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四针床电脑横机的成形原理及成形方法,选用岛精公司MACH2XS15312G全成形电脑横机的SDS-ONE APPEX 3设计系统,研究四针床全成形毛衫翻针工艺。得出:翻针工艺分线圈向对侧上针床翻针和线圈向对侧下针床翻针2种形式;线圈向对侧上针床翻针可改变圈柱长度,实现全成形毛衫的移圈、管状织物在针床上的平移,编织反面线圈,但不能参与对侧针床的编织;线圈向对侧下针床翻针时,能直接参与对侧针床的编织、维持筒状编织的平衡,但线圈可能会悬挂较长时间,在翻针前需对线圈进行工艺处理。翻针工艺在肩部、领部、平袖山等部位应用。研究成果可为四针床全成形毛衫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毛衫生产无法一体成形,下机后需再进行套口和缝合等不足,研究了四针床电脑横机的全成形工艺。从机器的针床、机头三角系统、拉力装置、送纱和导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对平针组织、罗纹组织以及开口的成形编织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典型的毛衫为例,用四针床电脑横机,探讨其结构成形方法。结果发现:基于4 个针床配置的电脑横机使得毛衫能够进行满针筒状编织;四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的基础是圆筒编织,具体包括筒状平针结构编织、筒状罗纹结构编织以及开口编织;通过选择编织方向和配置纱嘴,能完成典型款式毛衫,如高领长袖套衫、长袖开衫、无袖套衫,在四针床电脑横机上的一体成形。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双针床电脑横机采用隔针编织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由于线圈沉降弧较长、回缩困难导致织物稀松、难以实现满针效果.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同为双针床结构,在每个针槽内同时安装两枚织针,即前后针床同针位各具有两枚织针,可相互对翻,但总针数比正常机型多一倍,采用隔针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能够实现满针编织效果.本文以隐形四针床电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筒状成形编织与衣片成形、织可穿技术相比的优势:节省缝合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技术难度小,易于掌握;对电脑横机的要求不高等.探讨了在电脑横机上进行筒状成形编织时的收针、放针.、拷针方法和开口部位的编织方法,给出了相应的编织工艺图和线圈图.指出:在电脑横机上进行筒状成形产品编织时的收针、放针、拷针必须考虑到前后衣片同时编织的特点以及机头的编织方向,筒状成形织物开口部位的编织要考虑导纱器的配置、机头的走向和前后针床线圈的编织顺序.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现有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复杂、效率不高、组织稀疏等问题,结合双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阐述该工艺编织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床结构的布局、走针路径的设计、路径转换方式等,并以1+1筒状罗纹为例分析其编织工艺。同时对比分析双针床和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型编织工艺,包括三角系统、罗纹间距、走针路径、织针使用等。该新型全成形工艺采用满针编织方式,提高组织密度,增加翻针路径,同时进行编织和移圈,并采用内、外走针轨道改进移圈三角以减小机头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编织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刘博  丛洪莲 《纺织学报》2020,41(4):129-134
为实现休闲西服的一次成形编织,以日本岛精公司四针床电脑横机为依托,对四针床全成形西服的成形规律进行研究。根据全成形西服与普通毛衫版型的区别,选取衣身、领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工艺设计方法和成形原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裁剪式西服到全成形西服转换过程中,可采用矩形滑移变换的方法进行工艺转化;衣身采用局部编织可形成弧形下摆,采用收放针可形成分割线;衣领中翻领采用边编织边移针的连身立领编织方法与后领窝衔接,驳头超过门襟中心线的区域采用矩形滑移方法变换至内部;局部前、后片不同形状的区域在保持前、后针床线圈编织平衡的前提下,通过不等长编织和不等宽编织可实现精确尺寸调整。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电脑横机编织过程复杂、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全成形电脑横机复合针结构;基于槽式织针结构,设计独特的针套,针套可以同时实现接圈或者移圈,优化成圈工艺,实现将翻针、接针动作简单化的目的;采用针板下方储纱针进行配合,织针在编织过程中具有更多位置方便线圈的暂存,实现了全成形及复杂结构花型组织的编织。采用针舌通过来回滑动的方式来闭合和打开针钩,在编织时无需毛刷或纱线驱动而动作,相比传统舌针,线圈退圈动程减小,结构简单且使用更加可靠。采用新型复合针技术可提高织物的编织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促进全成形技术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四针床全成形编织技术,更好地开发全成形产品,以四针床电脑横机及SDS-ONE APPEX3设计系统为依托,对四针床全成形毛衫移圈工艺进行研究。在探讨6种移圈编织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分析移圈工艺在全成形毛衫结构、组织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移圈工艺通过翻针、摇床动作互相协作来实现;前下、后下针床线圈横移要分别借助后上、前上针床执行翻针;同一编织行存在不同针数、方向摇床时,遵循先小针位后大针位、先左后右原则。移圈工艺在结构上应用可改变圆筒编织横向宽度,实现织物补洞、开口编织、线圈平收以及多个圆筒或衣片的拼合;在组织上应用可形成镂空、绞花效果。研究成果为全成形毛衫的生产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全成形羊毛衫肩袖造型,提高编织效率,采用全成形电脑横机及DS-ONE APPEX 3 设计系统,对全成形毛衫肩袖成形方式进行研究。将四针床全成形毛衫肩袖部位按照其结构分为 6 种,从重视效率、重视结构 2 种编织方式分别探讨 6 种肩袖的编织工艺。研究认为:比率编织法适用于平肩式与落肩式,可编织出不同高度的袖山;扭转纱环有助于落肩式的前肩向后针床翻转,使接肩动作更稳定;引返工艺适用于马鞍肩和斜肩的细节部位编织;均收工艺是降落伞型毛衫肩袖部位的主要编织方式;多织工艺可用来平衡衣身和袖山结构上的前后高低差,维持筒状编织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盼  吴志明 《纺织学报》2019,40(5):41-46
为更好地实现全成形毛衫局部三维立体成形,以四针床电脑横机及SDS-ONE APPEX 3设计系统为依托,重点对局部编织在全成形毛衫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将局部编织工艺按照编织方法分为常规局部编织和按比例局部编织,探讨局部编织在肩斜、领部、下摆、挂肩以及平袖山部位的应用。结果表明:常规局部编织可形成光滑平整的肩部斜线形状、前后领深弧线、不规则下摆;按比例局部编织是全成形毛衫独有的编织方式,主要应用于挂肩和平袖山编织,可用于维持筒状编织平衡和实现袖子、大身的连接,形成存在一定高度差的筒状编织物;采用局部编织工艺可提高全成形毛衫的舒适性和美观性,也为毛衫款式开发提供思路,满足当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如何在横机上编织各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筒径的管状结构针织物,如反面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各种双反面组织包括双反面提花组织等。编织工艺是基于在横机上通过不同的工艺要求并结合线圈转移来完成。本文使用德国Stoll公司的12机号双针床横机进行变形结构编织,对应针床织针排列为1×1形式。通过两个编织系统可使经过改进的双反面组织和花式双反面组织获得所设想的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电脑横机开发全成形针织产品的更多可能性,以针织运动护膝为研究对象,探究全成形局部结构变化原理,并进行工艺实践。首先通过三维扫描系统获取膝盖数据,确定护膝的二维纸样尺寸,将工艺参数代入二维纸样中的尺寸获得护膝整体的针织工艺模型;再对护膝局部变化组织进行开发设计,通过双针床电脑横机和SDS-ONE APEX3系统开发全成形局部多层结构,在护膝的髌骨部分和侧边设计不同的线圈结构来实现保护功能。结果表明:在膝盖髌骨部位用全成形方法编织的3层线圈结构来代替传统的防护材料,质量减少68.2%;同时,全成形编织方法省去了编织后裁剪与缝合等工序,减少原料损耗,节约人工成本。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在电脑横机上立体编织平贴袋和斜插袋的方法。通过分析口袋的成形原理,运用纬编中的翻针、拷针、移针等针织技术实现平贴袋和斜插袋纬编成形,并详细阐述平贴袋纬平针编织及1隔1编织两种方式。最后运用Stoll电脑横机编织成形口袋,验证该纬编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传统制作方法相比,使用成形技术后平贴袋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2%,斜插袋的生产效率提高了33%。该研究为纬编成形平贴袋和斜插袋的生产提供了实际操作指导,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为利用双针床全成形电脑横机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用管状织物,以Y形三通管为例研究了全成形管状织物的成形方式与编织工艺的设计方法。利用全成形织针在满针筒形编织的同时进行前、后针床的移圈收放针,改变织物的横向宽度实现Y形三通管的全成形编织。通过将Y形三通管的三维结构转化为二维形状,根据尺寸、织物密度、编织方向与管间夹角等参数,设计与计算编织工艺。结果表明:Y形三通管织物管间夹角的大小由移圈收针时的编织收针比例决定,编织收针比例越大,管间夹角越大;采用不同的管径与织物密度实际编织2种角度的Y形三通管织物,验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与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张伍连 《毛纺科技》2021,49(1):11-15
为节省芝麻点提花的编织用时,根据织物特点,将导纱器由低号到高号按顺序进行排列,并对各颜色纱线进行相应编号,阐述了芝麻点提花反面各色纱线的编织规则,即在满足1个颜色纱线只使用1把导纱器、2个正面提花横列为1个提花编织循环的条件下,通过将导纱器合理放置在针床两侧,使横机机头左、右移动时,尽可能多地带动导纱器进行编织,避免了机头空行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半空行移动,以提高各色提花的编织效率;说明了双系统电脑横机2~6色芝麻点提花的具体编织工艺。结果表明:编织2、4、6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均可达到100%,3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75%,5色提花的系统使用率为83.3%。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脑横机编织等截面L、S、U形管以及Y、X、卜形三维纬编管状成形针织物。根据三维织物的二维展开图可以推导并计算其编织工艺。在编织过程中弯管处一般采用持圈式收放针,需要注意编织时直管处与弯管处带纱时导纱器在前后针床喂入的顺序不同;有分叉的织物分叉处编织时导纱器可借鉴嵌花编织的方法,排列导纱器时应注意不要使导纱器相互碰撞。  相似文献   

17.
电脑横编横机的保养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论述了电脑横机的维护流程和保养方法,包括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并对各部分部件的具体保养方法加以说明,包括:天线纱架、导纱器杆、针床与沉降片床夹纱系统、机头、送纱器和侧张力器装置、机体注油系统、编织系统、机头导轨、驱动系统、牵拉系统、电器箱、摇床装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