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溶氧调控策略对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发酵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研究了发酵过程中溶氧调控策略对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影响.在7.5 L发酵罐中,首先考察了不同通气量对菌体生长、威兰胶浓度、葡萄糖消耗、威兰胶黏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为1vvm时,有利于威兰胶浓度的提高.通过研究不同供氧水平对威兰胶发酵的影响,发现较高的溶氧水平有利于威兰胶的合成,但是不利于威兰胶黏度的提高.因此提出了低供氧-中供氧-高供氧、高供氧-中供氧-低供氧2种不同溶氧调控策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供氧-中供氧-低供氧策略,能够使威兰胶浓度达到25.4 g/L,葡萄糖对威兰胶的转化率提高到0.51g/g,威兰胶黏度达到2.700 Pa·s.  相似文献   

2.
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7.5L发酵罐上考察了Alcaligenes sp.NX-3产威兰胶的发酵工艺。选用葡萄糖为碳源,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初糖浓度下的细胞比生长速率和产物比合成速率,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方式对产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分批补糖发酵工艺,威兰胶产量较分批发酵提高了13.6%,而且有效地缩短了发酵周期。在50L发酵罐上进行补料分批发酵放大实验,威兰胶产量高达27.0g/L,葡萄糖转化率由初始的44%提高到54%。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革兰氏阴性棒状杆菌(Sphingomonas sp.)生产的发酵过程,对该菌发酵生产威兰胶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该菌株在7 L发酵罐中菌体生长、威兰胶合成和氮源消耗动力学数学模型。实验和模型数据的比较结果证明,该模型计算值与实际结果拟合良好,为其应用在威兰胶的放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环氧氯丙烷(EPC)为交联剂,对威兰胶进行交联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制备交联威兰胶的最佳条件为:EPC添加量12μL/g、反应pH值8.0、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h。研究表明,在pH为2~12条件下威兰胶和交联威兰胶都有很好的耐酸碱性,但交联威兰胶相较于威兰胶有更好的黏弹性、耐盐性,对威兰胶和交联威兰胶进行高温处理发现交联提高了威兰胶的耐温性。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交联加强了威兰胶溶液的网络状结构。这些性质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交联威兰胶在食品工业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了发酵液中威兰胶在乙醇溶剂作用下的沉淀行为,分析了乙醇质量浓度、pH值、盐离子种类和盐浓度等因素对威兰胶沉淀效果的影响,以及对沉淀物最终产物流变学性能的影响。确定威兰胶的最佳沉淀条件为:当添加2.5mol/LCaCl2溶液使威兰胶发酵液中的最终电荷浓度达到0.1mol/L,pH调至2.0,乙醇质量浓度为37.6g/dL时,可以有效沉淀分离得到威兰胶,收率为92.5%,并保持良好的流变学性能,比对照条件下的乙醇用量节省了73.3%。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性蛋白酶法制备低蛋白威兰胶的最佳工艺及对威兰胶样品性质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中性蛋白酶对威兰胶样品的最优除蛋白工艺。结果表明,当威兰胶浓度1%、温度50℃、p H6.5、酶底比1m L/g时,水解威兰胶样品6h获得65.3%的最高威兰胶蛋白质去除率;另外,比较了酶处理前后威兰胶样品的各组分含量和表观粘度,结果发现,中性蛋白酶降低了威兰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多糖含量,并保持了威兰胶的高粘度特性。因而,中性蛋白酶法是制备低蛋白、高品质威兰胶产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魔芋胶/威兰胶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魔芋葡甘聚糖(KGM)和威兰胶(WG)为基材,制备了一系列复合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魔芋粉和威兰胶复合溶液浓度、WG/KGM比例、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对复合膜的制备及复合膜透明度、水溶性、水蒸汽透过系数等性能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KGM、脱乙酰KGM(da-KGM)与WG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膜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溶液浓度0.6%,WG/KGM比例2∶8(g/g)、烘干温度70℃、烘干时间7 h。KGM(daKGM)和威兰胶分子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da-KGM和威兰胶分子间比KGM与威兰胶间的氢键更多,相互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Bacillus cereus CZ生产亮氨酸氨肽酶(LAP)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阿拉伯糖最利于LAP生产,D-半乳糖和乳糖也有较好效果,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或碳酸氢钠则强烈抑制LAP产生。L-阿拉伯糖和单糖混合、乳糖或半乳糖与葡萄糖混合均大大降低LAP产量。乳糖、葡萄糖有利于细胞生长。2%的乳糖、半乳糖或阿拉伯糖作为碳源,发酵48 h时LAP产量并没有达到最高。对于三种糖代谢酶,β-半乳糖苷酶受乳糖强烈诱导,D-半乳糖则强烈抑制该酶的活性,半乳糖激酶受D-半乳糖强烈诱导。L-阿拉伯糖异构酶受L-阿拉伯糖强烈诱导。当L-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的浓度为4%时,LAP产量达到最高。胞外半乳糖激酶随D-半乳糖增加而降低,而胞内正好相反。L-阿拉伯糖异构酶活性随L-阿拉伯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当L-阿拉伯糖为4%时,LAP产量在发酵56 h达到最高,但在半乳糖为4%时,LAP产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了纯化海带褐藻糖胶及研究褐藻糖胶结构,利用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分离海带褐藻糖胶粗品,得到LP-1、LP-2、LP-3和LP-4 4个组分,通过Sephadex G-150凝胶柱对硫酸根含量较高组分LP-2、LP-3和LP-4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及分子量测定,最终LP-2获得两种均一多糖LP-21和LP-22,其分子量分别为123和105 k Da,LP-3和LP-4为均一多糖,分子量分别为74和32 k Da。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得率较高的组分(LP-21、LP-22和LP-3)单糖组成,用红外色谱法分析其结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分级纯化后的组分(LP-21、LP-22和LP-3)主要由L-岩藻糖、D-半乳糖组成,还有少量D-葡萄糖、D-甘露糖、D-氨基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和D-葡萄糖醛酸。红外光谱分析表明,LP-21和LP-22的硫酸根主要结合在岩藻糖C_4位,LP-3硫酸根主要结合在岩藻糖C_2或C_3位上。  相似文献   

10.
初步研究Alcaligenes sp.ATCC31555发酵生产威兰胶的过程及碱性蛋白酶法制备低蛋白威兰胶的最佳工艺。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碱性蛋白酶对威兰胶样品的最优除蛋白工艺。结果表明,当酶反应温度为50℃、p H=9、碱性蛋白酶添加量1m L,此条件下酶解1%威兰胶样品6h,蛋白质去除率最高为87.3%。因此,碱性蛋白酶法除蛋白效果显著,可应用于低蛋白威兰胶产品的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11.
威伦胶(welan Gum,又名威兰胶或韦兰胶),是由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ATCC31555)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的高分子可溶性胞外杂多糖,过去的名称为S-130,是美国的Kelco公司上世纪80年代继黄原胶和结冷胶之后开发的最具市场前景的微生物代谢多糖之一.因其出色的流变学特性和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石油开采、建筑、食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开发价值.目前只有美国的Cp.kelco公司拥有韦兰胶产业化技术,国内还未见韦兰胶产业化报道.本文简要介绍了韦兰胶的结构及其性能;综述了它在食品工业、石油工业、医药工业以及水泥工业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对韦兰胶的研究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韦兰胶是由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分泌的一种可溶性胞外多糖。该研究以实验室保存的一株韦兰胶生产菌Sphingomonas sp. 511的产胶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确定显著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显著因素的较优水平,再经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优化韦兰胶发酵培养基,得出韦兰胶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5.5 g/L,豆粕6.3 g/L,K2HPO4 2.4 g/L,在此条件下韦兰胶的产胶率达24.87 g/L。  相似文献   

13.
赵燕  陈芳  李建科  廖斌  涂勇刚 《食品科学》2010,31(23):219-223
探讨韦兰胶的生产条件,主要包括生产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三方面。通过绘制菌体生长曲线,了解此菌种的生长情况,初步确定二级种子的培养时间。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得出韦兰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40g/L、酵母膏3g/L、K2HPO4·7H2O 5g/L、MgSO4·7H2O 2g/L、FeSO4·7H2O1mg/L、CaCl2 0.5g/L;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由7.31g/L 上升到17.23g/L。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龄18h、接种量0.5%、装液量40mL(250mL 摇瓶)、初始pH7.0、摇床转速220r/min、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72h,在此条件下,韦兰胶产率达20.64g/L。  相似文献   

14.
结冷胶生物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旭  董文宾 《食品科技》2007,(7):171-174
结冷胶是由少动鞘脂单胞菌产生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具有用量低、透明度高、耐酸、耐高温、耐酶、兼容性好等优良特性,在食品、制药、化工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用途。通过介绍结冷胶理化方面的特性,总结了结冷胶发酵生产工艺,以及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展望了未来结冷胶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新型微生物多糖结冷胶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冷胶是一种新型微生物多糖,具有很多其他食品胶不具有的优点,如凝胶形成能力强,透明度高,耐酸耐热性能好等。本文介绍了结冷胶的特性,生产技术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原胶的特性、生产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宏洋  王新惠 《酿酒》2010,37(2):17-19
黄原胶是Xanthomnas.sp分泌的胞外水溶性多糖,由于其有突出的高粘性和水溶性、独特的流变特性、优良的温度稳定性和pH稳定性、极好的兼容性以及安全环保等特性,已被广泛于石油开采、食品工业、纺织和化妆品等诸多行业。主要综述了黄原胶的分子结构、分子特性、生产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中式菜肴—糖醋里脊制作中,通过添加不同比例的黄原胶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加入黄原胶的菜肴,浸炸后表皮膨胀度高,口感酥松,无硬皮现象;芡汁下锅后分散均匀,且易裹芡,无沉底现象;测试菜肴的组织状况、光泽度、适口的滑润度、柔韧性等得到明显改善。因此,该研究对中式菜肴的工业化生产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桃胶是一种富含多糖类的天然树胶产品, 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已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化工等多个领域, 但目前桃胶相关的食用和药用的国家标准缺失, 尚无明确的质量指标控制方法, 存在天然成分含量数据缺乏、桃胶多糖的结构特征和空间构型未知、安全性数据缺失等多方面研究不足。因桃胶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还不完善, 使其应用范围也受到局限。本文从桃胶的质量评价角度出发, 对桃胶的感官要求、理化性质、安全性研究3个方面进行总结。今后的研究需充分考虑桃胶的理化性质差异、深入研究桃胶多糖及其他功效成分, 探究可能的应用方向, 充分利用资源, 推广桃胶的应用。另外, 应对桃胶的安全性进行全面研究, 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致病菌感染、在商品桃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酸、碱、漂白剂等的残留影响、不同树胶和工业胶的真伪鉴别及桃胶的毒理学影响等, 为桃胶的安全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本文有望为桃胶的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提供参考, 为桃胶的资源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黄原胶的功能特性及火腿肠配方、工艺设计进行研究,确定各项工艺参数,使黄原胶更加合理地应用于火腿肠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