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剪跨比为参数设计了5个再生混凝土T形梁.通过单调加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钢筋应变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现有规范和试验数据对各试件的峰值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梁的抗剪承载力受再生粗骨料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某变电站混凝土预制T形梁外观质量缺陷的描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结合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浇筑、模板的安装与拆除、接缝的处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并针对该工程的预制T形梁外观质量缺陷采取了合理的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T梁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原因及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世春 《山西建筑》2009,35(11):131-132
以在建的绥满公路30m预应力T形梁施工为工程实例,分析了预应力T形梁施工中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原材料、配合比和施工工艺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较好地解决了T形梁施工中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毅  赵胜华  陈杏 《工业建筑》2014,(5):47-50,84
通过对5根相同断面,相同配筋率,翼缘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依次为0%、30%、50%、70%及100%的再生混凝土,腹板采用普通混凝土制备的T形截面叠合梁的弯曲试验,研究了各梁的受弯性能、变形特征及极限破坏形态等。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的受弯性能和极限破坏形态与普通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类似;梁正截面的平截面假定依然适用;现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依然适用于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性能,以再生骨料取代率、钢纤维体积率、配箍率和剪跨比为参数设计了5个再生混凝土T形梁。通过单调加载试验,对再生混凝土T形梁的破坏特征、承载力、变形能力以及钢筋应变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基于现有规范和试验数据对各试件的峰值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梁的抗剪承载力受再生粗骨料的影响较小,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会降低梁的刚度及变形能力,使梁的剪切脆性破坏特征更为明显;掺加钢纤维或增大配箍率均可以提高梁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梁的剪切脆性破坏情况;试件的承载能力随剪跨比的减小而增大,但其变形能力随之降低;修正方法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较小,可为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4根部分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受弯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各试验梁荷载作用下跨中正截面的受荷性能及极限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部分再生混凝土T形截面叠合梁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机理与普通混凝土类似;混凝土梁正截面的平截面假定依然成立;随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试验梁的开裂荷载及极限承载力均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7.
分析预制T梁施工后在腹板混凝土表面出现钢筋印迹进行,提出引起此现象的原因,并制订防治措施,为控制T形梁混凝土外观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过6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桁架式钢骨混凝土T形梁受弯时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挠度变化、应力分布和应变变化,掌握了桁架式钢骨混凝土T形梁的受弯性能及工作状况。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桁架式钢骨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桁架式钢骨混凝土T形梁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多孔质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与研究。该项目采用特有的制备与成型工艺制备多孔质生态混凝土,分别研究了水灰比和粗骨料对多孔质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灰比及粗骨料的级配对多孔质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速公路T形桥梁预制中出现的表面气泡、水纹等质量缺陷 ,对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含砂率、减水剂掺量等进行了试验 ,并对现场预制梁的施工工艺作了改进。介绍了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确定方法和控制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对复掺粉煤灰和硅灰制备多孔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蜡封法测定骨料包裹层厚度,结果表明:骨料包裹层厚度随浆体黏度、骨料粒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成型外力的增加而减少;在相同骨料粒径和成型工艺下,随着骨料包裹层厚度的增加,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也都会增加,其中,击实成型的骨料包裹层厚度在254~485μm之间,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分别在4.8~11.4 MPa和25~69 mm/s之间,插实成型的骨料包裹层厚度在390~545μm之间,28 d抗压强度和透水系数分别在2.1~5.8 MPa和44~95 mm/s之间。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青海省西宁市兴建轨道交通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关键技术,研究了静载及疲劳下T形梁的破坏形态、疲劳寿命及变形特征。通过分析高性能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破坏形态,对比不同水胶比的钢筋混凝土T形梁的受力性能,得出不同配合比下钢筋混凝土T形梁疲劳荷载循环下的抗弯承载力、跨中挠度、截面应变、钢筋应变、裂缝宽度的影响规律,并验证了静载和疲劳下的平截面假定,以期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在电机车运行状况下的疲劳性能进行探讨,研究结果为青海地区轨道交通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但由于缺乏合适、统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应用。根据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了以孔隙率为主设计参数、通过改变胶结材料和骨料粒径来满足强度的配合比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为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再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骨料的表观密度和设计要求的孔隙率确定胶结材料用量,最后根据成型工艺的要求确定水灰比,从而确定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和拌合水用量。试配结果表明该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聚合乳液浸泡轻骨料混凝土可以有效改善轻骨料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通过聚合乳液改性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系统研究了海水浸泡和海水干湿循环两种海洋环境下该梁的受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合乳液改性轻骨料混凝土梁的裂缝开展和破坏情况和轻骨料混凝土梁的基本相同;在正常环境、海水浸泡和干湿循环环境下,聚合乳液改性轻骨料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相比轻骨料混凝土梁分别增长了4.4%、9.9%、13.1%,经过海水浸泡和干湿循环后的聚合乳液改性轻骨料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与正常环境下的基本相同。试验结果为聚合乳液改性轻骨料混凝土梁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贯明  曾新霞  崔宁 《市政技术》2007,25(3):224-226
对比分析了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矩形截面构件的应力应变特性和轻骨料混凝土预应力T梁受力特点。试验表明,对于非预应力混凝土配筋梁,LC45轻骨料混凝土构件的开裂荷载及破坏荷载分别高于C45普通混凝土构件;而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试验梁的开裂荷载为规范计算值的1.6倍左右,并且在设计的荷载范围内,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呈线性,梁在弹性工作状态中。  相似文献   

16.
预制T型梁作为高速公路工程中的主要构件之一,由混凝土、施工等原因产生的表面气泡是影响构件外观质量的主要因素。以高速公路T梁混凝土的表面气泡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工程分析了气泡产生的原因,并通过原材料优选、外加剂调整、配合比优化和施工工艺改进等措施有效的减少和降低了混凝土表面气泡的产生,改善了高速公路T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瑾  耿犟  杨曦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6):107-114
通过27根再生骨料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混凝土梁的正截面弯曲试验,比较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正截面裂缝宽度。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比普通混凝土梁更复杂,较多出现裂缝的中断、汇合和分叉等现象;再生骨料混凝土梁裂缝间距比普通混凝土梁小;随着钢筋直径和配筋率比值的减小及保护层厚度的减小,再生骨料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减小;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离散性和普通混凝土梁相近。根据试验结果,回归出短期荷载作用下再生骨料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的表达式,该计算式与其他研究者的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图10表5参9  相似文献   

18.
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是非洲第一大悬索桥,受当地地材的限制,该项目采用了吸水率大于2%的高吸水率粗骨料。为了控制现场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本文设计了一套混凝土外观评价的试验方法和评分标准,考察聚羧酸减水剂、气泡、脱模剂以及成型方式等不同因素对含大吸水率粗骨料混凝土外观的影响,为混凝土现场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材料与梁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阳  肖建庄  李佳彬 《特种结构》2006,23(2):8-10,31
通过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一系列试验,研究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梁的抗剪性能,主要包括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再生混凝土简支梁的抗剪性能等。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具有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等特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梁斜截面在受力过程中,梁的变形和斜裂缝开展情况与普通混凝土梁基本相似,但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剪承载能力也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1纤维增强微孔轻质混凝土的提出与研究实现轻质保温的方式离不开两种途径:一是轻骨料的使用;二是混凝土基材实现多孔。通过轻骨料实现轻质的混凝土,最大的缺点是抗冲击性差,柔韧性低,吸水率高,成型困难,损耗严重。为此,通过对混凝土基材充气发泡实现多孔,成为轻质混凝土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