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粥中有真味     
柴之桑 《美食》2013,(1):115-115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英国作家、艺术评论家约翰·博格写过一本书。叫做“讲故事的人”。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题为“讲故事的人”。农历冬月一个寒冷的傍晚,我在学校食堂喝完一碗香喷喷的紫米粥,想起了一个关于粥的典故。这段典故里,也有一个“讲故事的人”,他的名字叫贾宝玉。一日饭后,林妹妹午睡,宝玉只怕她积食睡出病来,便诌了个故事哄她。说扬州有一痤黛山,山上有个林子洞,洞中住着群耗子精。那一年腊月初七日,老耗子升座议事,议的正是到山下庙里打劫些果米熬腊八粥一事。侦查兵探得庙中果品有五:一红枣,二栗子,三花生,四菱角,五香芋。麾下大将各自领一令箭,偷豆的偷豆,盗米的盗米,不在话下,最后只剩这香芋一种。说话间,一极小极弱的耗子眼珠提溜一转,毛遂自荐道:“我有法力无边、机谋深远,摇身一变,化作香芋,暗中使出分身术,我帮香芋搬个家。”众耗将信将疑,叫他变采瞧瞧。小耗子摇身说“变”,竞变了一个标志美貌的小姐。众耗笑道:“变错了变错了”小耗子现形嗔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黛玉听了,才知是在编她呢,只道要撕烂了宝玉的嘴。  相似文献   

2.
香芋美味飘香千万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芋,俗称芋头,芋艿、毛芋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作物。旧时误以为芋吃的是根。其实不然,我们平时吃的是芋的球茎,它生于泥土中,宇的叶柄和花梗也可做菜。 芋,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君子攸芋”。芋有两类。一类有香味,一类无香味。无香味的芋栽培很广,一般被用作杂粮或蔬菜,若经火烤熟,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宋代陈达叟《本心斋疏食谱》有“煨芋”“却彼羊羔”之说,意思是说吃了煨熟的芋就不再想吃羊羔这样的美味珍肴了;香芋因产量较低,在市场上直接出售的则不常见,但常见一些香味食品以香芋来增香入味,如香芋冰淇淋…  相似文献   

3.
不同工艺对油炸香芋片的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三种不同的工艺处理对油炸香芋片的含油量和质构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切片厚度,烘干时间以及油炸温度对香芋脆片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工艺的比较,得到了一种新型油炸香芋片的工艺路线,得出香芋片切片厚度为2.5 mm,经蒸煮3 min,40℃烘干60 min,在-18℃下速冻,然后在经180℃油炸120 s,可以得到口感酥脆,外形漂亮的高品质香芋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香芋南瓜果实香气挥发性成分,以及香味主要贡献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特征,本研究采用电子鼻方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香芋南瓜和非香芋南瓜资源进行分析。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香芋南瓜和非香芋南瓜整体风味差异明显。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香芋南瓜成熟果实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共定性挥发性物质31种。利用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软件鉴定香芋南瓜与2类非香芋南瓜成熟果实之间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资源间挥发性成分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与电子鼻分析相吻合。并且从2组比较中获得共有差异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2-AP)。最后,以香芋南瓜未授粉、授粉后25 d、授粉后55 d果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2-AP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趋势。2-AP在未授粉及授粉25 d的果实中含量相似,而在成熟后期果实中呈现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后续香芋南瓜香气性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芋富含淀粉、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在我国南方种植面积大,但加工水平不高。本文综述了香芋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主要成分的提取利用及香芋产品的开发现状,并探讨了香芋加工利用前景,为提高香芋的加工利用水平、促进香芋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香芋进行高效利用,以香芋加工副产物香芋皮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香芋皮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香芋皮多酚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初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香芋皮多酚最佳的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400 W,乙醇浓度45%,料液比1:55 g/mL,超声时间35 min,此条件下香芋皮中多酚得率达到(23.61±0.36)mg/g。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提取得到的香芋皮多酚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20.0 μg/mL的香芋皮多酚还原能力为0.4431±0.0027,并且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均表现出良好的清除效果,相应的IC50值分别为(5.6647±0.2545)和(36.3630±2.4013)μg/mL,说明香芋皮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香芋发酵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英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12):1503-1506
通过对乳酸菌发酵香芋浆工艺的初步研究,探讨了香芋的护色,香芋浆的糊化、糖化、发酵等工艺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去皮香芋用0.1%柠檬酸溶液护色效果明显;用沸水热烫5 min即可有效钝化酶,防止褐变;糊化时间为60min,还原糖含量有明显增加;香芋浆最佳糖化工艺条件:糖化时间4h、糖化酶用量为1g香芋/50U酶,糖化pH值为...  相似文献   

8.
以张溪香芋为原料,采用析因实验设计,研究了加工因素,如切片厚度、蒸煮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香芋全粉品质的影响,优化香芋全粉的加工工艺。实验中对不同切片厚度和蒸煮时间制备的香芋全粉的碘蓝值、糊化度、吸水性、吸油性进行品质评价,为香芋全粉的工厂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切片厚度和蒸煮时间对香芋全粉的品质存在显著性(ρ<0.05)影响。香芋全粉在切片厚度为3 mm、蒸煮时间为15 min时,全粉的碘蓝值3.18、吸水性6.20、吸油性1.02,各个样品的糊化度均在90%以上。将其应用到婴幼儿奶粉、老人的营养早餐中,有利于消化、吸收,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彭加瑞 《烹调知识》2006,(11):23-23
芝麻陈皮香芋原料:香芋600g,黑芝麻30g,九制陈皮15g。调料:白糖350g,干淀粉100g,色拉油1000g,白醋5g。制法:1.将香芋去皮,切成5cm长、2cm见方的条备用;将九制陈皮切末备用,黑芝麻炒香备用。2.锅置火上倒入色拉油烧至三四成热,将香芋条拍干淀粉下油锅浸炸。3.取另一只锅下入清水  相似文献   

10.
以香芋为原料,对酶法提取香芋淀粉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料液比对淀粉提取率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香芋淀粉酶法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酶解温度35℃、料液比1∶4、纤维素酶添加量0.6%、酶解时间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香芋淀粉提取率为90.23%。该法提取的香芋淀粉无二氧化硫残留,不存在碱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炭步香芋为试材,分别对熟和生的香芋片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炭步香芋的共晶点为-23~-25℃,共融点为-17~-21℃;熟炭步香芋的共晶点为-13~-17℃,共融点为-11~-15℃;预冻温度应低于-26℃;生香芋片的冻干过程为加热升华319min,解析81min;熟香芋片的冻干过程为加热升华302min,解析89min.全过程真空度恒定为60Pa,冷阱表面温度设置为-40~-45℃,热水罐温度高于加热板温度5~10℃;在以上条件下得到的冻干香芋片基本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形.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热风干燥温度对香芋品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干燥温度对香芋色泽、复水性、硬度、电导率及感官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对香芋的色泽和复水性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失水速率增加,干燥时间缩短,干燥温度为90℃时,香芋片的硬度小,复水性好,呈现出较好色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香芋片干燥技术及提取效率。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比热风干燥(HAD)、直触超声强化热风干燥(CU-HAD)、远红外辐射干燥(FIRD)、直触超声强化远红外辐射干燥(CU-FIRD)和冷冻干燥(FD)香芋片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特征差异,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干燥前及不同干燥方式加工后的香芋片共检测出14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烷烃类54种、酯类20种、苯环类16种、醇类12种、酮类11种、烯烃类11种、醛类8种、酸类4种、其他类化合物13种。不同干燥方式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以苯环类、酯类为主。以HAD处理的香芋片挥发性成分最少,仅有42种,FIRD次之,以CU-HAD处理的香芋片虽然挥发性成分较多,但多数为烃类化合物,对香芋风味贡献值较小,以CU-FIRD和FD处理的香芋片的整体成分较接近,但CU-FIRD耗时最短,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CU-FIRD对香芋片挥发性成分的保留与加工效果最好。结论:将直触超声技术和远红外辐射加热联合应用对香芋风味的保护作用要好于单一超声和单一远红外辐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刘晔  刘庆军  刘晓芳 《中国酿造》2004,(8):31-32,37
以香芋为原料,以卡拉胶、柠檬酸钠等为辅料,添加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发酵,探讨乳酸菌发酵制备香芋饮料和香芋果冻的工艺条件。通过正交实验和追加实验确定其合适的发酵条件,得到产品口感良好、性质稳定、具有香芋的清香和乳酸发酵食品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15.
葫芦菜     
葫芦因形态雅观别致,向为人们喜爱。厨师将其美雅的形态移植到烹饪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原料,巧妙地做成各式美味佳肴,深受食客欢迎。现将几款“葫芦”菜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八宝香芋葫芦 用料:大香芋1个(重约1.5公斤),猪网油1张(33厘米见方),水发海参40克,水发鱿鱼40克,熟火腿25克,鸡脸40克,鸡肉40克,熟冬笋25克,水发香  相似文献   

16.
凝固型香芋玉米酸奶制作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牛奶、香芋和玉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凝固型香芋玉米酸奶的制作工艺。结果表明,凝固型香芋玉米酸奶的最佳配方为:在鲜牛奶中添加30%香芋浆、15%玉米浆、7.5%蔗糖和5%乳酸菌。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呈淡黄色、口感细腻、风味独特;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酸度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杀菌剂(施保克和乔优)对红香芋贮藏品质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探索可提高红香芋采后品质的杀菌剂,为红香芋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2种杀菌剂处理均可降低红香芋贮藏期间的腐烂率,维持较高的Vc和蛋白质含量,减缓超氧化物变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下降,抑制POD活性的升高。与乔优相比,施保克更好地维持了红香芋的品质,并显著减缓了其抗氧化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张溪香芋为原料,研究用盐水浸提法提取香芋蛋白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分别探讨提取温度、料液比、NaCl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香芋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料液比和NaCl浓度对蛋白提取率具有显著性影响,香芋总蛋白提取物的等电点为2.83,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香芋蛋白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30 g/mL、NaCl质量分数0.3%、提取时间0.5 h、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为55.68%。  相似文献   

19.
油炸香芋片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抑  吴卫国 《食品科技》2007,32(11):79-83
以香芋为原料,采用油炸工艺,通过喷涂等技术手段,研制一种色香味俱全、口感疏脆的油炸香芋片食品。着重探讨了切片、硬化、热烫、浸泡、油炸等主要加工工序对香芋脆片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生产油炸香芋片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切片厚度1mm,0.2?Cl2硬化40min,100℃热烫2min,0.5%盐和4%糖溶液浸泡30min,油炸坯料含水量约70%,油炸温度160℃,油炸时间120~150s,香辣牛肉、香辣鸡翅等肉味调味粉喷涂调味。  相似文献   

20.
多菌株制曲混合发酵制备龙香芋酱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兴化龙香芋为原料,采用多菌株制曲混合发酵制备龙香芋酱,确定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制曲时间,并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龙香芋酱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米曲霉、黑曲霉最佳制曲时间分别为48 h、60 h。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试验优化龙香芋酱的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接种量0.45%,食盐水质量分数14%,发酵温度40 ℃,发酵时间25 d。在此优化条件下,龙香芋酱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可达0.78 g/100 g,酱品滋味鲜美,酱香浓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