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三线添纱衬垫组织中常见的毛圈倒向不一致问题,从纱线内部扭力矩对毛圈形状的影响,毛圈弯曲成形半径与纱支直径的关系以及毛圈惯性矩等方面进行毛圈同向性分析。并从纱线自身质量和织造工艺的设定上来解决毛圈同向性问题,大大提高了面料的外观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东宁  周启飞 《印染》2007,33(21):21-22
以涤纶纤维为纱,棉纤维为毛圈纱,采用先印花后拉毛圈的方法,实现了较为明显的朦胧印花效果。对朦胧印花前处理、印花、毛圈梳理等工艺及主要工序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粘锦混纺针织物溢流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於琴  曹红梅 《印染》2011,37(10)
阐述了粘锦混纺针织物的前处理和溢流染色工艺,认为染浅色织物,可以选择M型、B型活性染料或毛用活性染料进行一浴法染色;中深色品种则采用活性/弱酸性(或中性)两浴法染色工艺.对这类织物染色常见的色花、两相不匀和擦伤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牛仔成衣涂料浸染前处理、染色等工序,优化了阳离子化预处理工艺和涂料浸染工艺的工艺参数,对前处理及染色过程易发生的染色不匀、色点、染色过深或过浅等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涤棉毛圈针织物在染色过程中容易产生花毛,经多次试验 ,找出了解决染色过程产生花毛的办法。①织物规格:圈纱采用18特普梳棉纱,底纱采用9特/36F涤 长丝,在意大利ORIZIO双面大圆机上织造。②染色设备:德国Thiesece-softplus140染色机③工艺:  工艺流程:原坯布煮漂一浴处理(110℃30min)水洗 酸洗水洗染色水洗皂洗水洗。涤棉毛圈针织物进染色机前认清倒顺毛,为保证染色后毛 圈方向的一致性,须逆毛进染色机。下表是染色机不同喷嘴大小、循环泵速度,绞盘速度及染 色浴比对布面花毛及匀染性的影…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幅前处理、涂料数码印花对棉锦弹力罗马布进行染整加工处理,解决了绳状前处理毛羽多、鸡爪痕多、幅宽不稳定的质量问题;克服了活性墨水、酸性墨水数码印花棉锦织物不能同步上染、印花部位有白点的缺陷。该工艺生产的棉锦印花罗马布花纹清晰、色彩饱和度高、色域广、布面折痕小、毛羽少、门幅整齐、产品质量稳定,且加工过程高效低耗、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大豆纤维/竹纤维混纺织物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纤维 /竹纤维混纺织物前处理采用酶退浆、H2O2 漂白,染色工艺采用Cibacron染料溢流一浴染色,通过对前处理的方法和染色进行分析,给出了助剂的用量、染色温度、时间等工艺参数;并就染色中常见的色花、色点、两相不匀、折皱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弹鞋材的前处理、染色、后整理等加工工序进行了分析,并制定出了合理的加工工艺,解决了高弹鞋材的防缩、透染及橡筋的染色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产高品质、精美的但价格又低廉的毛圈织物需要有特殊的专业技能。只有当各个不同的工艺参数相互间设置正确才能生产出吸水性强的高品质毛圈织物,这些工艺参数包括经纬纱密度、织物组织结构、毛圈高度、毛圈形成过程和花纹设计、原料和纱线结构,以及染色和整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
赵艳艳 《棉纺织技术》2007,35(12):46-47
为解决CJ 7.3 tex品种毛羽多、织造过程中开口不清的问题,对浆料配方和HS20-Ⅱ型浆纱机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并对ZA205i型喷气织机的开口时间、引纬时间、后梁高度等上机工艺参数进行了调整.通过确定合理的浆纱工艺路线,织造采用早开口、晚引纬、高后梁的工艺配置,减少了断经,提高了织机效率.  相似文献   

11.
孙喜英 《上海纺织科技》2012,40(1):46-47,57
服装面料质量受原料、纱线、印染等各环节的影响,其中纱线影响较大。文章从纱线毛羽对机织物布面效果及对印染质量的影响出发,分析了在机织各工序中纱线毛羽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并减少纱线毛羽的有效措施,以期提高织造效率,提高服装面料质量,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范艳林 《印染》2008,34(4):23-24
采用CN型无碱活性染料,对无缝内衣产品进行一浴法染色.比较了传统二浴法工艺与一浴法工艺的染色处方、工艺流程以及加工成本,并统计了一浴法染色后的织物尺寸和色牢度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一浴法染色不仅可以达到快速染色的目的,而且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成纱毛羽多而长且分布不匀,会影响织造工序产质量及成品匀染性。减少纺纱毛羽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点应在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再及前纺工序和原料。根据实践分析了毛羽形成原因,提出了减少毛羽的一些办法,并通过生产实例进行验证。加深了毛羽与加捻元件、集合器、络筒工序等关系的认识,认为机件同一性、管理规范化是减少毛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陈丽  文卓 《针织工业》2020,(4):37-40
布面毛羽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导致染整品质问题,很多针织物前处理加工时必须先去除毛羽。采用数字图像处理的织物光洁度评价体系评价布面毛羽,通过研究烧毛机火口距离、火焰强度、运行机速、烧毛方式4个参数对烧毛前后毛羽级别差、手感、胀破强力的影响,确定烧毛工艺参数与毛羽级别差关系,同时讨论不同毛羽级别差和损耗率之间关系。结果表明,毛羽级别差和火口距离、火焰强度、运行机速、烧毛方式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涤纶织物手感、胀破强力主要受烧毛方式和火焰强度影响,毛羽级别差和损耗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根据成品要求毛羽及坯布原始毛羽评估工艺损耗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Cibacron FN系列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性能进行了系统实验,探讨了大豆纤维变性浴染色的基本染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一氟均三嗪及改良的乙烯砜型双活性基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最佳的变性浴染色pH值为3~4,续染时间为60min,染色温度为70℃,对大豆蛋白纤维采用活性染料变性浴的染色方法,可明显提高得色量和固色率,染色残液的色度明显减少。选用合适的固色剂固色后,可获得与碱性浴相当的色牢度,并有较好的染色重现性。  相似文献   

16.
蒋家云 《印染》2011,37(22)
气流染色浴比小,少许的液量变动就可能带来较大的浴比波动,进而影响染色质量.通过分析气流染色中染浴的构成、织物入缸前与入缸时的液位控制、浴比的计算方法和影响浴比波动的因素,提出如何防止浴比波动,精确控制浴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缩短聚乳酸(PLA)/羊毛混纺织物的染色工艺流程,采用一浴法染色。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纤维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聚乳酸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以100~110℃为最佳,染浴pH对上染率影响不大;而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羊毛上染率增大,染色温度为100~110℃、pH为4~5时染色效果较好;聚乳酸/羊毛混纺织物分散染料一浴法染浅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浴pH=5左右,染色温度100~110℃,保温时间40 min。  相似文献   

18.
芳砜纶防护面料的开发与生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了采用芳砜纶纤维开发生产防护面料的生产工艺.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染色和织部工艺,解决了芳砜纶纱线刚性大、毛羽多、具有弹性等给染色、织造带来的技术难题,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9.
PET/CDP交织物一浴一步法染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葛军力 《印染》2002,28(1):16-18
为防止染色过程中容量造成染料沉淀所带来的质量问题,对PET/CDP双组分织物采用分散/阳离了染料一浴一步法染色技术,取代了二浴法或一浴二步法染色。对PET/CDP分子结构、染色特性、染色条件、染整工艺进行了讨论。实践证明,一浴一步法双染,其应用技术安全可行,降低成全。  相似文献   

20.
张宇  唐淑娟  宋晓峰 《丝绸》2007,(4):22-24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碱性浴、变性浴染色原理和工艺,测试了纤维染色后的上染率和固色率。测试结果表明,变性浴染色工艺不但提高了染色质量,简化了染色工艺,而且提高了染料利用率,减少了污水排放量,更适合于大豆蛋白纤维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