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8,(1):18-19
伴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消费者更加注重养生之道,因此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因此,广大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添加剂,有些人片面地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引起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分析食品与食品添加剂的区别,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也指出未来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 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在第四章以立法的形式,强化了对食品添加剂的严管与规范。近年来,由于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食品添加剂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和基本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工艺中所起的作用,许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误解,误将部分食品安全事件起因归于食品添加剂。使  相似文献   

3.
食品添加剂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形等感官品质,以及防腐保鲜,延长食品的贮存期。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产生很深的误解,同时,也有一些企业违规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实际上,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由于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引起的,没有一起是由于食品添加剂引起的。只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安全的。本文列举并分析了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和根源,详尽介绍了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法规和标准要求,对食品行业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提到近期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国家高级营养师、康宝莱高级产品培训主任周圣芝认为,长期以来,公众可能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食品添加剂。而一些报道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其实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过量食用是不  相似文献   

5.
最迎阜阳出现“毒奶粉”事件使食品安全再次成为全国舆论焦点。为此,回顾近年来卫生部对食品安全事件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食品安全虽与食品添加剂有一定关系,但真正不安全因素并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为保证食品添加剂使用安全,各国均有一整套严密审批制度,当新的不利因素发现时,都会及时将其从名单中删除,包括FAO/WHO及美国、日本等国,因此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名单是安全的。此外,随着新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参与,未来的食品添加剂将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邱丽丽 《中国食品》2011,(12):36-37
近段时间以来,"牛肉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因"病灶"与其含有的一些添加物有关,一些消费者将矛头指向食品添加剂,认为食品添加剂是"罪魁祸首"。随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大范围使用,"什么才能吃"颇令消费者头疼。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内外即食食品食品添加剂所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中非法使用和滥用添加剂的问题, 即食食品的多种配料, 添加多种添加剂因而存在着潜在着安全隐患, 以及即食食品生产中使用添加剂监管的难点进行分析, 提出即食食品生产中使用添加剂监管相应对策, 以危害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卫生控制体系的理念, 在即食食品生产中建立HACCP体系, 对于有效降低即食食品中添加剂的危害, 保障即食食品食安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吊白块、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加上某些厂家的误导,使许多消费者认为食品中有添加剂,都是有害的,都会致癌等。现从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人手,阐述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并阐释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的区别,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食品添加剂,最后提出规范市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的灵魂,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并由此而引发的把“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安全最大威胁”的错误观点,致使广大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很大误解。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工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但是近年来出现的“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中国出口食品屡因使用违禁添加剂或超量使用添加剂被通报甚至遭遇退货的种种事件表明,食品添加剂在给食品工业和人类生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对消费者造成了很大困扰。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由于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甲醛啤酒、雀巢奶粉的碘超标等事件触动了消费者敏感的神经,食品添加剂成为人们茶前饭后的热门话题,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出现苏丹红、亚硝酸钠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探讨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分析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现状和几种致癌添加剂的致癌原因,并提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和建议。只有建立完整的食品添加剂安全体系和评价体系,提高现有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无毒,并规范使用时的标准,控制摄入量,才能真正地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3.
《福建轻纺》2014,(11):14-15
现代生活给人们提供了数不胜数的食品种类,公众对食品的营养、品质和美味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在一些"明星食品"受捧的光芒背后,食品添加剂扮演着改善食品品质的决定性角色。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拷问的同时,食品添加剂被公众认为是多起食品安全事故的罪魁祸首。那么食品添加剂究竟是何物?与食品安全问题有何等关联?下面就来掀开它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目前,婴幼儿食品中违规使用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依然存在。为建立合理的添加原则,保障产品的质量,减少因滥用食品添加剂所致的健康危害,国际组织和我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际和国内涉及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概况,并对我国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旨在对我国婴幼儿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重要辅料,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品味到的各种花色品种的美味食品,或多或少都有食品添加剂的功劳,它不但可以改善品质、延长食物保存期,还能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营养成分.但是近几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让消费者谈“添”色变,这种非法行为让食品添加剂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本文就食品添加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凌点 《烹调知识》2011,(11):79-79
提到近期国内发生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国家高级营养师、康宝莱高级产品培训主任周圣芝认为,长期以来,公众可能混淆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界限,将非食用物质如孔雀石绿、苏丹红等都称为食品添加剂。而一些报道将添加非食用物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归结为滥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其实食品添加剂只要不过量食用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而目前国内发生的这些食品安全事故都是因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而导致的,这跟正常的食品添加是两码事。周圣芝列举了5种最易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食品。  相似文献   

17.
近段时间,关于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为了了解我市市场上出售的膨化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我们在上海某大型超市开展了针对64种膨化食品的调研,根据《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分析其配料表中各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膨化食品于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正在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处境。一方面,因几次较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均与添加剂有关,人们谈添加剂而色变,对其产生了排斥心理,只要看到产品说明上有添加剂字样,就可能放回货架,如果哪个产品说了无添加剂、纯天然,消费者则会在自身能接受的价格范  相似文献   

19.
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近年来因食品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数人对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认识不清甚至概念混淆,因非法添加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极少从食品技术伦理方面来归因剖析。对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引起的安全问题从人类对技术认识不足、技术活动价值和技术的负面价值三个技术伦理方面进行归因剖析,提出相应的树立正确的技术伦理观、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加强正确的技术价值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食品工业中,需要添加各种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帮助食品更好地应对制造、加工、储存和运输等流程。如果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相关食品安全问题。茶多酚是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因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良好的抗氧化性,对人们的健康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就茶多酚的特点、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在多种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