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分析了升平煤矿选煤厂煤泥粒度组成,发现浮选入料中高灰细泥含量高,增加了煤泥脱水的难度。在论述颗粒直径与浮选特性、药剂消耗关系的基础上,对选煤厂浮选精煤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说明细粒煤对浮选精煤污染严重。浮选入料细粒煤泥过多造成了选煤厂滤饼水分、滤液浓度高,煤泥水性质恶化,过滤机吸料差,处理能力低,并针对上述问题,将原有PG78-8圆盘真空过滤机更换为GPJ-96加压过滤机对选煤厂进行了改造。改造完成后,GPJ-96加压过滤机的入料质量分数和滤液质量分数均低于PG78-8圆盘真空过滤机,且滤饼质量分数远大于PG78-8圆盘真空过滤机,可见GPJ-96加压过滤机煤泥压滤效果较好;GPJ-96加压过滤机的固体产率由原来的61.53%增加到67.06%,脱水率由原来的92.34%增加到94.86%,降低了循环水浓度,有利于生产的稳定进行。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唐家河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水采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矸煤泥水灰分高于原生煤泥灰分,直接进入浓缩机会造成精煤损失,降低尾煤灰分;进入中煤和矸石段的悬浮液较多,悬浮液中-0.3 mm粒级未得到有效分选;浮选尾矿灰分高于压滤煤泥灰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直接进入浓缩机是造成唐家河选煤厂尾煤灰分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导入浮选系统,在浮选机原有一、二室通道基础上增加通过面积,即一、二室小流量短路改造,实现了尾煤灰分、精煤产率和入浮煤泥量的提高。改造后,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情况下,唐家河选煤厂浮选尾煤灰分提高了7.28%,每年增加精煤销售收入555.98万元。  相似文献   

3.
骆驼山矿选煤厂为了改善浮选系统工艺效果,对生产系统多个环节进行了改造:将原设计的煤泥离心机离心液改入到精煤磁选机尾矿桶;用叠层筛替换原有的振动弧形筛,有效控制了浮选入料粒度上限;设置多个浮选入料稀释水补加点,降低入浮矿浆浓度,并自行研制了微量加药阀、消泡器、均质器等;优化改进后浮选入料浓度降低了20 g/L,浮选指标稳定性提高了10%,浮选精煤水分降低了2个百分点,精煤销售合格率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平朔一号井选煤厂细砂岩含量高造成的浓缩机压耙,滤饼变薄,加压过滤机处理能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分析分级旋流器底流和溢流的粒度组成,说明旋流器底流粒度较粗,灰分较高,导致精煤“背灰”,影响精煤质量;溢流粒度较粗,灰分较低,导致溢流跑粗量大。通过增加一期、二期工程和粗煤泥分选、回收系统对煤泥水系统进行改造。一期工程中,煤泥入浓缩机前回收细砂岩;二期工程中,将煤泥中细砂岩分离出来,煤泥和细砂岩采用两段浓缩两段回收。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分析,改造后浓缩机入料中高灰细砂岩数量减少,减轻了浓缩机负荷,保证了加压过滤机、浓缩机的稳定生产;避免了细砂岩对精煤的污染,提高了精煤产率,优化了产品煤质量;选煤厂每年多产精煤86.49万t,年销售收入增加4.63亿元;节省了维修成本和材料成本,减轻了员工劳动量,增加了选煤厂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三选煤厂煤泥水难以沉降问题,进行了煤泥性质和煤泥絮凝沉降的试验研究,得出了煤泥水沉降规律。煤泥性质研究表明:选煤厂一段浓缩浓缩效果不理想,一段浓缩溢流中含有大量细泥,该部分水作为循环水使用不合理,严重影响选煤效果。煤泥絮凝沉降试验表明:浓缩机溢流煤泥水质量浓度低于60 g/L时,沉降速度较快,澄清区高度较大;将旋流器溢流质量浓度配制为73 g/L,聚合氯化铝铁(PAFC)用量6 mL,聚丙烯酰胺(PAM)用量15 mL,加入凝聚剂30 s后再加入絮凝剂,沉降区高度最大,煤泥沉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淮南矿业集团潘一选煤厂浮选煤泥水中小于0.03 mm细煤泥量大、灰分高的情况,在技改工程中采用了一种典型煤泥水流程,即脱泥浮选、浮选粗精煤再精选、两段精煤泥弧形筛串联脱水、循环水和滤液再次净化联合流程;生产试验数据证明了该流程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田庄选煤厂存在的煤泥产量大、压滤和干燥系统生产能力紧张、煤泥运销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对现有煤泥水系统工艺增加深锥浓缩机作为一段浓缩,中矸磁尾、TBS尾矿和浮选尾煤一起先进入深锥浓缩机,深锥底流采用弧形筛+高频筛+离心机脱水回收,深锥溢流、筛下水和离心液再去二段浓缩的改造方案;分析认为,方案实施后可实现煤泥减量的目的,保证选煤厂正常有序生产,有利于提高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亿成选煤厂难浮煤泥浮选效果,分析了亿成选煤厂3号煤泥的矿物成分、煤质特性以及可浮性规律,通过煤泥浮选试验确定最佳浮选条件。结果表明,煤泥中Si O2和Al2O3含量分别为60.01%和25.14%,影响煤泥浮选效果。煤泥中0.074 mm为主导粒度级,占物料的51.11%,加权灰分为38.84%,说明该煤泥中高灰细泥含量较多,为难浮选煤泥。捕收剂柴油用量270 g/t,起泡剂仲辛醇用量60 g/t,浮选入料浓度120 g/t,叶轮转速1 750 r/min,充气量0.19 m3/(m2·min),刮板速度15 r/min,刮泡时间2 min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浮选精煤产率可达34.57%,灰分为10.5%,符合出厂精煤灰分指标的同时提高了精煤产率。  相似文献   

9.
石后盛 《洁净煤技术》2012,(3):24-25,43
分析了新阳选煤厂二期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浮选入料跑粗,对分级浓缩旋流器组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实践证明,通过煤泥水系统的改造,浮选入料+1 mm质量分数由原来的10%以上降至1%左右;2325溢流+0.5 mm质量分数小于5%,底流-0.25 mm质量分数小于20%。2330分级浓缩旋流器底流灰分9%~11%,有效改善了原有工艺的不足,解决了浮选入料跑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煤泥水浓度是影响脱介效果和精煤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指导分选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选煤厂煤泥水浓度偏高情况为例,分析了高频筛回收效果差、絮凝剂添加不科学、浓缩机溢流大、重介系统筛板、筛篮跑粗等因素是影响煤泥水浓度偏大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控制浓缩机溢流电流在280~310 A,絮凝剂配制成0.1%溶液;降低设备底煤厚度等技术方案。改造后,选煤厂煤泥水质量浓度低于13 g/L,提高产品产率,实现节能降耗,提高选煤厂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供水的水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红振  刘汉湖 《净水技术》2005,24(4):56-58,76
介绍了我国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污染、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给水处理现状。指出了城市供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质保障,重点论述了供水水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浅论中水回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中水回用作了介绍,井指出其对缓解供水紧张和节约水资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叙述水的基本性质后,较详细介绍了水的活性化和活性水的特征及制备方法,指出活性水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高质量的水。  相似文献   

14.
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油田采出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注入水水质标准,通常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详细介绍了目前这两种处理技术在国内外油田的具体应用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在常规油田、稠油油田、低渗透油田和聚合物驱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最后,对未来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顾振国 《净水技术》2003,22(5):20-22
该文介绍了具有120年供水历史的上海杨树浦水厂的创建和发展、供水现状与技术管理,以及为提高水质和供水可靠性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资源是制约非洲干旱地区新建炼油厂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节水、用水,是炼油厂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通过对炼油厂取水、净化水、循环冷却水、除盐水、污水处理及污水回用水系统设计的分析,总结了炼油厂水系统的设计方法、节水思路和措施,对类似干旱地区炼油厂工程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东  陈荔 《化肥工业》2000,27(3):30-32
概述了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及根据不同用户对水质的要求采用软化水工艺和除盐水工艺进行水质处理,实现分质供水,并介绍使用情况和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生活饮用水安全法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饮用水安全法是美国最重要的供水法规,本文概述其内容纲要,并对有关条款的社会,经济影响等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茂名市主要潜在中水用水对象,并根据茂名市第一污水厂处理规模和出水水质情况,结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探讨了适合茂名市的中水水质标准,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顾振国 《净水技术》2006,25(6):1-2,63
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因为水价的高低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根据我国的国情,城市供水水价的改革不适于所有成本都进入到供水价格里面,其部分支付责任仍应由政府承担。该文用公共产品理论对此作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供水企业按全成本核算的理由,并提出城市自来水供水价格的形成体系可由三部分组成的思考方法和关注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