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港口航道的泥沙骤淤特征对海港建设及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台州市头门港区进港航道试挖槽回淤监测的基础数据,研究开敞海域航道开挖后的回淤过程特征。结果表明:台风期间试挖槽被浮泥淤平;台风后5个月,试挖槽内浮泥逐渐压实、槽内高程逐渐下降。台风作用下高含沙量水体是港区航道淤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极端台风天气下,台风浪可能会造成海湾泥沙大幅起悬,从而引起湾内深槽骤淤。以浙江中部三门湾为研究对象,建立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泥沙冲淤数学模型,研究猫头深潭在台风“烟花”过境期间可能产生的泥沙骤淤风险。经验证,数学模型较好地复演了“烟花”台风过程中的风暴潮与台风浪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台风浪作用下,下洋涂南侧浅滩及猫头深潭南北侧浅滩的含沙量均有明显增加,局部可增加至无浪情况下的3倍以上,“烟花”台风使猫头深潭最大淤积达0.15 m。台风浪导致的含沙量增加是三门湾深潭骤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回淤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伶仃洋水沙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依据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试挖槽现场实测的17组水下地形资料,并结合γ-射线密度仪在试挖槽基槽及边坡进行的浮、淤泥重度探测结果,对试挖槽的泥沙回淤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试挖槽回淤的速率变化及分布特征,明确了稳定边坡的坡比,区分出槽内浮泥层和淤泥层的厚度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还分析了洪水和台风对挖槽回淤的不同影响,指出由枯转洪的首场洪水会明显增加淤积.另外,还对3种不同频率超声测深的对应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多波束与低频测深仪所测数据之间存在0.30 m的水深差值,与现场实测的浮泥厚度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珠江口崖门出海航道骤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门航道位于黄茅海海域,针对该水域风浪、水流、地形及泥沙特点,从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出发,导出估算挖槽回淤的计算公式;根据实测资料和潮流数值计算决定其中主要参数;根据1990年崖门试挖槽回淤资料确定公式中待定的综合系数.在此基础上估算极端水文条件下不同方案的回淤强度与回淤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崖门出海航道及其所在水域目前基本处于平衡微淤状态;台风、大潮、大汛同时作用下航道有较大淤积;西航道在大风浪作用下的回淤比东航道要大得多,这在航道选线时应予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5.
河道疏浚回淤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为基础,对河道挖槽疏浚回淤过程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模拟。模型考虑了河道的横向展宽,先模拟出一条概化的稳定平衡河槽,再模拟开挖后的回淤过程,因而挖槽回淤模拟排除了挖槽外的其它因素影响。对于本文中的概化河道,得出了开挖后的回淤量与淤积分布规律。挖槽河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比原平衡河道较窄深的断面形态,说明挖槽疏浚对河道输沙和洪水灾害防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
以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为基础,对河道挖槽疏浚加淤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模拟。模型考虑了河道的横向展宽,先模拟出一条概化的稳定平衡河槽,再模拟开挖后的回淤过程,因而挖槽回淤模拟排除了挖槽外的其它因素影响。对于本文中的概化河道,得出了开挖后的回淤量与淤积分布规律。挖槽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比原平衡河道较窄深的断面形态,说明挖槽疏浚对河道输沙和洪水灾害防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7.
ADCP在泥沙扩散测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弄清广州港南沙港区航道试挖槽上游采沙船作业产生的泥沙扩散对试挖槽泥沙回淤的影响,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采用ADCP对采沙船作业引起的泥沙扩散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资料分析,采用ADCP进行施测分析是完全是可行的,不仅对挖沙施工影响(吸沙和洗沙)产生的泥沙扩散进行了从点、线和面全方位进行了的定性和定量跟踪测量,而且提高了精度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3、1988、2004和2011年4个典型年份水下地形数据,综合分析了台州浅滩及邻近海域近30a来岸线和海床演变的特点,并分析了其冲淤的主要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台州浅滩及邻近海域海床整体上较为稳定,目前呈微冲态势;台州浅滩淤涨速率加快;浅滩前沿海域及口门附近深槽冲刷加剧。由于长江入海泥沙的减少,台州湾两岸促淤围涂工程对泥沙的拦截、岸线缩窄后束水作用引起的挟沙能力加强、龙口闭气取土工程对中、低潮滩泥沙的利用,是台州湾目前呈微冲态势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人工促淤和围涂工程是台州浅滩淤涨加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弯曲河道挖河疏浚效果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针对黄河利津至渔洼河段,就不同挖河方案的回淤过程和挖河效果,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进行了模拟研究,河道挖槽疏浚回淤过程一般规律的模拟结果与河工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挖槽后上游有较大冲刷,挖槽段回淤较快。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挖槽疏浚增加了河道输沙能力,降低了洪水位。挖槽横断面面积一定时,存在一个使挖槽淤积比最小的最佳挖槽形状。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弯曲型河道挖河减淤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概化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不同挖槽尺寸及水沙条件下黄河下游弯曲河段的疏滩挖槽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一般情况下,挖槽尺度越大,挖槽上游流速增幅、控槽段流速减幅、溯源冲刷量、挖槽回淤量越大,但挖槽回淤率及挖槽效率却不是随着挖槽尺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对于本次试验条件而言,当挖槽河相关系处于5-8之间时,挖槽效率相对较高。在挖槽尺寸一定的情况下,流量的增加或含沙量的减小将导致挖槽上游段溯源冲刷量的增加和挖槽回淤量的减小,而泥沙粒径的减小有利于促进溯源冲刷的产生,并抑制回淤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瓯江口拦门沙在自然状态下、一期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泥沙回淤情况,分析表明影响拦门沙回淤的主要因素为周边滩面上的风浪掀沙和上游洪水来沙.在泥沙回淤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研究了拦门沙航道二期整治工程效果,预测了正常水文条件下的泥沙回淤及台风期骤淤.整治工程具有减少风浪掀沙和归顺水流等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正常水文条件下减淤幅度为14.1%~23.1%,台风期减淤幅度为23.3%~35.7%.  相似文献   

12.
陆永军  季荣耀  左利钦  黄健维 《水利学报》2007,38(12):1426-1436
正在建设中的我国钢铁基地曹妃甸的前沿深槽属于典型的海湾型潮汐通道,潮流在深槽内基本为东西向的往复流,是维持深槽水深的主要动力;其泥沙的运动受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风浪掀沙作用对含沙量场影响明显。针对这类海湾型潮汐通道的波浪、潮流、泥沙及海床演变的特点,建立了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并进行了2006年冬、夏季大小潮潮流、泥沙的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本海域潮位及15条同步垂线流速、流向、含沙量过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矿石码头港池前沿计算的冲淤厚度及其分布趋势与实测值接近。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曹妃甸深水港开发引起甸头以南深槽、老龙沟深槽、各港池的流速变化及港池航道内的回淤和台风暴潮引起的骤淤等问题,为论证沿海潮汐通道的保护利用以及港口工业的发展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江苏东台潮滩下部沙纹形态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潮滩下部水深、流速、沙纹形态的观测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沙纹形态特征及其与潮汐水动力条件、沉积物粒度间的关系。并建立了地貌动力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沉积物粒度和不同水深变化条件下沙纹尺度(波长、波高)的变化和沙纹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潮滩表面主要形成尺度较小的不对称沙纹,其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流速和沉积物粒度,在一定范围内,流速越大,沉积物颗粒越细,沙纹尺度越大。在一个潮周期内沙纹形态经历以下过程:平底→不对称性指示涨潮方向的沙纹→平底→不对称性指示落潮流方向的沙纹。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半经验公式对浙江苍南淤泥质海域开挖式港池和外航道进行回淤计算,计算显示,港池和外航道的年回淤量约占疏浚开挖量的13.5%,1次台风的骤淤厚度均在50 cm之内,台风过后3.5万t级船舶可以正常出入,表明苍南海域具备建港条件。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全沙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正交坐标系下,建立了能较好拟合长江口边界的平面二维潮流和全沙数学模型。应用1996年洪、枯两季大、中、小潮水文泥沙资料和1995年、1996年地形及8310和8615台风暴潮引起的南北槽淤积资料,对长江口的潮位、流速、流向、含沙量特别是南北槽的地形变化和航道回淤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全沙数学模型较好地复演了长江口流场、含沙量场和地形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综述评价,认为河口滩涂利用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滩涂围垦使得工程水域的水动力环境发生改变,迫使原有的河床稳定状态重新调整;大量的泥沙淤积导致陆域向海发展,海岸发生改变,导致潮滩失去对潮能的存储与耗散作用,改变潮汐范围;大规模的围垦也会使河口缩窄,破坏滩涂的湿地形态,导致河流的行洪能力可能降低,使周边城镇易受洪涝灾害。提出应将滩涂利用对水动力、河口岸线变化和防洪御潮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以指导滩涂的高效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流泥是滨海潮滩表部沉积的超软淤泥性土,其孔隙比大于2.4,含水率大于85%。流泥的目力鉴别可从颜色、形态、手感、刀切反映及形变等方面进行判断。流泥强度极低,采用柱状透明采泥器可获取流泥样品及其沉积厚度。通过对流泥的沉积特性分析,流泥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具有明显减小的特点,含水率和重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半对数关系,浙江滨海流泥的粒径均小于0.1 mm,中值粒径一般为0.005~0.009mm。  相似文献   

18.
张锡涛 《红水河》2012,31(5):36-40
基于典型潮滩剖面高程重复测量及沉积物取样数据,分析了某丁字湾沿岸潮滩短期演化特征和沉积物运移趋势。结果表明,在1个月的时间内,该区潮滩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局部略有弱冲淤现象。GSTA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潮滩沉积物以缓慢向海搬运为主,局部泥砂有往复运动和淤积现象,长期潮滩表现为弱侵蚀状态。  相似文献   

19.
近十年来台风诱发长江口航道骤淤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诱发航道骤淤已成为长江口航道淤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定程度上威胁长江口航道的安全运行和上海国际航运事业的发展。根据现场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近十年来多次台风期长江口北槽航道骤淤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了台风诱发北槽航道骤淤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并提出了防治航道骤淤的有关建议。结果表明,每年台风造成的航道骤淤量在200~800万m3左右,对航道年回淤总量的贡献率在4%~50%之间不等;航道骤淤程度会随航道维护水深的增加而有所增强;航道骤淤分布呈时间和空间均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析还表明,台风诱发北槽航道骤淤分布与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建设引起的水沙动力和河床环境变化是相适应的,而较大的航道骤淤量还与台风期间泥沙来源种类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