粉,抗老化能力强于板栗淀粉。  相似文献   

5.
酯化交联淀粉反应及性质的研究(Ⅱ)——糊粘度曲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三氯氧磷变性木薯淀粉制得的酯化交联淀粉糊的粘度性质 ,如糊的粘度曲线、抗剪切和抗酸碱的特性。变性淀粉的交联度和取代度是影响其糊粘度性质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淀粉化学变性技术是目前淀粉工业发展的方向。研究了木著淀粉经三偏磷酸钠交联和琥珀酸酐酯化变性处理后高温热糊特性的变化,指出了7个反应因素(交联时间、交联剂用量、交联pH、酯化时间、酯化荆用量、酯化pH、反应温度)对结果的影响,发现变性后的淀粉高温热糊的粘度较原淀粉提高了5~10倍。  相似文献   

7.
淀粉和变性淀粉的粘度测定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糊粘度大小,性质为淀粉和变性淀粉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介绍了淀粉行业使用的各种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淀粉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李光磊 《食品科学》2002,23(4):34-37
主要研究了制备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玉米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试了其主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羟丙基-磷酸单酯复合变性淀粉既克服了单一变性淀粉的弱点,又保留了其优点。其淀粉糊的特性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蔗糖溶液的影响以及对蛋白发泡体系的影响等方面有了较为显著的改观。  相似文献   

9.
玉米淀粉磷酸酯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和三偏磷酸钠反应,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旋转粘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对生成的玉米淀粉磷酸酯的糊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通过流变学分析,测得所得变性淀粉糊均为非牛顿流体。结果表明:交联度较高时,糊的透明度低,但冻融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糊粘度大小、性质为淀粉和变性淀粉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本文介绍了淀粉行业使用的各种粘度计、粘度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对慈菇淀粉糊与马蹄、绿豆、马铃薯、豌豆、玉米和木薯淀粉糊凝沉性和冻融稳定性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条件对慈菇淀粉糊黏度和透明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慈菇淀粉糊凝沉速率较低,介于马蹄与木薯淀粉之间;冻融稳定性与木薯淀粉相似;在微酸和微碱条件下,慈菇淀粉糊的透明度下降,在强酸和强碱条件下,透明度上升;在低pH值时,淀粉糊黏度下降,pH>7时,淀粉糊黏度上升;蔗糖和葡萄糖能增大淀粉糊的黏度,也能提高其透明度,而NaCl与CaCl2对其淀粉糊黏度和透明度的作用则相反;随剪切时间延长,其表观黏度减小,这表明慈菇淀粉糊属于典型的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及流变仪对荞麦(甜荞、苦荞)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和流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荞麦淀粉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的糊化温度高于绿豆淀粉,低于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苦荞麦淀粉膨胀过程与绿豆淀粉相似,而甜荞淀粉与小麦淀粉相似;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透明性好;荞麦淀粉(甜荞、苦荞)冻融稳定性高于大米淀粉,低于小麦淀粉和绿豆淀粉;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具有较好的凝沉稳定性;荞麦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曲线符合Sisko 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的变化规律,通过乌氏粘度计测定淀粉特性粘度的变化,使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合紫外可见分分光光度计分析,表征超声处理后的马铃薯淀粉糊的性质。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超声声强的增大而减少;超声场对马铃薯稀淀粉糊的影响更大,马铃薯淀粉糊的浓度越小,特性粘度下降程度越大,超声场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特性粘度越小;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随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组成淀粉分子的单体α-D-吡喃葡萄糖在超声场中没有明显改变。超声场作用后,马铃薯淀粉糊的直链淀粉含量增大,结合键能大小分析,推断出超声场作用马铃薯淀粉糊的断链位置可能发生在糖苷键C-O上。超声作用使得马铃薯淀粉分子链发生断裂,马铃薯淀粉糊特性粘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张乾能  吴斌  宗力 《食品科学》2009,30(9):89-94
本实验以球磨粉碎后的莲子淀粉为研究对象,研究粉碎时间、淀粉糊浓度、温度对微细化莲子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莲子淀粉糊为假塑性流体,球磨时间对莲子淀粉糊的表观黏度有显著影响;莲子淀粉糊的表观黏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剪切速率越低,这种影响就越明显,但球磨时间达到96h后,浓度对表观黏度变化影响不大;温度对莲子淀粉的流变特性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加,表观黏度迅速增大,但是经过长时间球磨后的莲子淀粉糊的流变特性对温度的依赖性减小。  相似文献   

15.
质构仪测定淀粉糊糊丝长度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用质构仪测定淀粉糊糊丝长度的方法,采用拉伸测试模式以探头提拉淀粉糊,测定糊丝的拉伸特性曲线,得出拉力与时间距离的关系图,分析糊丝的形成和断裂过程,可以从拉伸特性曲线的变化判断计算糊丝的长度。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验重现性和准确性,还能从谱图获取有关糊丝提升和断裂的速率,以及淀粉糊的粘附性等信息,可以从不同于以往的方面来测定认识(变性)淀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淀粉糊在超声场中凝胶质构特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糊凝胶特性对食品加工过程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实验以马铃薯淀粉糊为研究对象,考察在超声场中,不同超声场条件、不同马铃薯淀粉糊浓度下,马铃薯淀粉凝胶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凝胶质构分析性质(TPA性质)显著改变,延长超声场作用时间和增加声强会降低凝胶的硬度值、脆度值、粘性值、胶粘性值和耐咀性值。随着马铃薯淀粉糊浓度增大,超声场中马铃薯淀粉糊凝胶的硬度值、胶粘性值和耐咀性值下降趋势变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紫薯淀粉的结构和理化性质。方法 利用碱提取法从紫薯中提取淀粉, 与普通玉米淀粉进行对比, 分别对淀粉结构(分子链结构、结晶结构等)和理化性质(透明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 紫薯淀粉直链含量(24.5%)比玉米淀粉(26.7%)低, 两者均为A型结晶结构, 但紫薯淀粉的结晶度和分子有序程度比玉米淀粉高; 紫薯淀粉糊的透明度高于玉米淀粉糊, 且随时间延长其透明度下降程度比玉米淀粉糊低; 紫薯淀粉糊不易发生凝沉现象, 但其析水率(21.4%)比玉米淀粉糊高, 即冻融稳定性弱于玉米淀粉糊; 此外, 紫薯淀粉部分结构的热稳定性大于玉米淀粉。结论 紫薯淀粉在分子链结构和结晶结构上与玉米淀粉有较小差异, 但在理化性质上与玉米淀粉差别较大, 可为其工业应用提供指导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聂卉  李辰  陈雨  刘培华  李坚斌 《食品科学》2016,37(15):19-24
利用超声波处理马铃薯淀粉糊,研究超声场下马铃薯淀粉糊流体性质及表观黏度性质变化规律。采用超声波设备处理马铃薯淀粉糊样品,用流变仪测定马铃薯淀粉糊剪切力和表观黏度,运用幂函数定律建立超声场马铃薯淀粉糊流动模型。结果表明:超声作用改变了马铃薯淀粉糊的流体性质,从假塑性流体趋于符合牛顿流体特征;作用时间和声强对马铃薯淀粉糊表观黏度影响较大,成正相关;随着超声作用时间的延长,马铃薯淀粉糊质量分数对表观黏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增加超声时间和声强可以降低马铃薯淀粉糊表观黏度,改变淀粉糊流动性。  相似文献   

19.
3种玉米淀粉的性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高直链玉米淀粉、糯玉米淀粉、普通玉米淀粉的粒度分布、糊流变、质构、冻融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3种玉米淀粉的颗粒形状差异不大。高直链玉米淀粉的粒度分布一致性较高,同样条件下糯玉米淀粉糊粘度大于其他2种淀粉,糯玉米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大于普通玉米淀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为玉米淀粉在食品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lysine rich high protein seeds of A. paniculatas (Rajgeera) are reported to contain 50–60% of waxy starch, concentrated in the endosperm. However its food related properties are comparatively unknown. In the present work, paste viscosity, paste clarity, freeze-thaw stability and effect of shear on the viscosity of A. paniculatas starch paste have been studied and compared to corn starch. Also included are the stability of Rajgeera starch paste under pressure cooking (30 min, 15 lb pressure) and acidic conditions (pH 6.98—1.76). Rajgeera starch was found to have a higher paste viscosity, lower paste clarity and high freeze-thaw stability than corn starch. Both Rajgeera and corn starch underwent thinning on being subjected to mechanical shear. Rajgeera starch withstood pressure cooking conditions admirably, but was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acidic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